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珍惜你的妻子、你的孩子,珍惜你呼吸的空气,珍惜盛开的鲜花……当你不知道珍惜时,当你把你拥有的一切都当成想当然时,也许这些都会离你而去。我们为什么要等到失去时才知道珍惜呢? 每个人天生都具有适应性,即调整自己来适应这个世界。人的这种适应性可以保护他们,让他们远离危险,从而得以生存。比如,当你第一次睡在高速公路边,每当有车开过来时,都会让你发疯。可是一两个月后,你适应了,无论多吵的声音都不再能打搅到你。

沙哈尔老师说: “现在当我想起这位朋友,还是会悲伤,但是现在我会感激当初跟他一起的美好时光,感激我曾经遇到过他。”

适应性是人类的本能。可是也存在另一个方面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总是对我们已经适应的事和物视而不见。我们每天都见的家人、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对于这些我们已经司空见惯的事,我们总是选择性忽视,不知珍惜。

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座小房子和一大群的孩子。他的生活烦透了:孩子们整天吵吵闹闹,妻子也总跟他喋喋不体。终于他无法忍受了,跑去找神。

第一周,神让他把鸡放在家里养。第三周,神让他再把马也放进去…情况越来越糟,他都快崩溃了。

这时,神对他说,你把所有的动物都赶出室内,再过一周来找我。

一周后神问他: “孩子,你的情况如何?”这个人说: “大感谢您了,现在我很好,我觉得孩子们也不吵了,家里也很宽敞,空气如此清新。真是大感谢您了!”

人常常为幸福的假象所蒙蔽。他总以为幸福在未来,自己眼前的努力为的是明天的幸福,但是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今天就是幸福的。

沙哈尔老师经常讲许多人熟悉的影子。

蒂姆小的时候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但自打上小学那天起,他的人生开始了忙碌奔波。父命和老师总合告诫他说,上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这样长大后,才能找到好工作。然而却没人告诉他学校是个获得快乐的地方;学习可以是件令人开心的事。因为害怕考试成绩不好,蒂姆背负着沉重的学习压力。他天天盼望的,就是下课和放学。他的精神寄托就是每年的假期。

在家长的训诲下,蒂姆接受了那些大人们的价值现。虽然他不喜欢学校,但还是尽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每当他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时,父母和老师都夸他,同学们也羡慕他。到高中时,蒂姆已对父母的教诲深信不疑:牺牲现在,是为了换取未来的幸福:没有痛善,就不舍有收获。当压力大到无法承受时,他总是合安慰自己:一旦上了名牌大学,一切就会变好。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蒂姆激动得落泪。他长长舒了一口气,认为自己终于可以开心地生活了。但大学的学习生活没过几天,那咱的焦虑感又卷土重来。他担心在和大学同学的竞争中, 自己不能取胜。如果不能在同学当中出类拔萃,自己将来就会找不到好工作。

整个大学4年中,蒂姆一度奔忙着,努力为自己的履历表增光添彩。他成立学生杜固、做义工,参加多种运动项目,小心翼翼地选修课程,但他所他的这一切完全不是出于兴趣,而是这些科目可以保证他获得好成绩。

大四那年,蒂姆被一家著名的公司录用了。他又一次兴奋地告诉自己,这回终于可以享受生活了。可当他进入公司之后很快就感觉到,这份每周需要工作84小时的高薪工作,充满压力。他又说服自己:没关系,这样干,今后的职位才合更稳固,才能更快地升职。当然,他也有开心的时刻,在加薪、拿到奖金或升职时。但这些满足感,很快就消退了。

在职场经过多年的打拼,蒂姆成了公司合伙人.这是他曾经多么渴望的一天。可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他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快乐。尽管蒂姆拥有了豪宅、名牌跑车,他的存款一辈子都用不完。

蒂姆被身边的人认定为成功的典型。朋友拿他当偶像,来教育自己的小孩。可是蒂姆呢,由于无法在育目的追求中找到幸福,他干脆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眼下,用酗酒、吸毒的方式束麻醉自己。他尽可能延长假期,在阳光下的海滩一待就是几个钟头,享受着受无目的的人生,并也不去担心明天的事。起初他觉得这样的生活令人感到快活,但很快,他又感到了厌世。

做“忙碌奔波型”并不快乐,做“享乐主义型”也不开心,因为找不列出路,蒂拇决定向命运投降,听天由命。但他的孩子们怎么办呢?他该引导他们过怎样的一种人生呢?蒂姆为此深感痛苦。 在外人看来,蒂姆已经很幸福了,但是为什么蒂姆自己却感觉不到幸福呢?本—沙哈尔这样解释:因为人们常常被幸福的假象所蒙蔽。蒂姆总是以为幸福在未来,自己眼前的努力为的是明天的幸福.他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今天就是幸福的。

为此,沙哈尔老师反复提醒大家:珍惜当下、话在当下,我们才能感受到最真实的幸福。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珍惜你的妻子、你的孩子,珍惜你呼吸的空气,珍惜盛开的鲜花……当你不知道珍惜时,当你把你拥有的一切都当成想当然时,也许这些都会离你而去。我们为什么要等到失去时才知道珍惜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