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不同于普通患者, 他们以精神活动紊乱为主要症状, 主要表现为意识、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不同程度的障碍, 大多数患者缺乏自知力。精神科护士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工作, 每天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并由此产生对工作的疲惫甚至厌恶感, 表现为服务质量退化或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如何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是当前护理管理的新课题。现将我院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1 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做法
1. 1 营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减少护理人员产生不良反应的有效保证。为了有效改善工作环境, 近年来, 医院管理者高度重视, 不但为护士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险, 还先后对病房进行投资改建, 美化环境, 调整布局, 设有独立的医护人员通道, 安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合理规范住院流程, 并配备了先进的急救仪器设备, 提高了护士观察和抢救患者的效率。科室制定详细的卫生清洁制度, 将所有物品定点、定位放置, 创造了流畅的空间和整洁的环境。对科室内装饰、色调等进行翻新, 病房及走廊摆放或悬挂精心挑选的花束、油画等, 使人观赏后心情放松、舒缓。科室内定期组织不同形式的业务讲座、技术比赛、外出旅游、读书报告会、演唱会、时装秀等, 护士在这些活动中不但精神放松, 而且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 促进正常的人际关系发展, 减少了相互间的心理紧张。
1. 2 主动关爱与沟通, 及时宣泄负性情绪 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管理者, 不仅要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 还要对护士有感情, 要尊重、理解、信任、爱护护士, 工作中是上下级关系, 工作以外是姐妹关系, 相互之间建立一种亲密关系, 使护士产生亲切感, 整个护理队伍内部关系和谐融洽, 各种矛盾冲突减少, 护士爱院如家, 科室及医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增强。换位思考是人性化的需要, 设身处地体验护士的感受, 热忱帮助她们化解窘境和疑虑, 多关怀、激励, 少训斥、责备, 尽量使护士在认识自身价值的同时, 保证积极、健康的心态。鼓励护士参与管理, 及时反映心声, 对工作中产生的压力、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 护士长主动关爱, 及时沟通, 适时给予调适。举办心理学相关知识培训班, 使护士能将获得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自我调整, 提高心理承受力。组织护士学习化解压力的方法, 进行减轻压力的训练, 提供减压的场所, 及时释放负性情绪, 缓解压力。
1. 3 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防止意外损伤 由于护士面对的是有攻击行为的高危人群, 因此精神科护理工作中, 预防发生攻击行为尤为重要。首先, 护理管理者强化护士的安全意识, 要求树立安全第一, 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观念, 增强安全意识才能保护自己; 学习正确应对暴力行为的方法、技巧,经常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要求每位护理人员掌握非暴力危机干预技巧, 以便在遭遇患者暴力时保护自己。其次, 是抓关键制度的落实, 制度及常规是护理工作的指南, 精神科护理工作制度、查对制度、安全制度及危险物品管理制度等必须严格执行, 既能保护患者, 同时更是为了保护自己。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 并建立通报制度。再次, 加强专科业务学习, 熟悉精神病症状学, 尤其对幻觉、妄想内容的掌握十分重要, 只有掌握症状学才能准确辨认发生攻击行为患者的特征, 掌握具有潜在攻击行为的特点, 预防攻击行为的发生。加强口头、书面交班, 及时采取治疗及防范措施。最后,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尊重患者是精神科护理服务理念的最高境界。护士要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交往, 了解他们的需要、痛苦和渴望, 尽量地满足他们, 即使是极其细微的小事。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 避免不良言行激发患者的冲动行为而发生意外伤害。
1. 4 提供学习机会, 提高业务技能 为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需要、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 科室分批送护理骨干到综合医院进修, 为期3个月。每月组织高职称的医护人员授课以及邀请外院专家来院办讲座。定期组织技术练兵活动, 由专家讲解技术操作和演示, 护士在学习过程中比、学、赶、帮气氛浓厚。为提高护士的知识水平, 鼓励护士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本专业及其它边缘学科的知识学习。目前14名护士中,本科学历2人, 大专学历5人, 本科在读5人, 大专在读6人。护理人员通过学习, 积累知识, 拓宽视野, 提高业务水平, 增强了对工作的自信心。
1. 5 加强宣传, 消除偏见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护理工作与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息息相关, 护士理应受到社会、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与尊重。医院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走入社区, 宣传精神卫生知识; 与结对子的学校密切配合, 举办心理卫生知识讲座; 定期到社区康复站随访等。尤其在每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来临之际, 精心安排, 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 大力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护理人员是医院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院将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医院分配的主体, 加大对优秀人才奖励的力度, 这其中包含对医院护理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护士和优秀护理管理工作者。每年5.12国际护士节对优秀护士进行表彰, 事迹张榜公布, 受表彰人员在竞争岗位、进修学习方面优先, 极大地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 增强了职业自豪感。
2 效果
2. 1 护士满意度提高, 增强了归属感 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与管理者的领导行为密切相关。在管理过程中, 管理者坚持以人为本, 通过渗透情感因素, 满足不同层次护士的个体需求, 从而加深护士对工作和科室的感情, 增强了凝聚力。医院多次对科室护士进行的满意度测评中, 护士满意度均在95%以上。
2. 2 减轻了心理压力, 护理业务技能提高 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实施人性化管理, 护士观念发生转变, 心理压力减轻, 保持积极的心态, 形成了一种学业务、强技能的良好氛围。连续两年在医院组织的青年护士理论与技能竞赛中, 我科参赛护士获得个人及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2. 3 融洽了护患关系, 患者满意度提高 愉悦的体验会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亲和力并散发干劲, 护士长对护士的关怀将会最大程度地转化为护士对患者的关怀。不仅体现在护士的仪容仪表、谈吐举止上, 更体现在护士对患者的真情关爱中。使患者真切地感受到亲情服务, 进一步融洽了护患关系。2008年10月-2009年9月对康复期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平均为98%, 比上年度同期提高了1. 8%, 并且取得连年护理零投诉。
3 体会
分析造成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原因主要有:特殊的工作环境。有资料表明, 精神科护士比综合科护士焦虑程度高。紧张的工作性质。精神患者随时有可能会发生突发性、难以预测性的意外事件, 特别是夜班是自杀等突发性意外的高峰期, 必须不停地巡视患者, 才能避免一些差错事故的发生。突发的意外伤害。有调查显示, 精神科护士遭遇身体暴力发生率为28.07% , 高于综合医院护士身体暴力发生率14. 97%。(频繁的班次更替。护士配置人数普遍不足, 精神专科医院床护比为1: 0.35; 加上频繁的夜班,对护士的家庭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专业知识、技术更新加快, 护士在工作之余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学习, 提高知识水平, 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社会的偏见,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护士的劳动价值得不到承认。在精神病院工作的护士, 往往得不到外界的理解和尊重, 导致产生被歧视的感觉。
人性化管理就是从细节入手, 与护士建立理解、支持、和谐友爱的关系, 在工作中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和温馨氛围。同时, 在满足护士一般需求的基础上最大可能满足心理需求, 从而充分发挥护士的潜能,提高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护士长注意换位思考, 多站在护士的角度考虑问题, 合理安排工作, 设身处地地为其解决问题, 积极进行沟通, 这样才能减轻护士的压力, 受到护士尊重和拥护, 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