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又称为异常心理学、病理心理学,是研究异常心理和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它涉及对异常心理和行为的描述、解释、诊断、治疗以及预防。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不只是对概念理解和理论掌握,而是能够将所学到的变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和临床实践中,掌握对各类心理问题的识别、分析、理解和解决的能力。而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直接、单一讲授,学生要真正理解与掌握这些抽象概念和理论很有难度。纵观目前变态心理学教学理念、教学目的及课程的设置,主要存在几个问题:①一直沿用传统单向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控制地位,学生完全处于被动、被操控的地位,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欲望;②教学过程以单向知识传递为主,忽视作为学习主体者学生的需要、情感、认知等特点,没有师生双向交流;③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讲授,轻视实际操作与体验,学生在结束课程学习后对各种心理障碍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理论层次。因此,如何激发学习动机以推动学生自主性学习行为,提高学生对变态心理学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变态心理学教学实效,探索和改变变态心理学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构建主义教学观强调,学习者的“经验与活动”是核心的学习要素,建构主义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参与、对话、实践、反思,让“学习活动”与“生活事件”相关联,使学习成为富有“意义”的过程。有研究证实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心理学及心身医学课程教学中比传统式教学方式更具优势,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因此,根据变态心理学课程内容,选择需要主观体验才能更好理解的内容作为体验式教学尝试与应用的目标,探索体验式教学在变态心理学教学中R应用效果。

1 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和类型

体验式教学是在融合权威的实用主义、勒温的社会心理学和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独特的学习和发展的理论视角,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合理创设特定的情境,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我经历、亲自感知、体验所要学习的知识,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运用知识的一种多向传递互动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指导,而不是知识的灌输。体验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鼓励学生高度参与,创造有利于习得新行为的学习环境,帮助澄清理论,强调内容和过程等方面,其特点是以体验为中心,引导学生互动,达到知情统一,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求,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体验学习中,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注重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在提供给学生更丰富的学习体验的基础上,也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选择。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参与程度的需要来设计教学活动,这样,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既可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又可以最大化达学生参与的程度。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体验式教学的类型,可以总结为以下6 种:①直观感受型:观看音像、倾听诗歌、欣赏小品等;②动手操作型:课件制作、搜集资料等;③社会调查型:社会实践等;④师生置换型:情感体验等;⑤角色模拟型:模拟采访、招聘等;⑥小组合作型:小组分享体验、交流探讨等。2 体验式教学具体方法在变态心理学中的应用

2.1 案例分析法:将各种心理障碍患者的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引入课堂来更直观地展示理论,让学生对案例中表现出来的异常心理和行为表现进行直观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把不同心理障碍患者的表现进行对比,探讨出现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可能的治疗方法。

2.2 精神病院见习:带学生去精神病院见习,为了使同学们更贴近患者,亲身体验患者的症状表现,由医生在患者自由活动的时间带领学生与他们零距离接触,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使学生在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加深同学们对精神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的认识。

2.3 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自己制作调查问卷,每人完成对8-10 个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和异常心理与行为的认识和看法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然后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调查对于自己的启发及自己的看法。

2.4 角色扮演:在变态心理学的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查阅课本和相关文献,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表演各种心理障碍的症状表现,并在表演后对于相关内容进行说明。这种做法既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心理及行为,也使课堂教学富有感染力和实效性,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估

课程结束后,用自制的开放式问卷征询学生的授课意见和建议,结果显示,在变态心理学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体验式教学的效果给予极大的肯定,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体验式教学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生是具有理性和判断能力的个体,当学生认为自己真正地从教师授课中获得知识,或者认为教师的授课对自己有帮助时,才会对授课产生较高的满意度。因此,学生的满意度实际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授课质量。课后对教务管理系统反馈的学生教学质量评价表明,学生对体验课的评价满意度超过96%。

3.2 学习的迁移作用明显:所谓学习的迁移,主要是指学生将在教学的环境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有效地运用到工作和生活当中去的程度,因此如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是学习迁移的关键。课后对学生的访谈表明,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将变态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能对自己和他人正常和异常的心理进行区分和调节,增进了心理健康水平。很多学生反映对变态心理学这门课程产生的强烈兴趣,并希望能进入更深入的学习。这些情况表明,学生学习的迁移作用明显,效果良好。

3.3 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有了显著的提高:新知识新技能的获得是判断大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基本方法,也是变态心理学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课程测验成绩可以较好地反映学生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掌握情况。课后访谈显示,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直观、印象更深刻,说明体验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获得。

3.4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有所提高:以往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很少,而体验式的教学模式给了学生一定的空间,使得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了用武之地。课后访谈显示,学生对社会调查小组讨论和小组课堂角色扮演给予高度评价,希望能多些这样的机会,把自身积藏的热情和创造力释放出来。

体验式教学能较好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能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促使学生更多地去思考。变态心理学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也证明,这一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利于学习效果的迁移、利于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掌握,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与传统方法相比较,优势明显,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因此,我们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尝试运用这一方法,努力用好这一方法,争取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