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格式塔心理学简介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a 的音译,意为模式或完形,由德国人韦特海默于1912 年创立,代表人物有考夫卡、苛勒等。该学派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 反应公式,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来研究心理现象。其中,它的直觉性、整体性以及闭合性理论对中学语文的写作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一,直觉性理论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所描述的一种学习模式,即顿悟学习———通过重新组织知觉环境并突然领悟其中的关系而发生的学习。

第二,整体性理论强调人类感知的整体性。人们认识事物,并非对个别刺激做出反应,而是对整体做出反应,而后才注意它的各个部分,也即有机体或统一体的整体构成的全体要大于各部分单纯相加之和。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直觉性理论和整体性理论在中学写作教学中的启示

( 一) 直觉性理论: 搭建从阅读、观察、体验到写作的平台古人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意在说明人们在阅读、写作过程中常出现的心领、神会的状态。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强调“积学以储宝”“研阅以穷照”,作家臧克家曾说: “想象的丰富与否,决定于是否对生活的深入和对宇宙万物的观察与思考,是否了解了解物质的本质、属性及其相互的联系。”②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对外部世界进行观察,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在实践中通过观察与思考拓展知识储备、获取写作素材,架起一座由“迁想”通向“妙得”的桥梁。格式塔心理学认为,顿悟能力强的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就能把握作品的特色及内在意蕴,并依靠他的直觉力与想象力,创作出一片优秀的习作来。例如,一位学生在读完王维的《赠李颀》后,对“上述事例意在表明,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观察与思考,探究事物间的本质联系,特别是在阅读过程中对灵感( 实际上是一种非理性的知觉过程) 的捕捉。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植入格式塔直觉性理论,发掘学生的这种能力,并引导学生将这种转瞬即逝并能引起学生想象、探究的直觉感受力转化为优秀的习作。

( 二) 整体性理论: 从整体上审视文章的意蕴

格式塔整体性理论认为,结构不是其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主题知觉活动进行积极组织而成为经验中的“整体”。写作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写作时,必须立足于文本的整体性,不能以机械的方式肢解文本。

常言道: “意在笔先”。在写作前,学生只有对作文的整体框架作深入细致的构思,才能洞晓各个部分的联系,从而提升作文的整体水平。阅读完魏巍的《我的老师》后,我给学生布置作业,对魏巍的《我的老师》进行仿写。一位学生写了一篇《我的语文老师》,作者对老师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等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对原作的极力模仿的描绘之中,并借老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展现了教师人格之伟大,品行之崇高。同时,有意识地使学生初步了解格式塔的整体性理论,懂得一篇优秀的作品的格调与情味是从整体情境产生中。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原作之所以感人至深,是作者从自己的整个生命历程中,选取成长的最重要阶段,使得人物的性格与环境取得和谐的统一; 而学生的作品,尽管在模仿原作的写作技巧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老师”的形象被自己营造的大片平凡画面所遮掩。

通过师生的共同鉴赏与对比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到,如何从整体上审视文章的意蕴。

三、结语

在中学写作教学中,运用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直觉性理论、整体性理论、同构性理论以及闭合性理论,唤醒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素养,完善了学生的心理结构,使写作教学做到了既教作文,又教做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语文教师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