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女性成就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女性成就动机强弱显示出阶段性

女性成就动机的强弱受到女性角色发展阶段的影响。在幼年期,女性的成就动机没有受到过多的干扰,在学校中获取好成绩的女孩会受到家长的鼓励和赞扬。青春期开始后,性别角色差异越来越突出,女性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认识也越来越明确,同一个人,当她上小学拿到好成绩时,父母亲会高兴,可大学毕业后,当她告诉父母她将继续读硕士、博士时,父母可能会阻止,因为这会带来麻烦。紧接着遇到的婚姻、生育、家务等一系列事情,都会与女性的追求成就相矛盾,这时,大多女性便会暂时压抑自己的成就动机,待“完成”了一系列女性角色任务之后,成就动机才有可能再次激发出来。所以说,女性成就动机与女性一生的发展是有关的,在女性角色任务不突出的阶段,她们的成就动机并不亚于男性,但在开始扮演越来越多的女性角色后,她们的成就动机受到压抑,在女性身份与职业成就发生矛盾时,许多选择前者。

(二)回避成功动机

回避成功动机是一种内在的成就障碍,在这个问题上男女两性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男性对即将到来的成功满怀喜悦和胜利之情,因为这是对他自身能力的证实,而女性则对即将获得的成功感到焦虑和不安,产生了回避成功动机。

1、怕受到男性排斥

按传统的社会分工原则,女性的活动天地是家庭,我国封建社会提倡的“男主外,女主内”便是典型一例。

2、怕丧失“女性气质”

追求成就、参与竟争就必须要具备果断、主动、独立、拼搏等心理素质,而在长期的传统文化熏陶中,男性以及许多女性都认为这些气质与女性气质是相矛盾的,仿佛成功的女性不是“强人”就是“铁人”,在她们身上是没有“女人味”的,人们认定了在成就与女性气质之间是一种冲突关系,似乎成功只会给女性惹麻烦。

3 、自信心不足

无论是害怕成功还是害怕失败,其直接原因是自信心不足。女性在女性的自信心差与长期遭受性别歧视是有关的。追求成功中过多注意负信息,怀疑自身能力,必然会影响主观努力,产生回避成功动机。

(三)不正确的成败归因

所谓归因,就是利用有关资料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产生原因的过程。心理学家认为,如把行为归为稳定原因(如人格、能力、品质、动机等),那么便可预测行为的再度发生,也就是说,遇到类似情况时,这些因素会再度发生作用。如把行为归为非稳定原因(如情绪、机遇、外界环境等),那么便很难断定在类似情况下其行为是否会再度出现。女性的成败归因大都有一个固定模式,即往往易把成功归因为外在因素(非稳定因素) 而把失败归因于内在的因素(稳定因素)。这种归因模式自然会减少成功的机会而增加失败的可能。她们往往认为失败是因为自己能力差,因此,对成功缺乏责任心和自信心,对失败又内疚万分。这成就动机显然有消极影响。

(四)代偿性成功目标

许多女性或者认为自己能力差,或者认为条件不允许自己成功时,往往寻求一种补偿,将自己的成就动机转移方向,例如期望丈夫或子女的成功,从中也分享快乐。我国现代社会中,不少职业妇女采取的“二保一”的策略,便是典型的代偿性成功目标,在他们看来,自己作为一个女性,其职责就是管理好小家庭,她们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为丈夫的成功大开绿灯。这种做法,一方面削弱了女性自身的成就动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女性“夫贵妻荣”的依赖心理。客观地讲,我们应当承认女性团体的成就动机比男性团

体弱这一事实(尽管这一事实的形成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这种现象的存在,无疑是造成女性职业成就低的一个直接原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