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几点思考2005年教育部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是,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下,社会各界对其关注度也不高。
一、当前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心理问题。大部分的中职学生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够好,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才选择就读中职。并且大多数的家庭来自农村、城市打工族家庭或者单亲家庭。他们对学习没有自信,并且有一部分同学抵触学习,不论老师和家长如何帮助和鼓励他们,还是会破罐子破摔,放弃自己。其次,这些学生由于生长环境等因素学习意志也不够坚强。虽然有一部学生很想认真学习,但是他们缺乏恒心。结果在学习中总是不能够取得成功。
(二)情绪情感问题。中职学生由于年龄的特殊性,其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问题有:第一,自我意识增强,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不少学生情绪躁动,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一不如意就大喊大叫,与人争论甚至出手相斗。对于情感,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拉帮结派来证明其深刻度。第二,性心理问题。处于青春萌芽期的中职学生对异性的爱恋逐渐凸显,这种感情如果不能得到正确的梳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甚至引发他们的心理问题。
(三)择业心理问题。中职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一方面中职学生普遍有着自卑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基础差,学历低。他们对就业感到不安,不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迎接自己的命运。另一方面,职业学校虽然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但是在很多地方都没有落到实处,这让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导致心理焦虑。中职。
二、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由于生理上的一些变化,会产生一定心理上的矛盾。首先,他们在心态上希望像大人一样被平等对待,享受同等的自由和独立。但是对于一些无法自行解决的困难和矛盾,又会对老师或者家长产生依赖。其次,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现,使得学生在心理上有接触和了解异性的冲动,可以外界环境等一些客观因素会压抑内心的躁动,使得学生会产生一些压抑和紧张情绪。最后,中职学生基本上都是集体生活。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他们面临着新的人际关系的处理。很多同学对此比较敏感,也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和能力。
(二)家庭因素。很多心理学者表示,个体的性格差异和其成长的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每个人从出生到成人,家庭都会起到重要的塑造和影响作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有着巨大的正面影响,反之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生之路的发展。有些家长对子女非常严格,而有些家长比较民主,善于听取子女的建议,也会和他们进行沟通自己的想法。也有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小孩,给予了他们过分的自由,从而使小孩产生得过且过的心态,还有一些家长疏于冷模型,对小孩不闻不问,更谈不上交流和沟通,这样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长期下去,子女同父母的感情会变得越来越疏远。
(三)社会因素。初中毕业生可以进入高中或者中职学校进行学习,这两种教育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每种教育的目标有差异,每种教育方法都可以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但是,中职生在社会上仍普遍不受到认可。一方面,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使得人们滋生“职校培养的就是无需技术含量的一线工人”的思想,这种世俗的观念使得中职学生的社会地位低下。其次,由于社会普遍认为中职学生学习成绩差,是后进生,他们一旦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会被放大,造成社会对中职学生的误解。
三、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学校要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要真正重视学生心理教育,将健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落到实处。一要从人力、物力等方面积极支持配合,完善学生心理教育机制。使其逐渐系统化、规范化。比如说,开设有关于心理健康的课程,不仅仅是教授心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正规的心理训练,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其次,学校应该培养一批专业的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并且组织教师学习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教师应该在学校的宏观调控下,认真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出了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科知识外,还应该将心理辅导渗透到常规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就需要多多用心,将心理教育的内容加入到在各个科目的教学目标中,将单纯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到素质教育的高度。此外,教师还应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一颗诚挚的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差异,对待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任何教育,只有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它们才是有效的。所以,要关爱我们的学生,首先必须赢得他们的信任,让学生不排斥你,愿意接受你的关爱。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对事的真实感情流露出来,从而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会感到老师就是他的朋友,他的亲人。
(三)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中职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努力。家庭在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学校总结:总之,绝大多数的中职学生都会遇到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因此,学校、教师以及父母都应该重视这一问题,并且帮助他们顺利解决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只有对中职学生倾注更多的关心和关注,他们才能够顺利度过难关,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