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进入青春期,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情绪特点包括人生观都脱离了儿童的特征,更接近于成人,而我们职教特殊教育类老师面对的又是一群有着特殊身体条件的学生,我们所做的努力也更多。学生身体虽然有缺陷,但心理应是健康的,身体虽然有残疾,但思想和品德应是优良的。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情况的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学生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都能受益。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生命如水,对于学生们来说,每一天都应是快乐的,与父母、与亲朋之间不吵不闹愉快而放松的沟通,只有营造轻松和谐的生活氛围,才能给学生们一个不异于常人的成长环境。

二、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人,在情绪上会表现出轻松、愉快和乐观,这些情绪不仅能使人的记忆力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而且能使人思维活跃。特别是家长的“不安”情绪,最终会造成孩子的“不安”。家长应充分相信孩子,接纳孩子,不能只接纳孩子好的一面,不接纳孩子“不好”的一面。只有这样,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才能更融洽,家庭氛围才能更和谐。

例如,在2012 年我接任了一个在全校公认的“奇葩班”。在这个班里每个聋生都有他们各自让各科在接下来的接触中发现王某家庭的经济环境较好,内心有些骄傲和向上的倾向,而且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得到适当的重视,父母总是把生活的重心放到她的弟弟身上。对于她的要求只要不太过分,都不加干涉;或是要钱数目不多,都会满足。可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她明显地想要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但是父母由于习惯的以为忽视,导致了孩子用了不适当的方法让父母引起重视。其实对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不应全面放手,应该适当地要引导孩子。尤其在孩子盲目不知所措时,家长和老师都可以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帮助孩子走出“心灵的泥潭”。在此期间,孩子不仅可以体会到别人对自己的爱意,更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接受挫折,如何战胜挫折以及如何战胜自己。

在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部的学习也许不能增加聋生的人生的长度,但是可以开拓聋生人生的宽度。可是大部分家长只想让聋生毕业后可以养活他们自己;老师希望他们不仅可以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而且还要有职业素养;那么聋生他们自己又是作何感想呢?我和很多聋生聊天,发现虽然他们的生理年龄已经接近成人,但是他们的心理年龄和思维却跟像是初中生。对于未来就业没有明确的想法,甚至有些聋生不切实际的要求家长在毕业后就给他们买一座房子,每个月给他们零花钱就行了,其余都不要管他们。可是到了实际情况中有些聋生连起床都要生活老师反复去喊他们起床。

未来的路很长,我们不论作为家长还是教师都不能是时时刻刻陪伴着孩子,更不能代替他们生活和成长。与此同时孩子有权利去体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这样他们的生命才会多姿多彩。

在和学生的这些过招中,我豁然发现“最好的教育就是无痕的教育—— 润物细无声”以及“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尤其是在特殊教育学校面对这群勇于面对人生挫折的孩子们。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