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这是一篇动机心理学论文,论述动机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文章标题为:从动机心理学角度谈需要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1 需要的动机心理学理论基础
动机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1960年,布鲁纳(J.S.Bmner)在《教育过程》一书中强调了内部动机一需要的作用,亨利·默里(Henry Murray1983—1988)需要理论⋯以及亚博拉罕·马斯洛 (AbrahamMaslow,1908~1970)的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I1]一致认为需要是推动学习的真正动力,这一理论较好地揭示了二语习得过程的客观规律, 阐明了学习的发生、发展、意义建构、概念形成及理想的学习环境,是研究二语习得的重要依据。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习得二语知识的主体,教师传授,环境的影响等等都是起辅助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这种理论强调学习二语习得应以学生的内部动机一需要为主体,教师的引导,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构成学习者学习的中介因素和外围环境2需要与二语习得的内联性在探索动机对学习成绩习得的促进作用,探讨它们二语习得尤其是外语教学的意义过程中,最让老师棘手的问题之一是学生习得二语的个体差异。从动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影响二语习得的最主要的情感因素是动机。需要是“动机的内部来源,它能激活并指引行为朝向环境中的对象,以缓解剥夺状态。” 需要是指学生学习目的指向学习活动本身,能够促进、推动学习,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激发行为的一种内部动机1]1。在影响二语习得的几个主要的学习因素中,动机所占的比重为33% ,才能33% 。智力20%,其它14% 。(据Jakobovits在美国大中学生中所做的调查研究报告中数据)。因此,内部动机(需要)在动机中起关键性地决定作用,它是学习者不断努力的源泉,x~-语习得至关重要。在二语习得中,需要是为了掌握另一门语言所付出的努力和意愿的结合。内部动机是人内部所固有的,它只能被激发而不能建立,因此教师在教授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
2 学生在二语习得中的主体性作用动机
心理学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需要才是学生习得知识的原动力,学生是二语习得的主体。学生习得知识不是教师对学生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习在听课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配合,开发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的过程,从而主动能动地学习。2_2教师在二语习得中的中介作用动机心理学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对二语习得者的学习不是主导而是中介作用,Feuerstein的中介理论认为中介者应该赋予学习者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习者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介者与学习者要有互动, 7l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协助学生获取并有效处理语言材料.最终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地以自我为导向I :2.3环境在二语习得中的调节作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对学习者的学习起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作用:轻松、愉快、活泼、生动的学习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愉悦感和安全感,进而有效地开展各种互动活动,促进学习的进步和发展。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核心提示:这是一篇动机心理学论文,论述动机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文章标题为:从动机心理学角度谈需要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1 需要的动机心理学理论基础
动机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1960年,布鲁纳(J.S.Bmner)在《教育过程》一书中强调了内部动机一需要的作用,亨利·默里(Henry Murray1983—1988)需要理论⋯以及亚博拉罕·马斯洛 (AbrahamMaslow,1908~1970)的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I1]一致认为需要是推动学习的真正动力,这一理论较好地揭示了二语习得过程的客观规律, 阐明了学习的发生、发展、意义建构、概念形成及理想的学习环境,是研究二语习得的重要依据。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学习者是习得二语知识的主体,教师传授,环境的影响等等都是起辅助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这种理论强调学习二语习得应以学生的内部动机一需要为主体,教师的引导,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构成学习者学习的中介因素和外围环境2需要与二语习得的内联性在探索动机对学习成绩习得的促进作用,探讨它们二语习得尤其是外语教学的意义过程中,最让老师棘手的问题之一是学生习得二语的个体差异。从动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影响二语习得的最主要的情感因素是动机。需要是“动机的内部来源,它能激活并指引行为朝向环境中的对象,以缓解剥夺状态。” 需要是指学生学习目的指向学习活动本身,能够促进、推动学习,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激发行为的一种内部动机1]1。在影响二语习得的几个主要的学习因素中,动机所占的比重为33% ,才能33% 。智力20%,其它14% 。(据Jakobovits在美国大中学生中所做的调查研究报告中数据)。因此,内部动机(需要)在动机中起关键性地决定作用,它是学习者不断努力的源泉,x~-语习得至关重要。在二语习得中,需要是为了掌握另一门语言所付出的努力和意愿的结合。内部动机是人内部所固有的,它只能被激发而不能建立,因此教师在教授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
2 学生在二语习得中的主体性作用动机
心理学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需要才是学生习得知识的原动力,学生是二语习得的主体。学生习得知识不是教师对学生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习在听课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配合,开发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的过程,从而主动能动地学习。2_2教师在二语习得中的中介作用动机心理学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对二语习得者的学习不是主导而是中介作用,Feuerstein的中介理论认为中介者应该赋予学习者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习者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介者与学习者要有互动, 7l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协助学生获取并有效处理语言材料.最终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地以自我为导向I :2.3环境在二语习得中的调节作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对学习者的学习起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作用:轻松、愉快、活泼、生动的学习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愉悦感和安全感,进而有效地开展各种互动活动,促进学习的进步和发展。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 需要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从以上的论述中得出动机心理学的需要理论与二语习得在许多方面殊途同归,因此,运用需要理论指导我们的外语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1 激发二语习得学习者的需要
哈特(Harter,1981)的内在动机问卷项目研究、米切尔(Mitchell,1993)的有关“内在兴趣”洲评的研究以及邹慧民“中固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倾向一对180名中同大学生的实证研究”15]的调查研究结果部表明内部动机(需要)是决定个体差异的最重要的 素之一.学习者的需要对二语习得的成绩有显著的影响,具有强烈学习需要的学生会采用更多学习策略,利用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二语。冈此设计了解大学牛英语学习动机的涮台问卷(见表1),调查对象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2007级英语专业的学生,发出问卷200份:从A到B到C依次记为3分、2分、1分。得分越高,学习动机越强:问卷回收后共收到有效问卷198份,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发现问卷的信度系数0.8105,信度较高,数据较可靠。调查发现得分在26~30分的学生比例为7%,20~25分的为21%,15~19分的为41%,14分以下的31% 。被调查学生中25%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41% 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
表1 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表问题 选项
1你喜欢上英语课吗? A.喜欢B.一般 C不喜欢
2.你上课时注意力集中吗? A.集中B.有时不集中C.不集中
3.你喜欢课堂t-@英语活动吗? A.喜欢B.-一般 C.不喜欢
4.你喜欢读英语书吗? A.喜欢B.一般 c不喜欢
5.你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吗? A.认真B.有时候认真C.不认真
6.你l英语课时积极举手发言吗? A.能 B.有时候能 C.不能
7.你说英语时害羞吗? A害羞B有时害羞 ( 不害羞
8.你喜欢问老师问题吗? A.喜欢B:–般 C.不喜欢
9.你对现有英语水平满意吗? A.满意B一般 C.不满意
10.你想过要尽力提高你的英语成绩吗? A.钉 B.偶尔 (:.从来没有
07级5个班的综合英语均是由教学经验丰富、课堂教学活跃的两名教师担任(学期末学生对老师的评价都72第7卷在90分以j:,督导评价82分以f ),通过对所调查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见表2),发现:具有强烈学习动机的55人中,51人的分数都在80分以上;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的81人中,76人的成绩存7O分以上;学习动机较弱的学生期末成绩均在69分之下。这些数据表明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对二语习得有重要作用。表2 学生综合英语成绩分布成绩区间9O一1OO分B0~89分70~79分60~69分B0分以下作为教师,除了要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环境,重视环境对需要的影响作用外,更要注重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动机,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目标来制定学习计划和策略,并要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地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并对其作用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进行选择,以便产生积极的思维和需要。此外各种需要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融合、互补的:如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成就需要可以相互补充甚至合二为构建新知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2 建构教师角色的“中介” 作用
“在影响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一系列内部 素和外部因素中,教师起着十分1蕈=要的作用:” I教师作为动机的激发者,促进学生学习需要的发展与提高是一项重要且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随着人们对学习过程的深入理解,教师的首要任务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提供实例、程序或事实,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存储库。需要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才是二语习得真正的源动力;最新的学习理论和实践也表明,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当“促进者和中介” 的角色。需要理论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在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媒介,起着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充当好教学的指导者、设计者的角色,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研究如何设计教学进程和知识的呈现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课堂设计,才能吸引学生;其次,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增加对目标语文化的介绍,把教语言融入到该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当中,才能充分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些内在的需要,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到外语学习当中。再次,要帮助学生学会评价自我和自我学习,促进第1期 姜红梅:从动机心理学角度谈需要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学生的自我发展;最后,教师还应帮学生确立学习目标,鼓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因此,有效学习的关键在于中介者与学习者社会性的沟通,教师要作为中介者去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动机的重要角色,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外在动机和内在因素,推动学习者朝着自主化学习的方向前进。
3.3 营造和谐课堂氛围中二语习得者的能动性
学生的需要在认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最为持久的学习动机是内在动机,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思想者和探讨者。许多不好学的学生往往来自于不幸福的家庭或生活在不良的文化环境当中。如学生低水平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想要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是不切实际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些由于父母离异的孩子比那些学习环境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孩子学习英语成绩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这种多水平的需要,给学生尽量创造一个生理和心理安全的受教育环境,通过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引导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的认知需要: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让他们身临其境、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其次,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加强分类指导,尽量解决差异;生围绕探索的问题,选择自己的方法,决定探索方向。小组交流时教师要面向全班提问,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得到发展的机会;最后,加强实践运用,拓展创新: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交流当中,学以致用。4结语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很多,但从动机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内部动机(需要)是最重要的。只有当学习者有了足够的学习需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潜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策略去学习第二语言,因此从动机心理学角度研究二语习得有重要的现实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