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观与恋爱动机具有多样性,不同性格、不同价值观点的大学生可能表现不同的恋爱观。总结起来大学生恋爱观和恋爱动机有以下几种情况:

1、爱情驱动。双方由于在学习和交往中彼此了解,友谊加深,逐步产生倾慕之情,这种爱情基础比较牢固,双方都非常珍惜,这种情况占38.7%。

2、排遣孤独,寻求感情寄托。这种情况占18.9%,一方面,大学生远离家乡和父母,异地读书,进入人生的“第二断乳期”,于是很自然地将过去对父母、对家庭的依赖和亲近转为对异性的亲近感,于是便想通过与异性交往来排遣孤独,获得精神慰藉,这种情况女生多于男生;另一方面,大学生相对中学生比较自由,学习负担不是很重,自主支配的时间比较多,有的学生没有明确的理想和目标,精神比较空虚,于是想找一个恋爱对象来充实空虚的心灵,寄托自己感情,这种情况,男生多于女生。

3、虚荣心理。少数大学生谈恋爱是由于虚荣心理,在他们看来,在大学里,能谈上恋爱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是一种本事和能力的象征;相反,没有恋爱则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有些女大学生认为有男生追求、爱慕、庇护,才表明自己有魅力,追的人越多,越感到自豪、荣耀。

4、婚姻心理。这种情况虽然比例不高,只占5.4%,但却是大学生恋爱动机的一个方面。有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纯洁,文化品位比较高,容易交流和沟通,是理想的伴侣,而且在学校有比较大的选择余地,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比较难于找到大学生作为伴侣,因此必须抓紧在校的时间确定恋爱关系,解决后顾之忧;也有人认为,现在少男少女中普遍存在早恋现象,如果不抓紧恋爱,就很难找到初恋对象。

5、功利心理。少数学生恋爱是出于功利考虑,如有的为了毕业后能够留在大城市工作,就想通过与城市学生恋爱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有的为了能谋得一个好的工作单位,就千方百计与有家庭背景的大学生恋爱;极少数甚至想通过恋爱来达到吃穿玩的满足。

6、好奇心驱使。大学生的性心理日趋成熟,对异性充满着好奇,异性的容貌、体态、风度、谈吐、才能以及神秘感都对之产生很大的吸引力,潜意识里都有一种渴望与异性接触的冲动,正是这种心理,有些大学生产生了一种想亲身体验爱情的愿望。

7、被动接受。一些大学生主观上虽没有早恋的动机,但却被对方爱慕,并穷追不舍,出于感激、感动、同情、照顾面子等各种心理,被动接受,这种情况女生多于男生。

大学生恋爱观与恋爱动机多数是合理的,只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确立正确的恋爱动机,才能把恋爱引入正确轨道。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