一、学生的智力差异
(一)什么是智力
智力(intelligence )又称智能或智慧,是心理学工作者普遍关注的概念。目前心理学界没有关于智力的一致定义。西方心理学界对智力的解释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智力是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第二,智力是个体的学习能力;第三,智力是个体抽象思维的能力;第四,智力是智力测验所测的能力。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智力是指个体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知觉能力、记忆能力、言语能力、思维能力等)的综合,其中以抽象逻辑思维为核心。
(二)学生的智力差异
下面四个方面介绍学生的智力差异。
1.智力类型差异
学生的智力类型差异主要是指学生在知觉、记忆、言语和思维方面表现的差异。
(1)知觉类型差异
(2)记忆类型差异
(3)言语和思维类型差异
2.智力发展水平差异
(1)学生智力发展的个体间差异
(2)学生智力发展的个体内差异
(3)超常儿童的智力特点
(4)低常儿童的智力特点
3.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二、学生的人格差异
人格(personality)又称个性,是个人与社会有关的完整而稳固的行为倾向的总和。
(一)人格差异理论
1.人格类型差异理论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人格类型的代表人物是瑞士精神病学家—荣格(Carl GustavJhnc)。他把人格分成外倾和内倾两种并从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方面推演出八种人格类型。
2.人格特质差异理论
(1)卡特尔的人格特质差异理论
卡特尔(B.Cattell)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两类。前者是指那些外部观察到的成串关联着的行为反应,后者是指那些影响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并决定外显行为的潜在变量。
(2)艾森克的人格特质差异理论
艾森克( J. Eysenck)以内倾为纬,以情绪为经,组织起基本的32种人格特质,形成如下的二维模型
(二)人格差异的主要研究
1.学优生和学差生的人格差异
(1)动机差异
(2)主体性差异
(3)人格适应差异
2.乐学与厌学学生的人格差异
3.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的人格差异
三、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cognitive style),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认知方式有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冲动型和沉思型、具体型和抽象型三类。
1.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
2.冲动型和沉思型
3.具体型和抽象型
主题授权提示:请在后台主题设置-主题授权-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授权购买:RiTheme官网
声明:本站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herry.t#msn.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