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如下:

一、积极心理学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 积极心理学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得到本质的回归,这样更有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重新确立。传统意义上的目标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而积极心理学体验着人文主义关怀的理念,它关注人的积极品质,以培养人的积极人格为根本性目标,积极的人格这一理念有利于人们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在积极心理学引导下,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发挥。激发与培养学生内在的心理品质,培养人的自信心,责任心,使之成为有能力的在面对社会有一个良好状态的人。

二、积极心理学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什么才是心理健康的人?正确的解释积极的、乐观的、能很好的融入有适应社会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人。人的身体有正向和负向两个方向,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方向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缓解心理问题症状,没有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的积极品质上,高校只有关注到这一方面来才能更好地完善其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更好地达成目标。

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积极心理学将心理健康教育转向积极方向。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它忽视了正常的心理健康的人。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往积极的方面转变,使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更全面,这样全面的发展,关注积极方面,消除消极方面,是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也促进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三、积极心理学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积极心理学的一个研究方向就是对积极人格的研究,这也形成了其独特的学科风格。积极人格是积极心理学建立的基础。人格是生理机制、外部行为和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对于人格的定义为:一种外在的社会活动,在一定的生 理机制的作用下而内化为个体的一种稳定的心理活动。是内化外在行动的一种结果,而如何将外在的社会活动内化成积极的人格,积极体验在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人格的培养国内形成了两种观点:一、认为从人们的心理健康入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培养健康的人格;二、社会与个人通过内在外在的作用培养健全的人格,所谓健全人格的培养实质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要求而形成的人格。对于积极人格的培养,就是为了使个体全面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体现其价值。积极心理学促进积极人格的培养,也是对人的品格的一种提升。

四、积极心理学促进学校教育环境的完善

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很多事情的发生,更有助于目标的达成。一个积极的环境对人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积极的环境对个体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外在的环境促进积极体验的发生,个人的积极体验增强,促进外在作用于内在,使得积极的人格也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形成和发展。内在力量同样会作用于外在,这样相互的作用,使得个体能够更好的发展。因此,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支撑作用,所以一个积极的学校环境可以增进个体积极体验,塑造个体积极人格。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理念可以促进学校教育环境完善,整个环境的改善更能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运作,促进个体的发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的体现。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