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心理学从2O世纪7O年代诞生之日起,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成长,但目前有关此学科的学术探讨还不多学科建构和内容体系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本文从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界定、教育社会心理学的逻辑起点和研究对象3个角度入手,分析指出教育社会心理学的逻辑起点应是“互动地学习和发展”,其研究对象应该是教育教学情境中影响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学生社会性及人格发展的社会心理因素等内容。
1 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一般认为,盖泽尔斯在其1969年的《社会心理学手册》中的“教育社会心理学”一章标志教育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他的文章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社会心理学的框架和内容。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社会阶级、社会化、社会因素对智力的影响、种族隔离、补偿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学校和班级、教师和学习者的特征对于学习的影响等。因为文章深人而客观的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加以分析—— 如文化价值和教育期望、个人素质和角色期望、角色和冲突等,具有较高的价值。1956年美国的人本主义者罗杰斯和斯金纳就控制人类的行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二人的理论潜在贡献是让教育者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思索什么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缺点是只独立地考虑了单一的一个学习者。二者都忽视了现实中的学习者绝非是独立的,一个人可能只是环境的一部分或者处在一种环境之中。二者都忽视了社会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与教育家的合作扩大了教育家们的视野,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发生的社会因素的作用。1976年,林格伦出版了《课堂教育心理学》,书中直接涉及教育社会心理学的问题。1975年,班尼和约翰逊编写了《教育社会心理学》。这本书包括社会心理学与教育,个人与集体,学校集体动力学,心理过程,课堂环境中的领导等12章。1978年,由巴塔尔和萨克斯主编的《教育社会学—— 理论与研究》问世。这本文集概述了这门学科的进展情况与新近研究。这标志着教育社会心理学正向纵深发展。
费尔德曼统计了1986年以前3年中《教育研究评论》上的文章,大约有40%是有关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目前,教育社会心理学在美国得到蓬勃发展。自2O世纪70年代至今,美国整个民族开始重视教育,社会心理学家也越来越强调在教育中的理论应用,他们创办了《应用社会心理学年鉴》刊载社会心理学在教育中应用的文章。美国许多大学开设了教育社会心理学课程。2O世纪80年代,教育社会心理学在苏联逐渐引起重视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学者也开始重视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1993年,时蓉华出版了《教育社会心理学》,该书有完整的理论框架,介绍了教育社会心理学的主要内容。2003年,石俊杰出版了《教育社会心理学—— 理论探讨与专题研究》,该书以专题的形式介绍了教育社会心理学近年的研究成果。近几年,有关教育社会心理学的文章也逐渐增多。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教育社会心理学从2O世纪7O年代诞生之日起,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成长,但目前有关此学科的学术探讨还不多学科建构和内容体系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本文从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界定、教育社会心理学的逻辑起点和研究对象3个角度入手,分析指出教育社会心理学的逻辑起点应是“互动地学习和发展”,其研究对象应该是教育教学情境中影响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学生社会性及人格发展的社会心理因素等内容。
1 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一般认为,盖泽尔斯在其1969年的《社会心理学手册》中的“教育社会心理学”一章标志教育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他的文章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社会心理学的框架和内容。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社会阶级、社会化、社会因素对智力的影响、种族隔离、补偿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学校和班级、教师和学习者的特征对于学习的影响等。因为文章深人而客观的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加以分析—— 如文化价值和教育期望、个人素质和角色期望、角色和冲突等,具有较高的价值。1956年美国的人本主义者罗杰斯和斯金纳就控制人类的行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二人的理论潜在贡献是让教育者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思索什么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缺点是只独立地考虑了单一的一个学习者。二者都忽视了现实中的学习者绝非是独立的,一个人可能只是环境的一部分或者处在一种环境之中。二者都忽视了社会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与教育家的合作扩大了教育家们的视野,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发生的社会因素的作用。1976年,林格伦出版了《课堂教育心理学》,书中直接涉及教育社会心理学的问题。1975年,班尼和约翰逊编写了《教育社会心理学》。这本书包括社会心理学与教育,个人与集体,学校集体动力学,心理过程,课堂环境中的领导等12章。1978年,由巴塔尔和萨克斯主编的《教育社会学—— 理论与研究》问世。这本文集概述了这门学科的进展情况与新近研究。这标志着教育社会心理学正向纵深发展。
费尔德曼统计了1986年以前3年中《教育研究评论》上的文章,大约有40%是有关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目前,教育社会心理学在美国得到蓬勃发展。自2O世纪70年代至今,美国整个民族开始重视教育,社会心理学家也越来越强调在教育中的理论应用,他们创办了《应用社会心理学年鉴》刊载社会心理学在教育中应用的文章。美国许多大学开设了教育社会心理学课程。2O世纪80年代,教育社会心理学在苏联逐渐引起重视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学者也开始重视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1993年,时蓉华出版了《教育社会心理学》,该书有完整的理论框架,介绍了教育社会心理学的主要内容。2003年,石俊杰出版了《教育社会心理学—— 理论探讨与专题研究》,该书以专题的形式介绍了教育社会心理学近年的研究成果。近几年,有关教育社会心理学的文章也逐渐增多。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社会心理学是介于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将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看作一种社会系统,并进而探讨这一系统内有关个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种种社会心理问题。它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原则来研究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因此也可以说是社会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教育社会心理学作为门边缘学科,它与邻近学科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教育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都是研究社会心理问题的学科,不同的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一般的社会心理问题,教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情景中的社会心理问题,是社会心理学在教育情景中的运用和发展,二者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因此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其次,教育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都是研究教育情景中的心理问题,都是为教育教学的研究提供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不同的是,教育心理学侧重研究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如学习理论,学习心理、知识理论、记忆规律等。而教育社会心理学侧重研究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社会心理学规律,如教育教学情景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等。因此教育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是从不同的角度揭示教育教学规律的学科,二者可以说是平行学科。第三,教育社会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的关系,二者都研究教育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学科,但教育社会学是从宏观方面研究教育与社会结构、阶级及政策之间关系的学科,教育社会心理学则是从微观方面研究教育情境下的个体和群体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社会交往的关系。因此二者也是不同的。
总之,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系统地认识和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社会性因素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是在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及寻找各学科研究空白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并建立起来的一门独立学科。
3 教育社会心理学的逻辑起点和研究对象
一门学科的逻辑起点是指贯穿这门学科的核心和最基本的框架,是学科研究的任务和中心内容,覃晓燕等认为教育社会心理学的逻辑起点是“互动的学习”,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很有建设性,但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国际标准汉字词典》上“互动”是指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社会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是人际互动,所以作为分支学科的教育社会心理学其逻辑起点引用“互动”是必要的。其次,学习是青少年在学校阶段的中心任务,是最重要的事情,教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情景下的青少年,因此把学习作为逻辑起点也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作为社会心理学分支学科和作为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分支学科的教育社会心理学其逻辑起点定位为“互动地学习”是必要的,但这种提法同时也忽略了一个问题,即青少年在学校阶段的社会性和人格的发展。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了“素质教育”.指出21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智慧、高情感、高个性、高创造”,而且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因此学生的情感教育、生活教育等社会性教育和人格教育也应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同样也是教育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人格发展作为教育社会心理学必不可少的部分需要加以强调,知识的学习和社会性及人格的发展是青少年的两大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育机构是青少年学习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场所,故笔者认为教育社会心理学的逻辑起点应该是“互动的学习和发展”,这里发展既包括学生智力的发展也包括社会性和人格的发展。
教育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独特的研究对象,这一点我认为可从以下角度来分析探讨。教育和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和社会更好地发展。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是研究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学规律;教育社会心理学也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侧重研究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本社会心理学规律。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心理学有共同的研究主体和研究目的,是从不同的方面为教育提供心理学基础的两个学科,传统的教育观点往往把学生看成为一个孤立的人,一个脱离社会生活的人,因此传统的教育理论与社会现实、教育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不能有力地帮助教师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以及促进其智能的发展,从这种角度可以说教育社会心理学是传统教育心理学的补充,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研究和揭示影响教育、教学过程的因素的学科,这个角度就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社会性因素。所以教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社会心理因素及其规律,因此教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影响学生学习和社会性及人格发展的社会心理因素,即教育教学情境中影响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学生社会性及人格发展的社会心理因素两大内容。这两大内容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影响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因素既包括学生个体社会性和人格发展的现状,又包括与人交往的社会性因素。教育教学情境主要指学校的课堂、班级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境,如课堂情境,班级活动情景等。所有这些情境中与社会性有关且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因素都是教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