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作为描述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一门科学,有着客观规律性。学生的心理活动是有效教育必须考虑的因素,从这一意义上讲,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特定情境自觉利用这些规律。1. 利用系列位置效应,夯实政治学科基础
思想政治学科中有大量需要背诵的内容,这是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想夯实“双基”,就要运用合理的记忆方法,在每周两课时,在有限的思想政治课堂中,要充分利用“系列位置效应”加强基础知识的背诵。
“系列位置效应”表明,如果学习材料中的各部分位置不同,学习效果就不同,在首位呈现的内容易被记住,中间的容易遗忘,在结尾处又容易记住,这样合理安排时间会使记忆更有效。同时,为了记准记牢,利用“系列位置效应”,同时根据遗忘曲线制订了“复习周期”这个小工具,以加强记忆。下图就是复习周期安排,缩短记忆时间,减少中间低沉期,更有利于记忆。
2. 运用SFBT 疗法,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能力
班里有个叫明月的女孩,总成绩较好,历史不错,但就是政治成绩不理想甚至很糟糕,和她在班级中的名次很不相称,我决定找她谈一谈。她来到我办公室坐下来,我直接问她:“你语数外的成绩不错,历史也很好,为什么政治这么差呢?”
明月短暂地想了一想,开始谈起了她的学习:“感觉自己记忆英语和历史较为轻松,但背诵政治却非常困难,记不准也容易遗忘,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她微微低下了头,语气中显得很焦虑。
“那你在背诵英语和历史时很轻松,有什么独到的方法吗?”我看向她的双眼,很有兴趣地问道。
她用略带得意的口气说:“背英语的时候,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背诵就快了,同时,在了解大致内容的时候,脑海会出现这些文字的画面,一幅一幅,就像是看图说话一样,说画面上的内容,这样背效果很好!历史也一样,背诵时,就像是放一场电影,历史一幕一幕上演,自然是一背就会。”
我想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有效处理学生问题的25 个心理学智慧》中有一种叫SFBT 疗法。SFBT的基本精神是:强调如何解决问题,而非发现问题原因;以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的积极态度促使改变的发生,强调个案的优点而非缺点着手。我继续带着微笑很乐观地问道:
“如果背诵政治时,有相关的画面,你会怎么样?”“一款新手机的价格,过一段时间会下降,根源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次是供应减少……”“老师,我懂了!”她猛地提高了声音。
两周后,她找我,跟我说,效果很好。看着她兴奋的眼神,我也笑起来了。通过她成功的体验,并把这种能力“嫁接”到其他领域,从而改变了自己。案例中,恰当运用SFBT 疗法,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能力。
3. 利用南风效应唤醒学生对政治学科的情感认同
思想政治教材主要有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编写的原则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尽管如此,有些学生依然认为是“假大空”。有一次,在学习“坚持党的领导”时,提到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下面突然有个学生发出很响的嘘声,引起其他学生哄堂大笑。这种扰乱课堂,对党的领导持反对态度的行为让我很生气,我想当即训斥他,但心理学上有一种南风效应,就是体现尊重和关心,以人为本,多点“人情味”,使别人真正感受到温暖,唤醒良知达成心理转变。
我决定不做北风做南风,于是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没有党的领导,行不行?可以用具体事例说明。几分钟后,有学生发言了:“在党的领导下,现在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嫦娥三号’‘蛟龙号’等让国人骄傲的科技进步在党的领导下完成了……”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最后我让那位学生做个总结,他严肃地说:“党的领导需要完善,但没有党的领导在当下的中国是不可以的。”“那你还排斥党的领导吗?”“不排斥了。”他不好意思地说。南风吹拂而来的宽容,保护了学生的自尊,不会产生对抗心理,同时,引发了道德自责,心理发生转变,在上述课堂“插曲”中,在情感上唤醒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同,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心理学的规律、效应和法则是科学的、有效的,教师应该根据构建情境去解释它们,自觉运用这些规律有效达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