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在师范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门科学所阐明就是有关学校学习的性质, 以及影响这种学习的诸多因素,提供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智能与形成个性品质等的一般心理规律。声乐教育心理学是声乐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声乐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与教的心理学规律(原理),学的规律则是教的规律的基础。一、声乐教育需要心理学
声乐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任何正常的人, 都在不断受教育, 同时又时常在教育别人。学校的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电视、报刊等可以说是教育的媒介物。因此, 广义的声乐教育可以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声乐知识技能、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活动。狭义的主要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 它是社会有目的的、有计划和系统地影响下一代的一种社会实践。声乐教育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业,它需要许多科学为它服务。办学的方针、政策, 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主要是由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决定的。当声乐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确定以后, 就要研究如何有效地教和有效地学的问题。声乐教学的完整过程可以分为相互联系的以下六步。第一,明确的教学目标; 第二, 分析任务; 第三, 确定学生的原有水平; 第四, 教材设计; 第五, 教学; 第六, 评定。以上每一步都需要以心理学为基础, 必须以学生的学习规律为客观依据,普通高校学生原有水平参差不齐,要针对学生的性格、才能和志趣,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声乐教育心理学可以提供丰富的有关学生如何学习的知识, 我们要把教与学这样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就必须运用声乐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声乐教育心理学可以说是# 为着更有效地实施教育而加以运用的心理学体系∃, 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它是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是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二、基本的联想学习观
1、联想学习观
这种学习过程就是渐进的# 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声乐学习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 是一种条件反射的建立, 学生的许多行为是可以通过模仿习得的, 模仿就是一种本能, 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示范而受到启发、奖赏或强化而产生自我强化的作用,通过老师的示范, 作为一种刺激的信号传输给学生, 启发学生辨别声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一定关系, 得以预见与避开错误的声乐行为, 预见与趋近有益的声乐行为, 从而可以操纵和改变自己的声乐行为,以满足自己的声乐表现, 其实这些行为就是联想行为的学习。
2、声乐学习中的联想
在声乐教学中, 特别是歌曲的演唱, 有很多技巧的掌握是通过联想实现的, 即由一个对象引起另一个对象的共鸣和模仿。这种规律在心理学上叫做联想规律。联想规律对声乐教学实践和艺术实践有巨大的作用。比如声乐联想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即对比联想、类似联想、接近联想。
对比联想。在歌唱中运用极其广泛。如由歌曲的渐强想到渐弱,由渐慢速度记起渐快速度, 由歌曲的高点想到低点、由暗的音色记起明的音色。由呼吸联想到发声,由发声联想到共鸣, 由共鸣联想到声音的高位置, 由喉咙的紧记起喉咙打开。这些都是歌曲处理和发声中的对比联想。
类似联想。是因一种相似而引起的对另一对象的记忆。在发声中, 由打哈欠记起歌唱时的口咽腔状态,由说想到唱、由唱记起声音的共鸣音色等等。对歌声色彩的记忆也有很多类似联想, 由金属声记起歌声明亮的印刷色, 由清泉记起清澈纯净的歌声音色, 由管状记起畅通流动的声音,由柔和记起甜美的声音, 由雄壮记起撩亮的声音等等, 以上都是类似联想。
接近联想。是一种因时间、空间而引起的一种联想。这类联想在演唱中运用也很多。例如演唱在那银色月光下,我们可以联想到在美好的夜晚, 夜深人静时, 在柔和、暗淡的月光下, 一对情侣在花前月下互诉衷肠、表达相互爱慕之情, 共同憧憬幸福美满的爱情生活。有许多歌曲因时因地,唱者自己不能去亲自感受、体验, 只能运用联系去体会和感受, 这就是联想。
三、学生声乐接受的心理活动
普通高校学生声乐接受的心理活动一般包括注意、感觉、感知、情感、想象、理解、意志等, 在整个活动中都伴随着声乐思维的活动。
1、声乐注意。据心理学研究证明, 普通高校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大约是三十分钟,在声乐教学中, 必须运用多种手段, 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 才能使他们有效的学习, 同时不断地培养和加强他们的有意注意。
2、声乐感觉与知觉。声乐感觉是最基础的一种声乐心理活动, 是对声乐个别属性的反映,声乐知觉是对声乐整体形象的反映, 需要一定的声乐知识和技能。感受与体验是学生学习声乐的主要方法, 要利用声乐教育心理学, 从每个学生的自身条件出发不断的启发和培养学生追求对声乐的知觉反应。
3、声乐情感。声乐是情感的艺术, 声乐情感是学生声乐接受的重要心理活动,普通高校学生的情感正处在发展的旺盛时期, 但多是自然的流露, 因此要保护普通高校学生的这种纯真, 让他们接触大量的声乐作品, 丰富情感世界。
4、声乐想象。普通高校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 但想象力和知识并不是成正比的,关键是养成想象的好习惯, 许多科学家都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伟大的发明。正如爱因斯谈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此, 在声乐教学中, 要保护普通高校学生的声乐想象,使他们感到通过声乐开展想象是一件有趣的事。
5、声乐理解。声乐理解是一种复杂的声乐心理活动, 是综合声乐知识和能力的体现。对声乐的理解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英国声乐家柯克在音乐语言一书中谈到他对莫扎特音乐的理解正说明了这个问题。( 1 )在青年时期悦耳的音乐。( 2) 青春期优美而典雅、不深刻的音乐。( 3 )成年时期优美而典雅的音乐, 其中贯穿着深刻而扣人心弦的情感。因此, 普通高校学生对声乐更深刻的理解要随着知识与能力的提高逐步加强。
6、意志。意志不是独立的, 它同其他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高校学生有顽强的意志, 遇到困难会增加信心和鼓足勇气。在声乐教学中要设置不同程度的障碍, 经过教师的辅导和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 进一步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7、声乐思维。在学生声乐接受的心理过程中都伴随着声乐思维的活动。声乐思维同声乐实践有密切的关系,声乐实践越多声乐思维越活跃。比如, 在欣赏声乐的过程中, 在感知声乐的同时就伴随着声乐思维的活动, 对声乐情绪的感受, 或欢快或优美, 对各种声乐要素的感受随声乐产生的对声乐的想象,以及对声乐的初步理解都是通过声乐思维的活动完成的。
四、改进声乐教学方法
1、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 1)主体性教育是现代教育一个重要的理念。首先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有一个宽松、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思想, 创设教学的民主气氛,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其次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是发展学生主体的主要方法,教师的关键因素就是构思设计各种活动, 构建学生健康的智力发展和精神发展的平台, 培养他的个性品质基础, 在活动中把主动权让给学生, 教师给以适当的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去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第三实施开放性的声乐教学。开放性的教学有多种形式,如开放性的教材、开放性的教法、开放性的学习、开放性的课堂等。要提倡个体与集体相结合,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社会相结合。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 2)主体性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新性。独立性包括自尊自信、自我调控、独立判断决断、自学自理等。应培养学生能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有自信心, 能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 独立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要加大个体学习的力度,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 主动性包括成就动机、竞争意识、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参与、社会适应性等。应培养学生能积极参与声乐实践活动,有竞争意识, 有学习声乐的兴趣和表现的欲望。能主动与他人交流, 能积极扩展学习领域。要提倡探究式的教学, 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创新性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性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应培养学生能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善于联想和想象, 有创新的愿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根据这个目标, 教学中应增加即兴创新的内容, 还应增加乐器小制作等,通过动手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 3)主体性教学的方法。一是先学后教法。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先让学生自学,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 并为学生解决难点。这种方法的一般模式为: 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探索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结论评价。其中探索讨论是中心环节,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是愉快教育法。主要是创新一种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三是主动参与法。就是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一般模式为创设情境(初步参与)引导自学(独立参与)组织交往( 合作参与)精讲解疑(深入参与) 总结演练(拓展参与)。四是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方法是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 共同解决问题, 为学生主动参与, 合作交流, 激励竞争创新了有利的学习环境。
2、实施创新性的教学
创新性教育是一种特殊能力的培养。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 这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创新性的内容、创设一个有利创新性的环境,通过创新性的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声乐课程标准把创新作为重要的内容标准之一, 要求在教材中设计大量的创新性声乐活动, 从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探索声乐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思维相结合的复杂思维过程,特别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收敛思维、直觉思维等。要大力提倡主体性教育,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促进创新力的发展。
三是培养学生创新性的表现能力。在声乐表现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创新性。其中, 包括积极的创新意识、一定的知识基础、独特的个性与协调的合作能力。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创新性表现能力的基础,因此在大力提倡创新性教育的同时, 不能忽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3、声乐创新性教育的内容
( 1)探索声乐的构成。声乐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复杂艺术, 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探索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过程。( 2 )培养联想和想象力。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 在声乐教学中要重视声乐欣赏的作用。要不断改革声乐欣赏教学的方法,从专业化的欣赏模式中解放出来, 从对声乐的感悟入手, 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3)培养组织信息的能力。要学会搜集信息, 还要学会根据需要组织信息, 这也是一个创新性的过程。
( 4)声乐创作。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性教育, 应包含两方面内容, 一是广泛的创新意识,另一个就是声乐创作。用声乐的手段创作出新的声乐作品, 表达学生对声乐的审美感悟。
4、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 1)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可有以下几种形式:小组学习: 可发挥特长、产生领袖人物、锻练组织能力、交流与合作。
自主学习: 提出问题、自己探索、得出结论, 重视过程。
讨论: 问题要有深度而不是浮在表面,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表演: 这里的表演是指专门的表演会, 需课前组织、排练、设计、实施。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 2)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研究的问题、提供研究的资料、实验手段)、学生独立研究(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回答问题、获得问题的结论、新知识)的一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要大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同时要靠内在的动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声乐教育绝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它有着很丰富、深刻的内涵,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声乐获得综合素质的培养。
( 3)参与教学法。参与教学法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鼓励主动参与、全面参与。主动参与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问题。全面参与就是要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参与形式要多样化, 如可以设计# 高校学生艺术节∃等多活动种形式,要开拓新的领域。不仅要有动的参与也要有静的参与, 但内心的参与还需要用外显的方式来表现, 否则, 不利于对学生参与结果的检查。
5、激发审美性教学
( 1)声乐审美教育的特征。声乐审美教育的心理特征。声乐审美的心理活动一般包括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和理解四个阶段。音响感知是声乐审美的最初阶段,要重视学生对声声声乐情感的基础上, 最后达到对声乐的理解。在声乐审美的过程中, 这四个阶段不是分割的,而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并呈螺旋式的发展不断深化。
声乐审美教育以听觉为基础。声乐是听觉的艺术, 在声乐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声乐听觉放在首位,要通过声乐的音响进行声乐学习。声乐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丰富的声乐情感。声乐是最情感的艺术, 它不需要任何媒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 产生情感体验。声乐教育就是审美情感的教育,这是声乐的本质所决定的。
( 2)声乐审美教育的内容。感受与鉴赏。包括各种声乐表现要素、声乐的情绪、声乐的体裁与形式、声乐的风格与流派等。
声乐表现。包括演唱、演奏、表演等。创新。包括探索音响与声乐、即兴创新、声乐创新等。声乐与相关文化。包括声乐与社会生活、声乐与其他艺术、声乐与其它学科等。
( 3)声乐审美教育的方法。一是感受、体验是声乐审美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二是通过音响进行声乐审美教育。三是通过欣赏、表演、创作的实践活动进行声乐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