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后期女性的心理特征
女青年在这个阶段中开始学习并进入独立生活,步入了成家立业阶段。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的变化,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就业与生活的矛盾,传统观念的束缚与时代精神的冲击,都集中出现在这一阶段,由此,女性心理也随之发生着变化。
(一)女性智力发展再次出现谷峰与低落
随着女性生理变化的平稳,女性的智力发展在此阶段出现回升趋势,在20-24岁之间,这种回升达到高峰,由于她们观察力强、记忆力好、有耐力,她们的智力范围迅速扩大,两性间的智力差异开始缩小。女性在这个阶段中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取代具体形象思维的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可以说,女性智力的这一发展速度是女性在成年后发展最快的一次。但这种优势并没有持续下去, 一般说来,25岁之后,女性的智力发展又再次出现低落,两性间的智力差距又重新拉开,这种状况重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诸因素的干扰。
(二)自我创造与“随机培养”矛盾的出现
女青年的自我创造意识在此阶段中更加强化,大部分有知识的女性都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有一个确定的目标。但在这个矛盾集中的时期,一系列的角色冲突和接踵而来的社会期望会不断冲击着女性的自我创造意识。在这个阶段,男性为使自己发展为一个成功的人,为自己的自认努力地、全力以赴地奋斗着,而许多女性由于环境和文化的约束尽力延缓自己自认的定型,而保持自己的可塑性,以求通过“随机培养”,使社会、更确切地说是使男性接受自己。
(三)传统女性角色任务导致女性产生心理负担成家意味着女性承担起更多的女性角色,家庭主妇、妻子、母亲等等,而要扮演好这些角色,完成与之相应的角色任务是极困难的。世界上大多数文化中都“信奉“男主外,女主内”的观点,即使在当今大多女性已完全承担着与男性相同的社会职业的今天也如此。
因此,对女性来说,既要扮演家庭角色,又要承担职业角色,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国外有的心理学家曾进行过婚姻满意度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已婚妇女感到不顺心的人多于已婚男子;已婚男子不顺心的人少于未婚男子,但已婚妇女与未婚妇女相比则无此结果。男性单身汉的生活满意度低于已婚男子,但女性情况却正好相反,单身妇女的生活满意度要高于已婚妇女。这不能不说此状况的出现与女性角色任务繁重有关。
总之,在这个阶段中,女性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其心理变化也随之发生。婚姻生活的开始,使她们已淡化的女性意识重新出现,一系列冲突的发生和性别歧视的存在,使她们茫然,感到自卑和烦恼。因此,在这个阻力最大、负担较重、冲突频繁的阶段中,女青年要完成一系列心理调适,正确处理多种冲突,立志自我培养,善于自我调整,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渡过进入社会的第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