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师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未来教书育人的合格人才,心理学作为师范院校的专业课,不仅能指导未来教师教好书、上好课,还有助于他们更多地关心爱护青少年的成长,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可见心理学在师范院校中的重要性。但长期以来,心理学教学效率偏低。究其原因,一是教材的编写上多偏重于从专业研究角度进行分析,学术性较强而实践性较弱,难以使人将所学知识与教学工作完全联系起来。也许教材编写者们的想法是师范生的主要任务是把理论学好,等将来工作后自然就会把理论与教学实际挂上钩。但对于接受了多年传统教育、又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师范生而言,这种想法则多少显得有些一相情愿。因为他们在学习心理学时,更多地是作为一门孤立的课程来学的,往往觉得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很少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用于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也就是说,对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足。二是在教学手段上只重视系统的理论学习,忽视打通心理学与教育、生活等相关信息的联系,只重视学生知识的吸收,忽视应用技能的训练和良好心理素质的训练等,使学生学科知识、思维、技能狭窄单纯,形成学生觉得心理学枯燥难学、心理学无用的思想。

二、教学模式及功能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策略体系。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模式处于中介的地位,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得以发生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媒介、桥梁。教学模式是进行教学工作设计的基本思路框架和技术方法与范式,它集中地体现了设计、实施、调控、评价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教学方法论体系,是长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实验研究的总结和概念化。由此可见,教学模式上承教学理论,下启教学实践,是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技术保障。如果没有教学模式这个媒介或桥梁,即使再好的教学理论也不可能迅捷而又有效地转化为教学实践;同样,哪怕是再成熟的教学经验亦不可能完整而又有效地升华为教学理论。因此,灵活运用和善于总结教学模式、特别是课堂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工作,既是一个教师成功的保障,也是一个教师成熟的体现。

三、心理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微

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模式息息相关。提高心理学的教学效率就要创新心理学教学模式,就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的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的开放的教学模式。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形成了几种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心理学课堂教学模式。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一、问题的提出

师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未来教书育人的合格人才,心理学作为师范院校的专业课,不仅能指导未来教师教好书、上好课,还有助于他们更多地关心爱护青少年的成长,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可见心理学在师范院校中的重要性。但长期以来,心理学教学效率偏低。究其原因,一是教材的编写上多偏重于从专业研究角度进行分析,学术性较强而实践性较弱,难以使人将所学知识与教学工作完全联系起来。也许教材编写者们的想法是师范生的主要任务是把理论学好,等将来工作后自然就会把理论与教学实际挂上钩。但对于接受了多年传统教育、又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师范生而言,这种想法则多少显得有些一相情愿。因为他们在学习心理学时,更多地是作为一门孤立的课程来学的,往往觉得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很少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用于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也就是说,对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足。二是在教学手段上只重视系统的理论学习,忽视打通心理学与教育、生活等相关信息的联系,只重视学生知识的吸收,忽视应用技能的训练和良好心理素质的训练等,使学生学科知识、思维、技能狭窄单纯,形成学生觉得心理学枯燥难学、心理学无用的思想。

二、教学模式及功能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策略体系。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模式处于中介的地位,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得以发生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媒介、桥梁。教学模式是进行教学工作设计的基本思路框架和技术方法与范式,它集中地体现了设计、实施、调控、评价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教学方法论体系,是长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实验研究的总结和概念化。由此可见,教学模式上承教学理论,下启教学实践,是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技术保障。如果没有教学模式这个媒介或桥梁,即使再好的教学理论也不可能迅捷而又有效地转化为教学实践;同样,哪怕是再成熟的教学经验亦不可能完整而又有效地升华为教学理论。因此,灵活运用和善于总结教学模式、特别是课堂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工作,既是一个教师成功的保障,也是一个教师成熟的体现。

三、心理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微

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模式息息相关。提高心理学的教学效率就要创新心理学教学模式,就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的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的开放的教学模式。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形成了几种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心理学课堂教学模式。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一)结构式讲解模式

本模式适合基本理论的教学。其基本程序是:理论阐释一实例分析一归纳规律~ 发散迁移。教师以课本的基础知识为依据,借助课件、投影等,将知识要点以结构的形式出现,再通过实例分析加深理解、归纳规律,使知识条件化、集成化,以便腾出更多时间学习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要以最高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起关于知识结构的基本理论,在实例分析这一环节要注意联系生活和教育实践,最终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教一扶一放的指导层次。例如,在学习《思维概述》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通过投影打出图表。然后,借助图表,结合实例通过重点分析思维和认识过程的关系,使学生很快理解了思维的概念、思维的特征等问题。这样,就可以利用节省的教学时间与学生探讨如何通过丰富感性认识来提高思维能力。这是书本里最缺乏、也是学生最需要的知识。

(二)情境引导发现模式

本模式适合大部分教学内容的学习、尤其适合概念学习。其基本程序是:设计情境一引导分析一关键发现一学生总结一实例巩固。本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教师或学生设计的相关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的关键,自己总结概括得出结论,然后举例加以巩固。重点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出答案。例如,在学习《想象概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描述一下2O年后的自己。其次,引导学生分析20年后的自己描述的根据是什么?然后,使学生发现关键问题;描述利用的是头脑中的表象,但不同于表象,是对表象的加工改造。最后,学生总结概括出定义: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问题理解深刻,掌握牢固。

(三)问题探究模式

本模式适合的教学内容是对每种心理现象的“培养”问题。其基本教学程序是:问题呈现一讨论质疑一解决问题的发散思考~解决问题的设计和理论概括。这是运用假设的问题情境(生活的或教育的问题),调动起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通过集体讨论、争辩、合作学习等形式,相互启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特点是探究讨论、参与中学。教学形式以讨论比较合适,教师做主持人引导学生讨论,重在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还要有一定的生活、教学经验,所以,教师要注意突出知识的领会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例如,在学习《对不良情绪的调控》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学生举例不良情绪主要指什么?

(2)自由发言:阐明不良情绪不可避免,但必须调控。

(3)学生自学调节和控制负面情绪的方法,旨在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理解学科知识。

(4)学生讨论:1)举例自己在生活中对一不良情绪的处理方法;2)讨论处理方法的合理性;3)根据所学知识改进处理方法;4)你还知道哪些更好的不良情绪的调控方法。

(5)解决问题的设计:分析当前我校学生情绪现状,用不良情绪调控的有关理论,提出教育建议。我感到这种面对真实情境的开放式讨论探究学习,要比过去老师干巴巴地讲学得生动、学得活。

(四)拓展知识学习的模式

本模式是要突出信息的开放,体现“高、新、深”。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扩展学科知识内涵的学习,补充时新的、前沿的相关研究成果。教学形式上,既可以结合各章的学习内容用渗透的形式讲述拓展的内容,也可专门另立章节向学生传授或学生自学。基本教学程序是:感知理论一探索结构一转换规律一拓展应用。例如,在《情绪》一章中,只讲不良情绪的调控是不够的,所以我补充了健康情绪培养的问题。在对不良情绪的调控分析后,进而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有助于健康情绪培养的方法;对情绪情感的训练;Jk际关系的协调;乐观豁达心情的获得;成功机会的捕捉等。然后,请学生举出一件自己经历过的负面事件,分析如何从中发现积极因素,找寻快乐。

(五)心理素质训练模式

本模式最能体现心理学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生活、学习关系密切,学生学习兴趣高。基本教学程序是:心理调查测验一理论联想一行为训练一良好心理初建。例如,在讲“气质的类型与测量”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

(2)让学生结合已掌握的气质理论分析自己的气质特点长处和局限性是什么?

(3)进一步思考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气质。

(4)作业:“生活学习中如何根据自己的气质特点扬长避短?”

以上几种模式是各自独立的形式,各有侧重。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视实际需要在一节课中单独运用或综合运用。

四、保证模式顺利实施需完善的问题

(一)教材的处理

1.调整教材结构。对教材的前后顺序适当调整,从而更好地保证知识的衔接,使学科知识体系化。

2.删减和补充。新型开放的教学模式不等于内容越多越好。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删减一定的教材内容,不必面面俱到,而是精讲。同时,也要补充一些教材中没有,但与课本内容或与教学目标有着必然的联系,学生需要的贴近他们生活的内容,并用渗透的形式,巧妙地融人相应教学内容中。

(二)加强学法指导

1.探究式学习指导。学生遇到问题,教师要教会学生抓重要的概念、关键词、中心词、领句、结句等重要信息,排除多余信息。

2.分析实例的学习方法指导。教师给出学生熟悉

的、能诱发学生多层次思考的实例。例如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提供范文的做法好不好?开始时,学生认为好,因为可以受启发。经教师点拨,知道了这种做法虽然可以使学生受到原型启发,但也有弊端,即产生定式影响,阻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明白了分析一个问题要从多角度思考。理论分析阶段,可以是教师给出理论,再指导学生对应分析;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回忆对应的理论、查阅参考书;还可以是学生独立寻找理论工具来分析。

3.知识归纳的学习方法指导。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让学生举一反三、类比推理、引申扩展训练,最后用提纲式归纳形成知识体系,体现了简一繁一简的学习过程,这是学生自己组织的知识体系,而非教师给的知识体系。

(三)重视合作学习,加强合作技能训练

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组织形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新的学习理念,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发展。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利用小组协调学习、互相配合、互相帮助、相互启发、协作竞争。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合作技能包括倾听、协作、交往、整合等技能,需要教师在常训练中有意识地加强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四)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模式的实施者。因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学模式的高标准、高要求。

1.加强学习。2l世纪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教师在大学学到的知识犹如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工作和教学的需要。所以,必须经常、随时“充电”,获取新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妥善处理教材。

2.指导学生。教师要具有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等各方面素质的能力。

3.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现代化教学媒体音像配合、图文并茂,能展示运动、变化、发展,能有效地提高教学速度、增大容量。但高速度、大容量也可能使学生消化不良,所以,教师要学会恰当地运用现代化媒体。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