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相信一见钟情——这是电影“非诚勿扰 于是,也许有很多女人开始困惑,到底是相信一见钟情,还是相信日久生情呢? “众至寻他干百度,葛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闻珊处。”这是信奉“一见钟情”的人对爱情所持有的观点;“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则是信奉“日久生情”的人对爱情所坚持的观点。

在一瞬间的火花中产生的爱情,能够靠得住吗?许多女人对一见钟情式的爱情是否稳定、安全存有疑虑。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会发生一见钟情的现象。

心理学家指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把自己梦想对象的特征储存于潜意识之中,就像把数据储存于硬盘中一样,称之为“爱之图”,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张关于理想恋爱对象的照片。这张照片最早由父母勾画,并不断被各种外界因素修正、补充。年龄越大, “爱之图”越具体,并且”爱之图”随着人生阅历而变化。由于“爱之图”的理想化、完美化,现实中这样的人往往并不容易找到,但我们还是会据此来寻找爱人。当某一个契机发生,在现实中看到某一个人与“爱之图”比较吻合,内心的满足、兴奋、激动油然而生,身体开始产生大量纳兴奋物质,于是出现了心跳加快、手心出汗、脸红发热等一系列一见钟情的“症状“。

与此同时,“光环效应”开始产生作用。因为对方与“爱之图”的吻合度较高,所以对对方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好感。而在这种强烈的好感下,很容易将好感扩散到对方的其他方面,认为对方什么都好,进而与他走到一起成为恋人。

显然,从“一见钟情”产生的心理过程来说,这是非理性的,很容易让人忽略彼此性格是否合抡、生活方式是否相差太远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一见钟情”的风险很大,女人们如果想要通过这种方式修成爱情的正果,往往需要勇气和包容去完成彼此的磨合,但这种磨合往往是不容易的。因此,很多“一见钟情”式的恋情开始总是美丽的,而过程却是无比艰辛,结果往往是伤感的。

因此,当女人们遭遇一见钟情时一定不能任由感性冲昏自己的头脑,在遭遇美丽爱情的时候要提醒自己理性地衡量彼此的契合度,看看他的身份是否合适 看看他的兴趣和你是否相投,这样才能保证你们在同一条路上走下去……总之,要考量彼此生活的方方面面,然后再决定是否要和他携手一生。当然,你也可以”一见钟情“地爱下去,但是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去面对爱情中的那些摩擦,要有坚定的信心去守候爱情的果实。

而日久生情式的爱情主要有三方面的心理原因;依赖感、熟悉感、安全感需要。当男女相处的时间长,就会产生许多与对方紧密相关的习惯,一旦生活中少了对方就会感到非常不适,这样一来因为习惯就对对方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感。并且,由于彼此共同经历了许多事情,会产生友情、亲情v而这些情感会加深对彼此的依赖。同时,由于彼此很熟悉对方,相处便有了一种默契,少了很多摩擦,这样的相处让人非常舒适。此外,人都是需要安全感的,而人在越熟悉的人身边就越觉得安全。就这样在三种心理的作用下,会越来越商不开对方,然后找到一种方式——成为恋人——让彼此可以常伴对方左右。

总的来说,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一定要做到真心付出,坦诚对待。

一见钟情的人,要多一些理性、多一些冷静,不要被热血冲昏头脑,不能只凭激情和感常见开单轨的“磁悬浮列车”,要在保持着爱情温度的情况下,对对方进行细致地、全面地了解,才可以下结论。因为通常人在他人面前都会只展现其优点,而将自己的缺点掩饰起来。有研究表明,一般要经过三个月的接触,才能对他人有初步的了解。因此,一见钟情者,千万不要“一叶障目”,只有将感性和理性相结合才能使爱情的列车行驶得稳定持久。

而日久生情者,要对爱情负责到底,不要因为觉得沉闷、因为腻烦而去寻找新的刺激,从而背叛自己的爱情。贪婪与无止境的占有并不能成就爱情,爱情需要的是责任与忠贞、发现细节与小心经营、耐心与微笑。

不仅是文学作品中存在诸如一见钟情、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类的心灵触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于千万人之中遇见那个人。四目相对,便注定牵手一生。同时,那种一开始印象不好,但是却在磕磕碰碰中牵手到老的日久生情式的爱情也并非只存在于影视作品中。不过,不管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其前提都有一个“情”字,要想让一见钟情变为永恒,要想让日久生情更为浓烈,都需要恋人们精心维护。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