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学归根结底是心理学。人不同于动物,人时刻监督着每一个进入到他的大脑中的事物,从而使得任何潜藏着的东西现出了原型。或者说,用更中国化的语言来说是,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人的世界,从人的意识的角度来说,就是一个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个人在文化教育以及亲身参与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完善这个全然内在的但又是全然外向的世界。人在社会生活中时刻意识到性的存在,同时又必须时刻忘记掉性,这是一个极端复杂的功能,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人时刻意识到性,说明性深入到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又能时刻摆脱掉性,说明性有它人为的夸大的一面。真与假、有与无、存在与虚无并存,这才能显示出生活的复杂性。

就象有些不太厚道的人说,每天晚上要有多少人次的性行为在发生啊!可每一种的文化却在禁止谈论性、禁止传播性。性在个人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在社会文化中却被当成了是应该躲避的疾病一样加以掩盖。性成了隐私,要遮遮掩掩;性可以带来荣誉,给你立碑建祠;性也会导致犯罪,让你背负终身的耻辱。性成为个人毕生追逐的目标,性有时也让人甘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多少王侯将相、痴情男女为之神魂颠倒,倾国倾城,命丧九泉。性是人生发展的动力,性是人类繁衍的根源,性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性是社会建立的基础。没有人能超脱在性之外,每一个人都是生而有性,长而有性,死而有性。

奇怪的是,人们还没有对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很少有人想到,对性的研究会彻底改变人类的幼稚状态,而一劳永逸地让人类真正迈进到文明时代:彻底摆脱战争与犯罪。当你发现人类的一切文明成就都与性相关时,你才会真正懂得人类文明的意义和目的,你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些人类文明的成就。人类发展到今天,更倾向于把一切问题在国际层面上、在国家层面上去解决,而实际上,任何问题最后都还是要归结到个人,只有在个人的层面上,问题才会得到最根本的解决。你可以把一个犯罪的人关在铁栏杆后面,但你不能让他真正的忏悔和改变。人类文明的成功来源于文明真正是有效的并且对于需要他的人是可获得的。

神秘创造了性。就象在圣经中所说,夏娃受蛇的引诱吃了智慧之果,知道了性的羞怯,从而导致了人类永恒的原罪。由于性进入了人的意识领域,才彻底地激发了人类的思维,在上万年的累积下创造出今天的人类文明。性与思维与文明,有着这样一条本质的联系通道。性进入意识,性意识的发现,性的羞怯,以及所导致的性的神秘,为人类的思维提供了第一条逻辑。人区别于动物,因为人类看到了性,看到了性的羞耻,从而把性隐藏起来。换个角度说,在夏娃吃苹果前并不是说她和亚当之间没有性行为,只是性就象在动物身上一样,没有进入到意识领域,没有进入到思维领域(价值判断)。所以,性进入到人类的意识领域、思维领域,导致了人类社会的根本变革。所以说,原罪就是意识到了性,思维到了性,隐藏起了性。

当然,唯有如此,才会有我们的性心理学。从亚当、夏娃意识到了性到今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的性心理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这是由人的本质所决定的。性作为人的本质,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活动和事件。人是简单的,或者按洛克的说法,人的思维本来是空白的,现在性作为第一位的本质出现在思维当中。你可以设想一下,性将对人的行为产生怎样的决定性的影响!人在思维当中构筑了一个性的存在,凸性与凹性,相互依赖、相互补充,性让人完整、性让生活完整。性是你的另一半,离开了另一半你就只是一半,而不是一个。就是说,性的存在把两性分割上升到了思维的高度,从而在根本上否定了个人的独立和存在。你只是一半,你的存在另有目标、你的存在另有目的。你要去寻找,你要去占有,你要有两性共同的生活。

意识到性的存在使我们的生活增加了另一种行为,让我们的世界呈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除了寻找和争抢食物之外,现在我们还要去寻找和争抢性的对象。因为性的匹配是持续的需要,占有一个或者是多个性的对象就成了人类的第一种占有对象。食物可以随时去野外猎取,但性的对象不是随时可以猎取得到的,性的对象也有繁衍的功能,性的对象也有奴隶的作用,因而占有性的对象也就相当于占有了财富。在人类的早期,性的对象就是最早财富类型。占有的性的对象越多,人就越是富有;就象今天包养的二奶越多,人就越有权势一样。这样的结果,食物在人类社会当中倒不再是必需品,猎取食物成了人类日常的行动;性的对象成了构成人类社会的必需品,有了性的对象才有了家庭,才构成了部落。

食物的分配相对来说是简单的,只有性的分配和占有才需要复杂的社会规则。人类的道德伦理不是建立在食物的分配之上,而是建立在性的对象的分配和占有之上。性的对象的稳定(或是固定)是人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因而,人类的道德伦理也就产生于稳定性的对象的需要。道德伦理程度越高,性的对象的稳定程度也就越高。有时甚至达到苛刻的程度,就象中国旧社会那样。对性的担忧加重了人类对道德伦理的要求;性开放的可能性让社会的矛盾加剧。性开放是个人的一种反道德伦理的性意识的放纵,它区别于禁欲者在于它认为性是人类无法逃脱的本质。禁欲者否认人的原罪,也就是否认性的存在和性的意识,认为性是强加的、外在的、虚无的、表象的。

人在这两个极端对性的思考以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对性的规定,都为我们更好的理解人的性心理提供了条件。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金赛和福柯的著作了解一些有关同性恋的性心理。当然,HAVELOCK ELLIS也写了一本《性心理学》,象是一本新婚参考。我没敢细看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希望把性心理学写成是一本哲学著作。这样的出发点恐怕是与金赛、福柯、ELLIS有着根本的不同。性学是心理学,心理学又从属于哲学。当然,说到底,这个世界上只有哲学,广义上的哲学。用哲学的方法破解性的秘密,很有吸引力。但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做,或者说为什么很多人都做了却故意做得让我们看不出来,这都是很有趣的事情。当你看清这一切的时候,心理确实有着一股说不出的愉悦和解脱。就如我写完性学研究两章之后,大脑中出现一半的空白一样,不知道写完这篇性心理学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性心理学本来是性学研究的第三章,可由于写完前两章之后,写作思维能力出现了倍增现象,中间又耽搁了很长时间。因而在结构上很难与前两章保持一致。从顺序上讲,先写的东西总是有点总纲的意思。所以在第三章也是尽量与前面的内容保持一致,就是说尽量使用一些前面的术语(比如凸性和凹性)。当然也不是特别创造个人的特色,而是因为能够更形象地表明思想。男性、女性、雄性、雌性则没有这样的优势。写作原本是该在五月,现在托了一个月不知会对内容有什么影响。没有写出来的东西总象是没有定型一样,你不知道走到哪里会出现什么情况。更何况具体的表达还依赖于当天的情绪和身体状况,有时难免显得晦涩和杂乱。修改的事情现在是不做的,也许要等到六十岁以后吧(恐怕很难活到)。

人活着并不是为了性。这一点在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明确无疑的,谁也不会愚昧到说我这一辈就是为了性而活着。在任何一本教科书中不会把性列为人生目标之一,要求学生把性作为毕生的追求,这太荒诞了。(强调这一点的原因大家深入思考就会知道)。在青春期之前,我们首先意识到了性,性作为规则而存在。我们学会了男女有别,男生、女生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就要面临这样的教育。小学生书桌上的分界线更是表明了这种差别的深刻。性作为行为的规则,早在我们对性有个人的认识之前,就成为我们思维意识行为的决定因素。

所以,性是社会强加的,并且是把一种不真实的性在个人的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强加给个人。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性是中性的。性是外在的意识,个人尚未体验到性、尚未认知性作为差别的意义,也还没有意识到性对于个人的意义。就是说,在个人的成长期,性征有但尚未发展成熟,个人内部性并没有成为决定性的影响因素。性的区别主要是来自于外部环境。性来自于外面的世界:父亲、母亲,叔叔、阿姨,男生、女生,男性、女性。在个人的意识中,性是规则、是差别,性的影响是中性的。男女平等,男孩、女孩都一样。性存在于人类当中,正如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一样,公鸡、母鸡,公狗、母狗,公羊、母羊。

个人并未关注这样的区别,区别来自于社会的规则。社会规则的强调,社会秩序的需要,道德法律上的禁区,使个人从小就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建立在性的差别的基础之上的要求和教育。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规则、道德和法律禁区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了中性的社会生活。男女交往可以在撇开性的意识的情况下得以进行。这样的培养和训练就来自于我们说的这个中性的成长期。更重要的是,羞耻之心人皆有之。个人的尊严有助于这种中性的社会生活的保持。社会的根本意义就在于性,至少是在表面上,被从个人的社交生活中剔除了。性与社会是两个矛盾体,相互冲突和对立。

很多家长常常苦恼为什么讲不明白性。就象有一期电视谈话栏目中,专家的孩子也只是靠翻看家中的医学书籍才了解到了一些性。性不等于是性器官,不是单个的表象。性是两个异性之间的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无疑是任何家长也不愿讲说的。同时这些行为在言辞上也是失语的,是无意义的重复动作。甚至在很多文化中被看作是低下的追求,是颓废的象征,是自甘堕落。这样的话,怎么能对小孩讲呢?虽然性是人类作为动物的必然因素,但各种文化(至少是大的、成功的文化、有影响力的文化)是鄙视性的。性不是人的一种追求,性是个人甩不掉的卑劣本性。

个人的成长必然从中性的性,走入欲求的性。性是成年人的秘密(18+)。但性的规则的确立却是在人的童年。有人说两性之间隔着一层窗户纸,在性别之间建立,在个人之间被捅破。性在成年人来说,因个体而差异,是新的生活的开始。性是秘密,虽然在两个人之间被捅破,但社会生活却仍在延续。就是说,成年人的社会仍然延续着昔日的中性的社会规则。并没有一个公开性的开放性的成年人的社会。性的秘密是不可分享的,独占的。公开一个人的性无疑是最大的污辱。就如现在教育小孩裤衩背心区域是绝对不能被人摸的,是个人的排他区域。裸体照片就会给个人带来名誉损失。反过来,拍裸照也就能够成为一种职业。

性行为是普遍的,但同时却是个人的、秘密的、隐私的。每个人都有,但每一个人都要隐藏在社会规则之后。很多人还无法理解这样的安排,认为这是人类虚伪的一面。天天在做,却又装出一副鄙视的道德高尚的样子。这里还是涉及到孩子的问题。一个有孩子的家庭的实质是社会,家庭的规则最终还是要适用于社会的规则。一个丁克家庭或是未婚同居家庭则不同。在两个人的世界,社会规则常常是被打破了、被舍弃了,两个人可以赤裸相见。有了孩子,两个人的生活方式就会受到根本的限制和改变。这也就是丁克的秘密。

性是个人最大的隐私权。个人的隐私大多都会牵扯到性。就象经常发生的家长看孩子的日记问题,更多是因为日记当中牵扯到了性。性让日记成了敏感问题,也让日记成了隐私。如果日记中记录的都是日常琐事,三点一线,也就不会有家长偷看日记侵犯隐私的问题。同样,在电影《手机》中,短信息也是因为牵扯到性才会产生那样的令人紧张的效果。至于说媒体讨论夫妻之间应不应该查看对方手机里的短信,(当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从本文的角度来说,只有牵扯到性的短信才是个人的隐私,也是不想让对方看到的。隐藏只能是在夫妻之间造成隔阖,夫妻之间的怀疑是永恒的,一些人所谓的看短信就是不信任也是自欺欺人。

我们在谈性的隐藏,个别人在宣扬性的暴露。性是再普通不过的了,大家都在做,有什么希奇的呢?有这样的想法再简单不过了。就象拍裸照一样,暴露个人的性感受、性经历,用身体写作,一时间吸引了大量的冲浪者。就象家长查看小孩的日记一样,对暴露者品头论足、百般挑剔,甚至是辱骂。个人主动披露个人的隐私,免费公开供大家参考、研究,这样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是不应该受到这样的污辱的。不管她们个人是否有出风头的念头(这样的猜想没有什么意义,任何一个行为都可以用这句话去打击),性暴露是这个时代的特殊需要,是在几十年的性封锁之后,人性的必然反弹。到书店看看,满柜台的人体画册满园春色,人体艺术的画展人群涌动,近来有传说开放美术院校的模特供大家观赏,都体现了当今普普通通人民的现实需要。

性暴露的缺陷在于忽略了大量的中性的人的存在,危害在于把性作为个人行为的存在上升到了社会存在,并威胁到了中性的社会规则,而这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这个帽子可能是太大了,个别的现象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我们不能忘记的是我们并没有一个核心的文化可以依靠,中国文化正处在重建的时期当中,任何一个可能性会是一种帮助,也可能是一大损害。重建需要自由,可自由的人们在选择当中必然会要尝试错误。就象任何一个娶了木子美的人都会怀疑孩子的父亲是谁,而这样的家庭也是不稳定的。而当一个社会由众多的这样的家庭构成时,将会出现怎样的混乱状态呢?两性有了第一次之后,就很难断绝不会有第二次,在捅破了窗户纸之后,就只剩下廉价的重复了。而与很多人共享性的秘密,就超越了性的领域,成为真正的社会问题。

单纯的性暴露(专一的、劳伦斯式的),是对性抱有美好的理想。他区别于认为性是个人的,将性的普遍性建立在动物的性特征和生理机制上。区别的根本在于出发点是动物的生理机制,还是人的心理机制?是由生理到感觉,还是由心理到感觉?这样的区别存在于劳伦斯的小说和低俗的淫秽小说之间,不可超越、也不会被混淆。劳伦斯的问题以后还会谈到。淫秽小说的问题在于对人的生理机制的夸大和虚构,对人的尊严的彻底抹杀,对社会规则的完全扭曲,对道德法律环境的极端恶化。淫秽小说助长了人性当中的恶,无视另一个人的尊严,无视社会规则,无视道德法律的存在。这样的虚构反回来在现实世界中必然要受到社会和法律的严惩。

把人的性器官和生理机制当成是性来研究,甚至是把动物的性器官和生理机制与人类进行比较研究,在性的研究当中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就好象研究网恋而把MODEM和CPU作为研究基础一样。我们忽略了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人,在他的生活当中,性器官和生理机制是内在于他的个人生活当中的。个人不需要学习这些高深而复杂的东西(甚至是至今还没研究透的东西,无论你叫它荷尔蒙,还是力比多),个人不需要知道他的身上有几块海绵体,各个种族的尺寸差异是多少,多长的时间是正常的,以及如何判断对方是否达到了高潮(这些现在在网上都能查到,而且很多)。

在这样的环境下,性的存在被等同于性器官和生理机制的存在,性的知识就等于是性器官和生理机制的知识(就象生理卫生教科书一样)。个人会发现,学了半天自己什么也没有学到,无论你学的是有关自己的性器官还是异性的性器官。性的知识是超越性器官的,性的存在是唯一属于个人的。没有人可以替代个人对性问题的质询。前面说过,性的规则在个人的性的觉醒之前就被强加给了个人,所以当个人的内在的性觉醒时,性的规则就会成为一种主要的性压抑的力量。因为个人是社会的存在,个人要在社会交往中寻找性的机会,可同时性的秘密又只能是在两个人之间(私下)被捅破而分享。个人的尊严、道德和法律这时都成为个人突破性的秘密的巨大障碍。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常常是那些高中都没毕业的人娶到了美女:他们个人所面对的来源于自己的障碍要小些。

这也正说明,个人所致力于学习的文明并不是为了有助于个人追逐性,毋宁说是相反,个人在性的态度上变得更为保守。文明提升了个人的尊严,加深了个人对道德和法律的理解和奉行,这都不利于个人打破两个人之间的隔膜。并且个人受到了很多识别危险的教育,父母和老师总是怕孩子们会超越出社会规则所制定的界限,偷吃爱的禁果。很多流行歌曲也反映出这样的告诫,比如说英文歌LEMON TREE,父亲把儿子叫过来要上一课,举例说明,柠檬树LEMON TREE 非常美丽VERY PRETTY,花开香甜FLOWER SWEET,但是结出的果子确是非常的难吃FRUIT IMPOSSIBLE TO EAT。中国也有《女人是老虎》的歌曲流行一时。虽然不能说这些因素能够断绝两性之间的交往,但至少是反映了两性交往时相互之间的戒备之心。

前面说了性在个人成长的早期是作为社会规则被给予的。两性交往的规则被融合在社会规则当中,要帮助女同学,女士优先等等。规范和行为都是既定的,在两性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一切可能性最终都会在有限性面前止步。个人可以选择的空间很小。两性交往的自由只在于意识当中,而社会规则的限定则给两个异性之间的交往划出了有限的空间。就如古代小说梁山泊与祝英台,崔莺莺与张生,罗密欧与朱丽叶,少年维特的烦恼等等。社会规则作为默认的隐藏的逻辑构成了一种文化的局限性。个人只能是处在这种局限性当中,个人的抗争无法打破这深藏在每一个人心中的既定的逻辑程式。

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是被自己时代的独特的逻辑程式所控制,而不同文化的人的逻辑程式的不同则来自有编制逻辑程式的语言不同,我们用的是C语言,别人用的可能是A语言、B语言、D语言、F语言、J语言、R语言。但无论是什么语言,无论是什么时代,个人的目的性是有限的,个人的逻辑的合理性同样是有限的。能够对这些控制自己的逻辑程式进行反过来的思考和清理的人是很少的,一个人读懂了这些逻辑程式,也就是读懂了人类文化的秘密,同样也就是发现了人生的秘密。人类文化的任何进步也都只能是来自于这一层面的提高和改进。

破解控制个人的逻辑程式,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做到。性的规则,社会的风俗习惯,以及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个人的行为,这些活跃在个体内部的逻辑程式,是性心理学主要的研究对象。而个体的懒惰倾向也会加重个体对既定现实的依赖。对孤独的恐惧、对未来的忧虑都会在一个很高的程度上影响着个人的判断和行为。个人在性方面是一个彻底的主体,就是说他的行为只能是来自于他的选择,个人是从意志到行为的自我决定的过程。没有人可以帮助他,没有人可以替他完成必须他个人来完成的事。因而性让一个人变得成熟,因为在这里个人才真正成为一个自我判断、自我决定的主体(虽然他的判断和决定的根据在他人看来可能是幼稚的),他没有必要说出他的理由,因而他的决定就是决定性的,从而导致了行为的结果的发生。

既定的性的规则在个体的主动性面前被绕过或是克服,个人可以欺骗自己,从而把规则转化成软约束。也不是说性的规则失效了,只是说,就象那个手拿考题的教授,他可以用交换来突破性的规则。他并不认为自己违反了性的规则。他会认为大家实现了双赢(现在不都是提双赢吗?),女孩得到了考题考了高分读了研究生有了好的前程,他自己实现了性的欲求。性是两个人的秘密,前面说过在两个人之间,道德法律是缺位的(除非性行为的实现是违反了道德或是法律),这两个人是两厢情愿。或者说,考研的女孩试图获得研究生考题就已经是在突破规则,是在做非法的幻想;现在教授帮她实现了,教授用犯法的代价,要求她用性给予补偿。当时教授一定也是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可走漏风声。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我们两个谁也不说。女孩有了考题,读了研究生,更不会自暴丑事。当然,这样的事也一定不是头一个头、一回。各个院校、各个专业查一查,嘿嘿嘿。(已经考上的,打死也不会说)。

由于个人在性的欲求上有着极大的主动性,而性的秘密又只存在于两个人之间,这就使得性的规则就只存在于中性的社会交往当中。一旦两个人自愿成交,社会规则就不再在两人之间的交往上起作用。这时两个人的交往是秘密的,是建立在两个人重新设定的规则之上。而这样的规则也是不可对外人讲的。由于性是两个人的秘密,就使得性是有机可乘的,性的规则以及社会的规则更是能够彻底规避的。这也是为什么说贪官都会有性问题的原因,因为性比金钱贪污更不容易被发现、被泄露。两个人建立在性的基础之上的亲密关系会更可靠、更稳定。

那么性的规则约束了谁?约束了那些被约束的人(这是废话吗),还有那些试图用暴力实现突破的人。在社会的交往当中,性的规则是不容侵犯的。但反过来,两个人的关系一旦突破了性的规则,侵犯就会变成是廉价的、并不受保护的(是指个人丧失了声张权利的勇气,从法律上讲夫妻之间也有强奸犯罪)。就象我国第一部描写性骚扰的电视剧《?》中那样,主编对新来的女孩软硬兼施,可对已经到手的财务却是毫不客气:把门关上,把衣服脱了。在性的秘密当中,个人是忘记掉个人的尊严的。一个人脱掉了衣服,两个人赤裸相见,做那种秘密的勾当,还有什么尊严可谈呢?所以,为了非法的目的和用非法的方式实现的性的秘密,个人的尊严就已经丧失掉了(被搁置了,并可能被唤醒)。

我们说性的规则有错误,并不等于就是说突破性的规则就是正确的。性的规则是强加的、不真实的,但性的规则是现实的,并为这个中性的社会的存在服务。我们要改变的不是这个强加的、外在的性的规则,而是内在于个人的、不成熟的逻辑程式。就是说,我们不能坚持个人的错误去反对社会规则的错误,而是要认清个人内在的问题,改变我们自己,最终的结果是让曾经强加给我们的社会规则变成是无的放矢。我们不再是昔日的我们了,我们离开了社会规则所瞄准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认知我们自己,认知性的本义,认知那些决定着我们的逻辑程式。见到答案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把解答应用到个人的主体性当中去。就象现在说的,知道分子和知识分子的区别,也在这里。

人的缺陷,或是欠缺,作为一种欠缺而存在,而表现,而行为,而思考。凸性与凹性因为缺陷而并不完满,因为缺陷而有欠缺的意志。从而影响到每一个人的表现、行为和思考。这种欠缺是存在于个人内部的,因而是在持续不断地影响到个人的意识和行为。欠缺钱,就要去工作;欠缺尊严,个人就要去追逐荣誉;欠缺性,就去找女人;欠缺力量,就设法去掌握权力。欠缺构成了人的意志,意志使人沿着欠缺的方向前进。当我们说一个人意志坚定时,就是一个人专注于他所欠缺之物的程度。欠缺的意识起着决定的作用,决定着个人的行为方式、过程和满足。

对于凸性与凹性而言,性是双方欠缺的相互满足。而满足又取决于当下的风俗习惯和社会意识,某种仪式,诀窍,或者是某种交流的方式,都是两性共同的经验。意志的积累通过行为暂时得到了释放。欠缺的意志作为第一意识起着决定的作用,而欠缺的表现则是作为世俗的表现 呈现出来。就是说,欠缺的意志和欠缺的表现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是根本无法添补的空虚。从而造成个人的对性的厌恶,而有一种超脱的欲望。性作为最根本的欠缺而存在,但它所指向的表象并不能够让个人满足。可由于性的欠缺是真正的动力的来源,性作为第一意识,个人无法逃脱。这一切决定了个人陷入单调、重复、被决定的行为。

欠缺的交叉、互换、共生、共存,也决定了个人的意志的多重性,造成个人的行为、意识的复杂性。个人不仅仅是欠缺性,随着个人的成长,个人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欠缺,也建立起越来越复杂的意志体系。这表现在意志对性的对象的选择上,会更多地受到安全感、荣誉感、金钱需要、权力需要的影响。至少可以说,具有这些素质的个人会有更高的吸引力。在意志的多重性面前,爱情也会被迷住眼睛。爱情是盲目的,是因为她有了太多的需要(或是有太多的欠缺)。所以,在每一个童话故事里,爱情总是发生在一个王子和一个公主之间。拥有爱情的人只看见一种欠缺、只有一种需要,就是性的欠缺、就是另一半的爱的需要。

因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社会是在培养一种欠缺,还是培养一种完满?完满的意识不在于齐备,而在于坚信。我们说,欠缺的意志导致欠缺的意识。这里是否能有一种完满的精神,最终使个人达到完满的意识。但是,问题仍在于,没有一个完满的意志(因为意志就是欠缺),自身完满是欠缺的反面。当我们说爱智慧,智慧也就是一种欠缺,从而使爱智慧能够成为一种意志。认知的意志使我们能够脱离世俗的意志,但认识的意志仍是无法满足的,无法完满的。无论什么样的意志在个人的世界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个人就都不是完满的。

所以,这是一个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把这句话作为他的标题。表象向个人呈现出个人的欠缺,个人所无法达到的目标,个人无法把握的游离之物。而意志实现的手段是区分善与恶的根本点。由于意志的欠缺的无法弥补,个人意志的征服就成为至高的善。个人摆脱意志的束缚的过程就是个人的启蒙的过程。所谓的实践理想、实现正义都要与个人摆脱意志的束缚为前提。禁欲主义的根本要点在于不再有欠缺,而不是坚守着欠缺。当你从意志层面驱除掉你的欠缺时,你会发现问题的简单之处恰恰在于意志与欠缺。

这里所说的禁欲不是要你与你心中的欲望对抗,而是说,要去掉你心中的欠缺逻辑的源头。个人不应该为了欠缺而存在。个人不应该成为意志的线索拉扯下的木偶,个人作为一个独立而唯一的主体,应该有能力决定自己的行为,而不应只是一个为意志的存在。你可以有性的行为,但性不是你的欠缺;你要去工作,但钱不是你的欠缺。就象尼采所说,你要彻底摆脱你应、你应、你应,而转换成我要、我要、我要。包括我这里说的话,你应该,也要被转换成我要。哲学的秘密仅只在于这一主体性的发挥,尼采的全部著作也不过是在说个人的主体性。我要,是因为个人的主体的权力,而不是因为我的欠缺。为了个人欠缺,个人会去乞求,会去做一切玷污个人的主体性的事情。

叔本华对意志问题的解决最后走向了东方式的佛教的思想,就是我们说的驱除欠缺的存在;尼采则是采用了西方的更有力量的办法,就是发挥个人的主体性,将欠缺的逻辑链条逆转,将你应变成为我要。佛教的思想更平和一些,佛是自身完满的象征,他不需要性、不需要钱、不需要权、不需要名,也许他要的仅仅是那一缕缕的青烟。尼采要实现欠缺的逆转则要面临巨大的精神危机,尼采必须向整个的社会规则宣战,因为每一条的社会规则都是他的敌人。而人们却还不能理解他所要得到的是什么。这真是一场悲剧,尼采只是想做一个彻底的个人的决定者,于是他向一切决定着他的规则挑战。当然,毫无疑问的是,他最终会发现,他的挑战并没有真正使他摆脱什么,如果说不是更加深了这种影响。

所以,我们说过,与社会规则对抗不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个人的世界的真正的问题在于个人自身内部。个人的思想观念也许是在事先被给予的,但这也只能怪个人自己并没有自己做主加以筛选。这能怪谁呢?我们是我们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其它的什么人。这一点谁也不会有异议,不是上帝,也不是什么领导。你对你自己负责,不是上帝也不是你的领导要为你负责。那么,你需要什么,该由谁来决定呢?你需要多少,该由谁来决定呢?你幸福的标准是什么,该由谁来决定呢?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该由谁来决定呢?你此时此刻的存在,该由谁来决定呢?

欠缺的意志所导致的人类个人的无节制的占有和积累,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欠缺的意志变成是对个人的一种压迫,个人变成无法满足的意志的奴隶。所以说,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为一种欠缺而存在所构成的意志对人性造成的难以遏止的扭曲。人们常常研究在形态和基因上与人类相近的大猩猩,研究它们的认知能力如何发达,相当于几岁儿童。这样的研究都不会有太多的结果。真正的诀窍是,什么时候你发现一只下身遮上了树叶的猴子,那才标志着它就快要进化成人了。那一片树叶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从欠缺到意志,从占有到保持,所形成的一切嫉妒、私欲、贪婪、恶毒、骄横和残忍,这一切人类罪恶的来源就在于那一片树叶。而人类之所以能够懂得在下身遮上一片树叶,按圣经的说法,是受蛇的引诱吃了所谓的智慧之果的结果。

而意志在人类社会已经成了内在的本质,服从于个人的意志,为了满足个人的意志而生存、而奋斗、而强奸、而杀人是很普遍的事。人类依然没有走出他的童年期,人类仍然沉溺于他童年期时逐渐生成的欠缺意志。人类社会避免了生死的威胁,社会规则保障了个人的权利,但作为代价,人性的扭曲却日益严重。人类把太多的时间花费在性、金钱、权力、荣誉的争夺之上,而更有很多人把这样的争夺看成是人类存在的本质,人活着就是为了获得性、获得金钱、获得权力、获得荣誉。是人类的意志把人类拴住在这个幼稚的年代,并且导致一次又一次于屠杀和战争。而人类文明在对人类意志的征服上又是这样的苍白无力,这是一个没有人相信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渴望个人满足的时代。嘲笑每一个人的意志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要知道,个人自己大多也是无能为力(叔本华甚至说意志是自在之物)。我们也只能是写在这里,然后看着人类社会走向它命定的终点。不知这是第几次上帝下决心要毁掉这个世界。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