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的教学目标爱情心理学是研究男女爱情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包括恋爱心理和婚姻心理两个部分。可以说,爱情心理学是心理学应用研究领域极其重要的分支学科。它的应用性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与爱情有关的理论知识,更要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因此,我们将爱情心理学的教学目标设置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的目标是学生系统地掌握爱情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中等层次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从社会、文化、个体三个不同的层面解读男女在恋爱、婚姻中爱情的获得及稳固的心理规律,以对各种爱情心理现象有所把握,能较好的理解爱情及婚姻; 最高层次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爱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效地处理差异和冲突,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
围绕着三层次的教学目标,我们在爱情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一方面注重整个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注重教学内容对学生实际生活的指导作用。目前国内外关于恋爱心理学方面的科普书籍较多,但系统地介绍爱情心理学知识的专门教材非常少。因此,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查阅大量资料,充分结合弗洛伊德( 奥) 的《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布雷姆( 美) 的《爱情心理学》、斯腾伯格( 美) 的《爱情心理学》、张超美的《爱情心理学》、弗洛姆( 美) 的《爱的艺术》、克里希那穆提( 印度) 的《爱与寂寞》等书籍,重新建立了以绪论、恋爱心理、婚姻心理、性心理和培养亲密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的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同时,增加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以及便于学生应用的具体知识点。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我们在传统理论讲授的基础上,采用了案例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影视文学赏析、社会调查法、分组讲座法等多种方法,对爱情心理学知识进行讲授。
1. 案例讨论法。爱情这一话题对于大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大多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爱情,对于爱情话题在感兴趣的同时,也希望能够获得解决爱情困惑的办法。理论讲授的方式固然可以讲清楚学生的困惑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但如果将大学生普遍具有的一些爱情中的困惑作为典型案例放在课堂上由学生们共同讨论,各抒己见,由教师最后总结的话,学生不但能更好地通过大家的讨论了解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相应案例记忆深刻,并且能较好的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通过使学生扮演某一角色而对该角色的内心世界进行体验和了解,进而达到理解对方行为并判断自己行为恰当与否的一种教学方法。恋爱过程中男女双方的很多矛盾与冲突,是由于双方对彼此的行为与心理的不理解而造成的。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得参与扮演的学生真正了解到对方的成长经历、生活背景等各方面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并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达到对对方最大程度的理解。而其他没有参与到角色扮演中的学生,则可以通过观看表演、联系自身实际、积极讨论等方式,获得相应的感悟,进而理解他人并适当调整自己的行为。
3. 影视文学赏析。考虑到有些学生没有恋爱经历,可能会对爱情方面的知识感性认识不深; 另外爱情心理学中还有涉及婚姻心理和性心理的部分,这对没有经历过婚姻生活的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会有一些难度。因此,在某些知识点的设计上,会采用影视文学作用赏析的方法,通过影视文学作品的直观呈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而在观看影片之后,需要展开积极的讨论,并由教师进行恰当的总结和正面的引导。采用影视作品赏析的方法时,需要注意作品的选择要有正面积极的意义。目前的很多影视作品虽然涉及恋爱婚姻的内容,但是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婚恋观,因此,教师对作品的选择、对观点的提炼和对学生的引导就变得非常重要。在讲授“婚姻的实质”时,给学生播放影片“明日之歌”,透过主人公五十年的婚姻历程,使学生了解婚姻的真正意义。
4. 社会观察及调查法。在理论课程全部结束之后,让学生们投身到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对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处不同情境下的爱情心理及相应行为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们在直观了解爱情心理和行为的同时,采用所学到的知识点去尝试解释这些心理现象及行为,以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此外,让学生们以发放问卷及访谈的方式,调查人们的恋爱观,在了解人们恋爱心理的同时,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学生们通过这种观察和调查,抛开了个人的主观意识,以完全客观的角度去理解爱情心理及行为,对相关的知识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观察及调查结束之后,需要上交实践报告,作为结课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5. 分组讲座法。在课程结束之后,将学生分成小组,不同小组成员通过组内协调,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与爱情心理学课程有关的知识点,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完成课件制作,选出代表在大一的各个期班以讲座的形式对新生进行讲授。这种方法全程由学生完成,教师只负责最后把关。分组讲座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巩固了学生们课堂所学的知识点。此外,这种方式也帮助大一新生树立了良好的恋爱观,纠正了他们的不良恋爱心态,并提高了大一新生选修爱情心理学课程的兴趣。学生的整个讲座过程拍摄成视频,作为最终课程结课考核的一部分。每组学生选择的内容不尽相同,但都是与大学生爱情心理息息相关的知识,因此这一环节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四、课程的考核方式
爱情心理学课程的考核不采用传统闭卷回答试题的方式,而是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分组讲座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共同组成课程总成绩。其中平时成绩是由学生上课时的参与讨论和发言情况进行评定; 实践成绩由社会实践报告完成情况评定; 分组讲座成绩由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讲座的情况进行评定; 最后的期末考核成绩,采用开卷的方式,通过具体的案例,考核学生的婚恋观、面对冲突的思维方式及处理问题的方法等方面,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评定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无疑给任课教师增加了评定的难度,但是却可以充分全面的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因此,在日后的考核过程中,将进一步完善这一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