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对策:引导学生改变错误认识,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积极归因观,摆脱学习无力感;了解学生学习动机初中阶段是中学生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作为他们重要活动方式的学习也反映出这样的特点。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已经开始渐渐理解自己学习的意义和责任,但他们管理自己的能力还很有限,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不够强,常常经不起各种引诱和干扰,导致学习动力缺失。
一、初中生学习动力缺失的表现
1.学习目标不确定
初中生学习目标的不确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这样的学生缺少必要性的唤醒水平和认知反应,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懒于做作业,不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方法。若问起现在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他们常常会一时答不上来,或者说没有想过,或者说是“家长让我学我就学”、“老师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别人都学习,我也学习”,从没有一个明确具体的目标。二是学习目标的不稳定性。他们对自己现实的和潜在的能力缺乏认知,制订的目标或高或低,又常常因为自身个性特点、意志品质、外界环境等各方面的原因不停地更改着自己的学习目标。
2.自我效能感低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功的可能性持悲观态度。说明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效果不自信,自认学习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对学习缺乏信心,对学习成功没有很高的期待,学习过程中必然不能保持充足的学习动力。在这方面比较严重的是学生形成学习上的习得性无力感。习得性无力感指当有机体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产生无能为力、听天由命的心态。学习上的习得性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