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女性职业成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外方面:
(一)成就动机弱
这个问题我们在上一节中谈了许多,女性的成就动机弱是造成女性低成就的一个直接原因。那么,为什么女性成就动机弱呢?这就有着十分复杂的社会原因,如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压力、性别歧视的存在、传统观念的束缚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常常使女性陷入角色冲突之中。在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女性很难按自己确立的目标去努力、去奋斗。因此,在对成功的追求上,与男性相比,女性就显得软弱无力、顾虑重重。
(二)就业性别歧视
女性的择业受到种种限制,无论她们自身的条件如何,她们大多数人只能在女性职业圈中“自由”选择,从事教育、卫生保健、办公室行政工作或秘书、服务等行业,许多连续性较强的职业是不愿招收女性的,同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是十分严重的。
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其方式是多样的,如招工招干中,要男不要女;优化组合时,优男不优女;毕业分配中,许多同等条件的女大学生、女研究生分配不出去,不得不“搭配”出去;有的单位在女教授、女专家退休问题上拒不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在取得同样成绩时,女性得到的评价要低于男性;甚至有的单位在夫妻两人同等条件的情况下,调资时调男不调女;还有的单位不愿在女性身上进行技术投资,造成一些女性知识老化、技术营养缺乏。
(三)不合理的职业分布
尽管女性的工作意愿越来越强,就职比例也不断上升,但从总体来看,女性的职业分布仍很不合理。绝大多数人仍集中在服务、教育、卫生等行业,仍在“女性职业”圈子里从事各项工作。这种不合理的布局,势必造成女性人才“尖端缺损”这一现象的出现。
(四)文化水平低
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高低与职业成就大小有着很大关系。在美国、苏联等发达国家中,女大学生比例约占大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而我国的女大学生人数是很少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地造成的。许多家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愿在女儿身上多投资,尽管我国已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在农村中,许多女儿童仍不能完成初中学业。女儿童入学率低、在校巩固率也低,造成了女儿童入学难、退学多的现象。
(五)生理特点的影响
人类社会的生产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另一种是人类自身的生产,这是人类社会生存下去的基本保证。但长期以来,人口再生产的活动并没有得到公正评价,妇女的生育权利没有得到社会认可,妇女的生育活动没有被提高到社会生产的高度来认识,因此,生育被看成是家庭私事,由生育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孕产期的休假、工作的暂时中断等,都由女性自身来承担。
(六)沉重的家务负担
传统的家庭角色分工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认识,家庭历来是女性的管辖范围,在妇女已投身于社会生产的今天,这种观念仍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女性在家庭中仍唱主角。
(七)消极的心理定势
在特别角色社会化的压力下,在不公正的社会评价中,在不同的社会期望里,在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环境中,女性形成了消极的心理定势。她们自叹女不如男,因此,依赖、自卑心理都在女性身上较明显地显示出来,她们许多人不求竟争,也不敢竟争,白白丧失了许多成功的大好时机。这种消极的心理定势的存在,抹煞了女性的才华,削弱了她们的勇气,不少人参政议政的意识薄弱,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丈夫或子女身上,这种心理定势与时代对女性的要求是很不协调的,带着这种心理定势怎么可能挤身于强者之林,又怎么可能获取事业的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