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是教学工作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测试形式,它对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帮助和督促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大学校园的各种考试过程中,各种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作弊的人数、手段和心态等日益呈现出复杂化、严重化的倾向。如何有效地根除这种现象,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心理学方面去透析大学生作弊行为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考试作弊的心态
大学生作弊的心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对考试厌烦。这是造成大学生作弊韵主要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考试内容的单一性,许多内容都是记忆性知识,而且忘记的也快.学生对此很反感,大多数学生作弊的原因便在于此。
(二)侥幸心理。每个学生都想在求职过程中找到理想的工作,而用人单位对学生在校成绩看的很重,因此,许多大学生便抱着侥幸的心理.想通过作弊获得尽可能高的成绩。
(三)功利心理。在高校学生的成绩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挂钩(如奖学金、评优等),许多学生想尽一切办法得到更好的成绩,因此,便想到通过作弊的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四)投机心理。由于社会的压力,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平时学习不用功,复习时又怕动脑,敷衍了事。在考试时慌了手脚,便采取作弊的手段以便达到目的。
(五)从众心理。大多数学生是从众心理,他们看到别人在作弊,认为反正大家都在作弊,自己为什么不作弊呢?反正法不责众,抓住了有大家共同担着。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考试是教学工作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测试形式,它对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帮助和督促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大学校园的各种考试过程中,各种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作弊的人数、手段和心态等日益呈现出复杂化、严重化的倾向。如何有效地根除这种现象,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心理学方面去透析大学生作弊行为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考试作弊的心态
大学生作弊的心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对考试厌烦。这是造成大学生作弊韵主要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考试内容的单一性,许多内容都是记忆性知识,而且忘记的也快.学生对此很反感,大多数学生作弊的原因便在于此。
(二)侥幸心理。每个学生都想在求职过程中找到理想的工作,而用人单位对学生在校成绩看的很重,因此,许多大学生便抱着侥幸的心理.想通过作弊获得尽可能高的成绩。
(三)功利心理。在高校学生的成绩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挂钩(如奖学金、评优等),许多学生想尽一切办法得到更好的成绩,因此,便想到通过作弊的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四)投机心理。由于社会的压力,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平时学习不用功,复习时又怕动脑,敷衍了事。在考试时慌了手脚,便采取作弊的手段以便达到目的。
(五)从众心理。大多数学生是从众心理,他们看到别人在作弊,认为反正大家都在作弊,自己为什么不作弊呢?反正法不责众,抓住了有大家共同担着。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二、作弊心理根源探析
高校学生产生以上不正常心理,考试时违纪作弊,其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客观原因
当前我国大学的现状是教学管理松懈.学生普遍厌学,从严考纪只是使及格率下降,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低。但是用人单位很看重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这样对其找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大学生希望得到优良的成绩好找工作,学校要求严肃考纪,两者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在此过程中,任课教师扮演了多重角色,学生管理部门的姑息迁就和毕业分配制度的漏洞成了强大的支持系统,这是大学生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的客观原因
1.任课教师担任多重角色
任课教师是常规教学的组织者和执行者,他们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同时他们又是命题者,在命题时,教师既要尽量照顾全体同学,又要执行学校的考试制度。为了能让学生顺利毕业,避免多数学生补考,教师不得不划范围、勾重点,试题的覆盖面也随之变窄,这也为学生作弊提供了帮助。
2.学生管理部门的姑息迁就
学生处是学校管理学生的主要部门,但当在考试中抓到了作弊的学生需要作出处罚时,学生处总是考虑到学生的前途,便对其从轻发落。当抓到许多作弊的学生时,学生处又有“法不责众”的观念,对作弊现象不做严厉的处罚,这也是作弊现象越来越多的一个原因。
3.毕业分配制度的漏洞
在现实社会中,一些用人单位只重人情、关系、面子,不重品德、学识、才能;或者只求文凭,不问水平。另一些用人单位唯成绩第一.根本不重视全面考察学生的德能勤绩。这在客观上也助长了作弊的歪风。一部分平时学习踏实认真的学生,既不愿意突击复习,也不屑考场作弊,结果成绩不理想,找工作时不能如愿。相反,那些平时不学习、考试靠突击和作弊的学生.却能够如愿以偿。差生优分、优生差分的分配不公现象,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助长了作弊。
(二)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观原因
当前与传统的道德观念背道而驰的现象,如现实社会中的投机钻营、拉关系、走路子等与社会道德格格不入的行为往往都能达到目的,而勤勤恳恳、踏实工作的人往往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这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其次由于家庭条件的不同,许多学生中盛行攀比风、拜金主义也对学生的学习和精神承受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使得他们精神生活空虚,原有的道德体系瓦解,出现了道德真空和信仰危机。传统道德观念和实践的严重背离,学校的思想教育和社会现实的强烈反差,造成了大学生言与行的严重脱节、知与行的背离,甚至好多学生的身上也有了那些社会陋习的烙印。在学习中,他们对待学校的热情远没有对待其它事情的高,在考试时他们视作弊为达到自己目的的捷径,把诚实看作无能,做什么事都是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严重脱节。道德标准的严重失衡、价值观念的扭曲以及精神生活的空虚,是大学生作弊的主观原因。
三、消除作弊心理的方法和措施
要纠正高校学生的不正常心理.减少杜绝其违纪作弊行为现象的发生,关键是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预胁、监督、管理的方法。
(一)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他们对考试的认识
要解决考试作弊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对考试的认识.对他们进行考风考纪教育。学校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在新生入学时进行教育.让他们对社会不良思潮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重塑他们的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以前作弊的处罚应该重点提出,并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要端正,用人单位要的是真才实学.一味的追求高分,利用作弊只会自己骗自己。
(二)制订强有力的考试制度来约束
为了严肃考试纪律,加大管理力度,所以在处理作弊考生时决不能姑息迁就。要制订强硬的处罚制度,对于敢于顶风违纪作弊的学生.一旦发现就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从重处理,不管人数的多少,都要处理,以维护国家考试制度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同时应对监考人员提出公正无私,忠于职守等监考要求,彻底清除少数学生的侥幸心理.从抓考风人手,促进学风建设。
(三)加强心理指导,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在平时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让他们对考试有个正确的认识,以正确的舆论鼓舞、引导学生,缓解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压力,从而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务实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并逐步形成勤奋务实,团结进取的优良学风
(四)做好作弊的善后处理
大 生作弊的现象很普遍,虽然各校都有自己的制度去管理考试作弊的现象,但是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在处理作弊的学生时姑息迁就,考虑的太多,没有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高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应该明确奖励和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措施。出现了考试作弊的现象后,应该做出严肃的处理,不能姑息,否则只会增长作弊的歪风。
(五)大学生自省自律自我教育
教育、引导、监督、奖惩等方法使用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因此,要从根本上克服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不正常心理,真正杜绝违纪作弊行为,关键还要依靠学生自觉性的提高,依靠其自我教育,自省自律。
四、结论
大学生作弊的现象很普遍,其成因很繁杂,有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因素,且根深蒂固,要在短期内完全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