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每天都做一件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能发现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越来越多。心理学里有一个舒适区的概念。每个人都会在某些环境某些情况感觉很舒服,比如在家里,或者和熟悉的朋友交流。与此相反,也有让我们感觉不舒服和有压力的事情,比如上台演讲,或者去搭讪陌生人。人的天性都是追求舒适,逃避紧张和压力。但如果你总待在舒适区里,你就不会有任何变化,改变来自于舒适区的延展。

举个例子来说,以前你从没有搭汕过陌生女孩,一旦想这样做你就感觉到巨大的紧张和恐惧,像有堵墙挡着你一样。但你通过自我激励,终于鼓起勇气走出这一步,搭讪陌生女孩就变成你可以做到的事情。你的舒适区已经扩大了。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舒适区不断延展的过程。每次你去尝试新的挑战,你就能对一件新的事情感觉适应和舒服,不再紧张害怕。

所以,如果有什么事情让你感觉不舒服,让你感觉紧张,不要回避它,做你应该做的事情,不要做你总做的事情。突破了,你就又长大一圈;退缩了,你就还待在以前的小圈子里。

如果你每天都做一件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一年下来能发现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越来越多。

如果你害怕搭汕,你就每天去和三个陌生女孩说话;如果你害怕个子比你高的女孩,你就可以每天都去找比你高的女孩交流;如果你害怕上台演讲,只要有机会你就上台去练习。如果你在面对挑战的时候又想退缩,可以问自己这个问题:我究竟是想继续舒服,还是真的想获得改变?

有一次,沙哈尔老师收到了他一位女学生送来的礼物,是一件粉红色的T恤,这种颜色是沙哈尔老师从来都不穿的。但是,既然是学生当作感谢的礼物送来的,于是沙哈尔老师半开玩笑地说: 、“我会穿看它来上课的。”有趣的是,旁边的另一个学生把此话当了真、全力支持他穿,弄得沙哈尔老师哭笑不得。

不过在这个时候,沙哈尔老师想到,这粉红色的T恤也许能够帮助自己找到女性化的一面。于是他就坚持把这件衣服穿到了课堂上。

“女士们,先生们,春季时装展开始了。”沙哈尔老师满面春风地走上了课堂,此刻他已经完全超出了自己的舒适区。

“最让你不舒服的话,是对你最有帮助的话;最让你不舒服的人,是你最该感谢的人。”时刻记住这句话,你就能不断延展你的舒适区,发现更多的快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