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书馆心理管理的涵义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 “行动的一切动力, 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 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 才能使他行动起来。” 人的行为受心理的支配和调节, 要想把人管好, 把人的行为引导、控制到实现预定目的的活动上, 关键是对人的心理引导和控制。所以管人, 归根到底是管人的心理, 通过掌握人的心理活动, 达到对人的行为的了解和支配。图书馆管理就是对图书馆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使用, 以达到最佳目标的过程。而“人” 是构成图书馆系统内资源诸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只有人, 才能能动地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的文献资源为读者服务, 因此, 人的心理管理, 是图书馆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只有以人为本, 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把调动人积极性这个目标, 转换为通过心理管理营造出一种和谐环境, 激励和启迪图书馆员自觉为实现图书馆目标和个人价值目标的统一而奋斗, 这种管理才是有效管理, 才能充分调动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馆藏、设备、资金的作用, 更好地为图书馆改革发展服务。图书馆管理的核心是对读者的管理, 工作任务的落实主要依靠馆员去完成, 图书馆要提高服务质量,首要的问题就必须加强对馆员管理。作为被社会尊称为“老师” 的馆员的这一特殊群体, 应是能力和素质相对较高的人, 管理者采用权力压迫式的管理方式是根本行不通的, 因此, 对馆员的管理贵在用“心”,实施心理管理。

2 在构建和谐图书馆中实施心理管理的手段

2.1 满足图书馆员的心理需要是成就事业的前提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强调个人与社会秩序的和谐与发展, 彰显温馨和人文关怀, 更多地尊重个人的意愿和需要,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认为, 人类的需要包括5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心理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 人的需要, 从基本的食物和住所到复杂的自我实现, 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 只有在需要层次中每一步得到满足, 下一层的需要才会被激活。因此说: “需要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原动力”。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这种需要, 是属于心理上和精神上的, 这种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 人就不会有真正的动力和持久的积极性。毫无疑问, 图书馆员也存在各种心理上的需要,特别是自我实现需要和成就欲望。结合图书馆员的职业特点, 笔者认为, 图书馆员的心理需要是多层次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4 个方面:

(1) 求尊重。包括自尊和受人尊重, 自尊是指在现实环境中要求独立与自由; 受人尊重是指要求有名誉或威信, 是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赏识、肯定、关心和高度评价。这种需要是馆员最基本的需要, 也是最关键的需要。

(2) 求理解。主要指图书馆员渴望有知心的领导, 有平等融洽的上下级关系, 有和谐和自由的工作环境, 能心情舒畅地进行工作。

(3) 求信任。主要指图书馆员希望得到重用, 能心甘情愿地愉快地工作, 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4) 求成就。主要指图书馆员渴望事业的成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希望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得到承认, 受到赞赏。根据图书馆员的这些心理需要, 图书馆就必须在努力提高图书馆员综合素质的同时, 运用激励手段,满足图书馆员积极健康的心理需要, 调动图书馆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图书馆员自觉地把图书馆的目标化为自己的目标, 从而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 图书馆心理管理的涵义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 “行动的一切动力, 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 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 才能使他行动起来。” 人的行为受心理的支配和调节, 要想把人管好, 把人的行为引导、控制到实现预定目的的活动上, 关键是对人的心理引导和控制。所以管人, 归根到底是管人的心理, 通过掌握人的心理活动, 达到对人的行为的了解和支配。图书馆管理就是对图书馆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使用, 以达到最佳目标的过程。而“人” 是构成图书馆系统内资源诸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只有人, 才能能动地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的文献资源为读者服务, 因此, 人的心理管理, 是图书馆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只有以人为本, 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把调动人积极性这个目标, 转换为通过心理管理营造出一种和谐环境, 激励和启迪图书馆员自觉为实现图书馆目标和个人价值目标的统一而奋斗, 这种管理才是有效管理, 才能充分调动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馆藏、设备、资金的作用, 更好地为图书馆改革发展服务。图书馆管理的核心是对读者的管理, 工作任务的落实主要依靠馆员去完成, 图书馆要提高服务质量,首要的问题就必须加强对馆员管理。作为被社会尊称为“老师” 的馆员的这一特殊群体, 应是能力和素质相对较高的人, 管理者采用权力压迫式的管理方式是根本行不通的, 因此, 对馆员的管理贵在用“心”,实施心理管理。

2 在构建和谐图书馆中实施心理管理的手段

2.1 满足图书馆员的心理需要是成就事业的前提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强调个人与社会秩序的和谐与发展, 彰显温馨和人文关怀, 更多地尊重个人的意愿和需要,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认为, 人类的需要包括5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心理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 人的需要, 从基本的食物和住所到复杂的自我实现, 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 只有在需要层次中每一步得到满足, 下一层的需要才会被激活。因此说: “需要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原动力”。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这种需要, 是属于心理上和精神上的, 这种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 人就不会有真正的动力和持久的积极性。毫无疑问, 图书馆员也存在各种心理上的需要,特别是自我实现需要和成就欲望。结合图书馆员的职业特点, 笔者认为, 图书馆员的心理需要是多层次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4 个方面:

(1) 求尊重。包括自尊和受人尊重, 自尊是指在现实环境中要求独立与自由; 受人尊重是指要求有名誉或威信, 是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赏识、肯定、关心和高度评价。这种需要是馆员最基本的需要, 也是最关键的需要。

(2) 求理解。主要指图书馆员渴望有知心的领导, 有平等融洽的上下级关系, 有和谐和自由的工作环境, 能心情舒畅地进行工作。

(3) 求信任。主要指图书馆员希望得到重用, 能心甘情愿地愉快地工作, 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4) 求成就。主要指图书馆员渴望事业的成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希望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得到承认, 受到赞赏。根据图书馆员的这些心理需要, 图书馆就必须在努力提高图书馆员综合素质的同时, 运用激励手段,满足图书馆员积极健康的心理需要, 调动图书馆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图书馆员自觉地把图书馆的目标化为自己的目标, 从而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2 运用激励手段对图书馆员进行心理管理

激励就是心理和行为激励, 激励管理就是对组织工作中的人进行心理和行为激励的管理。图书馆运用激励手段对馆员进行心理管理, 关键是要在下面几个方面多下些功夫。

2.2.1 心要诚, 即以诚待人

真诚是相互的, 要用真诚换真心。作为图书馆领导要诚心地赏识馆员的才智和能力, 真心维护其荣誉和威信; 要真诚地理解馆员的心境和难度, 高度信任馆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用真诚情感去赢得馆员的信赖和尊重, 使馆员从内心愿意听从指挥。对馆员爱护越深, 关心越周到, 就越能温暖他们的心, 越有利于形成一种和谐的组织氛围。馆员在这样的氛围中工作, 就会心情舒畅, 就能更好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方面, 我馆特别注重实施真诚的人性化管理。工作中坚持“尊重”、“信任”、“理解”、“宽容”, 将管理触觉伸展到每一个馆员的心坎上。帮助馆员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难题。例如, 馆员家有红白喜事等都要前去帮忙, 处处能体现到领导的关怀, 为馆员排忧解难。拉近了领导与馆员之间的距离, 从而营造出一种以诚待人的和谐氛围。

2.2.2 情要真, 即以情感人

情是心理共融的催化剂, 只有用情感动人的心扉, 才能换起人深层次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如果有一个通情达理的, 平易近人的领导者, 馆员就有一个宽松、平和的工作环境, 干起活来心情舒畅, 工作再忙再累都不会计较。也就是说, 领导者能在思想上多关心一点, 在工作上多支持一点, 在生活上多照顾一点, 这种无私宽厚的关爱, 真情深切的关注, 自然会深深地触动每一个馆员的心灵, 使他们发自内心地爱馆如家。例如, 我馆领导为了提高全体馆员的外语水平, 不让任何一位馆员掉队, 请来了英语老师, 让馆员们学习外语, 给我们发书和配套磁带, 数年如一日。人是有情感的, 领导者为馆员营造一个宽松和谐

的工作环境, 加强感情投入, 这样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就会出现亲和力, 矛盾就会减少, 内聚力就会大大增加。“以情感人” 是人本管理的重要方式与方法。在图书馆管理中, 实施情感原则, 就是对馆员施以人文关怀, 让馆员感受到情暖人间的温馨与惬意。以情感人、以情服人、以情聚人, 让馆员感觉到情感所牵、情感所动、情感所乐。

2.2.3 德要高, 以德化人

图书馆领导应该以良好的道德形象和人格魅力去感化馆员, 这不仅仅是领导与馆员之间沟通的途径,也是巩固心理共融成果的保障因素。因而, 在日常工作中, 管理者必须多一点公心, 少一点私心; 多一点进取, 少一点保守; 多一点大度, 少一点狭隘; 多一点奉献, 少一点索取, 以一种无形的道德力量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团结馆员。例如, “ 五一” 、“十一”、“元旦” 节假日学校放假, 近道的学生回家过节了, 可远道的、外省的、考研的、升本的学生走不了, 还想利用假期看书学习, 因此, 为了方便这部分学生, 馆员自愿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 为他们开几个室。一到这时, 领导、部主任, 还要考虑让馆员们多休息, 他们就抢着干、多顶班。再如, 为了馆员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号召和鼓励馆员晨炼, 馆领导带头, 每天都能看到他们活跃在运动场上, 还为大家买来了跳绳、羽毛球、排球、篮球等体育用品。事虽小, 但那是真情的流露, 是人与人之间心理相容, 从而达到了领导与馆员关系融洽的目的。因此, 领导与馆员之间营造出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有利于图书馆各项工作开展。而馆员与读者之间构建起良好的服务关系, 善待每一位读者, 本着真诚热情的态度为读者提供快捷、准确、及时、周到的服务。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2.4 行要端, 即以行导人

要让馆员心理上理解你, 行动上跟着你, 你自己必须站得正、行得端、走在先。因此, 馆领导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为馆员所敬仰, 在生活上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以自己良好的形象和广博的知识去赢得馆员的信赖。例如, 2006年底我们馆搬家, 馆领导一直和馆员一起打包、装车、卸车、上书、排架等, 为了让电子阅览室早日开馆, 馆领导带领一班人更是没日没夜的干, 这些, 馆员们看在眼里, 记在心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行端的领导自然会成为广大馆员效仿的楷模。

2.2.5 理要明, 即以理服人

理是心灵沟通的支撑点, 在对馆员的管理中既要培养馆员健康的心理, 使其思想合乎真理的逻辑, 言行合乎正确的规范, 能够重理; 又要使管理合乎科学性和平等性, 做到讲理。当馆员做出不合规范的行为, 或工作中出现失误时, 不要粗暴地加以指责或训斥, 更不能无情地进行处罚, 而应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 用“理” 规范其思想和行为; 当馆员受到委屈和挫折时, 领导者更要讲清道理, 多一些劝慰。几句贴心的话、讲理的话、宽慰的话, 不但能使失误的同志深深自责、心服口服。而且能使受委屈的同志心平气和, 稳定心态。从而使馆员摆正自己的位置全心全意的干好工作。领导者的无理训斥和无情惩罚在管理中

会适得其反。

3 结论

实践证明, 管人贵在管心。尽管图书馆管理工作千头万绪, 但如果图书馆领导能突出对馆员的心理管理, 并将心理管理与其他管理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最大限度地调动馆员的积极性, 何愁馆员不尽心、读者不满意、图书馆不发展呢? 所以, 图书馆管理应是建立在行为科学原则上的现代管理, 应当充分认识图书馆员心理平衡的重要意义, 自觉地用管理心理学的原理, 加强对图书馆员情感结构的研究和探讨, 不断从其行为因果的分析中, 总结出行为规律,注重内在因素的激励, 促进全体馆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 从而建立起一支高质量图书馆员队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