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男女两性走过了一条模仿、观察、学习、强化和认同的道路,最终习得了一种特定了的、带有社会意义的性别模式。

(一)不同的角色期望与角色规范:

角色期望是社会或个人对某一角色应表现出哪些特定行为的期望其中,社会上人们普遍所持的角色期望又叫角色规范,它包括一系列具体的行为要求。对女性这个性别角色来说,在大多数社会中,人们希望她们文雅、娴静、顺从等等,由于这种角色期望和角色规范的存在,在性别角色社会化中,对男女两性就有了不同的行为要求。这里我们仅以家庭和学校这两个社会化的基本场所为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角色期望与角色规范的要求对个体的重要影响。家庭是个体首先接触到的社会环境,是个体步入社会的桥梁,家庭教育是个体社会化过程的第一步,因此,人们总有“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之说。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与塑造总是以社会规范为准则的。

(二)不同的角色技能训练

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每个个体都要接受角色技能的训练,即习得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内容和规范。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要训练个体接受性别角色,因此,在性别角色技能训练中,性别角色差异是很突出的。在家庭中,家长依子女性别自觉或不自觉地要求他们去符合自己的性别角色。家长对子女家务分工的安排往往会遵循这一原则,如分派女孩子做饭、洗碗、打扫卫生,分派男孩子修车、安装电灯等等。

在幼儿园中,女孩子往往被分配去玩餐具、卖车票、过过家等游戏,男孩子总被分配去做一些带进攻性或自由性较大的游戏。在学校中,女孩子被鼓励选学历史、文学、语言等专业,男孩子则被鼓励选学数学、物理、机械制造等专业。在社会中,女性不得不接受与自己传统职业相关连的职业训练,以求谋职生存,男性却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这些来自各方的“训练”,使女性越来越接近社会可以接受的、固定的性别模式了。性别角色差异就是在这样一个学习、模仿、认识、同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定型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