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总是等待自己情绪上准备好了再开始工作,就可能总是处于一种懒懒散散的状态中。但如果你已经开始行动了——哪怕是强迫自己行动的,也可以通过工作来改变你的情绪状态。 在从休息状态回到工作的时候,很多人会感到效率低下,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找不到工作的状态——时下经常见诸报端的“假期综合征”讲的就是这种现象。而效率低下可能会降低幸福感,减弱免疫系统,增加压力,甚至带来抑郁。
1.“5分钟起飞法”。如果我们休息15分什之后,要开始下一个90分钟的工作,就需要经历一个“5分钟起飞”的阶段——一个我们并不情愿工作的阶段。沙哈尔老师仍以自己为例:他对积极心理学充满热情,很喜欢这门学科,并习惯于早上起床以后,备课写作,读点关于积极心理学的书。但很多时候,他也会发现自己不太想开始工作。子是就在开始的5分钟内,强迫自己工作,几分针过后,就走入正轨了。
沙哈尔老师说:“很多状态不住的人会觉得,必须受到鼓舞、激发,才能采取行动。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委先有行为上的改变,它才会影响我们的态度。”我们的思想控制者行为,但同时行为也会反作用到思想上。如果我们总是等待自己情绪上准备好了并开始工作,就可能总是处于一种懒懒散散的状态中。但如果你已经开始行动了——哪怕是强迫自己行动的,也可以通过工作改变你的情绪状态。
战胜停滞不前的最佳法宝就是“5分钟起飞”力量,只需行动即可。
2.奖励自己。人要懂得奖励自己,商业活动中就有很多奖励。比如说,我认真工作3个小时后,奖励自己去餐厅吃3个小时的饭;我周一到周五认真工作了,作为奖励,周末就可以好好休息。
3.把想法公之于众,把自己的背包扔过场。例如1995年的时候,沙哈尔老师第一次给讲习班教授心理学时采取的做法。当时,他直接给老板打电话,告诉对方自己要从6月1号开始给讲习班教心理学,老板同意了。放下电话后,沙哈尔老师意识到这下没有退路了、 自己必须开始认真准备。虽然当时的讲习班不太成功,但对他而言也算迈出了第一步,以后发展得越来越好。
4.加强团队合作,让其他人来督促自己。
5.写下工作目标,分解成功的步骤。
6.允许休息。允许自己在某个偷点懒。我们不是机器可能一直工作,休息放松是人类的天性。如果我们不遵从天性就舍付出代价,比如削弱我们的创造力、生产力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