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各民族公安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普通公安高等院校。我校正借助于“新疆公安警察培训基地”这个平台,致力于建立“反恐理论”、对策教学研究体系及“反恐”专门人才的实战素质培养。学员们在艰苦、枯燥的训练中,要战胜恐惧、克服厌倦的心理,锻炼自己的意志,不断战胜自己。本文拟从心理学角度来探讨心理学在警体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探讨教官如何运用心理学在教学中获得最好的训练效果。
一、心理学与警体教学有机结合,将心理学理论渗透警体训练的全过程
学员们在学习新的警务技能的过程中,影响其学习动机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内部条件,一个是外部条件。内部条件包括:
(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一般而言,明确的、中等难度的、近期便可达到的目标会加强学生的动机与完成目标任务时的持久性。学生的目标一般有两种——以掌握所学内容为定向的学习目标和以成绩定向的成绩目标。根据调查显示:与拥有成绩目标的学生相比,学习目标的学生再遇到困难时更容易坚持,也更具有挑战精神。
(2)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意志品质都会对学习动机的形成产生影响。在警体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官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能力的同时,还应针对学员的体质、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非智力素的心理品质情况,因材施教,使警体教学训练中的教材、教法、手段、运动量的安排等因素与学生的心理、生理融为一体,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学生的焦虑程度。焦虑指学生在担心不能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时会产生不舒适、紧张、担忧的感觉。焦虑水平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机,更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大量调查表明,中等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是有益的。外部条件包括:
(1)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不同的社会条件,对学生有不同的条件,对于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来说,社会更需要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高素质的职业警察。其次,家庭的文化背景、精神面貌也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对社会舆论作出正确的判断,促进其学习动机的健康发展。
(2)教师的榜样作用。动机是有感染力的。大量的研究证明:教师在学生学习动机形成中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因素。首先,教师本人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榜样。治学严谨,学而不厌,工作热情高的教师会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教师的期望也会对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水平和抱负水平产生影响。再次,教师还是沟通社会、学校要求与学生的成长,形成正确动机的纽带。因此,掌握了学员们的学习动机,将心理学理论渗透警体训练的全过程,是促进警察院校进行警体教学改革,提高警体教学训练水平,优化教学训练质量、效率的重要途径和最有效手段。
1.在教学中把非智力 素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素质虽然千差万别,但绝大数在智力水平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学生在警体教学中学习成绩的差异,不排除有先天身体素质和智力方面以及教官的组织能力、教学方法、内容上的差异,但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各种非智力因素对心理品质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非智力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成为推动他们进行掌握各种警体技能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兴趣与爱好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我们在教学中务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学生在学习新的技术、技能时普遍都带有一种好奇心,特别是对攀爬、越障碍等到技术性强、难度高、灵活实用的技术动作,他们都会感到新奇,如何把这种“好奇心”激发为学习的“兴趣与爱好”,转变为学习的动力昵?这时,就需要教官抓住学生的心理,把好奇转化动力,不断地讲解、示范,并用语言指导和鼓励,激励他们不断努力。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各民族公安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普通公安高等院校。我校正借助于“新疆公安警察培训基地”这个平台,致力于建立“反恐理论”、对策教学研究体系及“反恐”专门人才的实战素质培养。学员们在艰苦、枯燥的训练中,要战胜恐惧、克服厌倦的心理,锻炼自己的意志,不断战胜自己。本文拟从心理学角度来探讨心理学在警体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探讨教官如何运用心理学在教学中获得最好的训练效果。
一、心理学与警体教学有机结合,将心理学理论渗透警体训练的全过程
学员们在学习新的警务技能的过程中,影响其学习动机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内部条件,一个是外部条件。内部条件包括:
(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一般而言,明确的、中等难度的、近期便可达到的目标会加强学生的动机与完成目标任务时的持久性。学生的目标一般有两种——以掌握所学内容为定向的学习目标和以成绩定向的成绩目标。根据调查显示:与拥有成绩目标的学生相比,学习目标的学生再遇到困难时更容易坚持,也更具有挑战精神。
(2)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意志品质都会对学习动机的形成产生影响。在警体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官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能力的同时,还应针对学员的体质、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非智力素的心理品质情况,因材施教,使警体教学训练中的教材、教法、手段、运动量的安排等因素与学生的心理、生理融为一体,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学生的焦虑程度。焦虑指学生在担心不能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时会产生不舒适、紧张、担忧的感觉。焦虑水平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机,更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大量调查表明,中等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是有益的。外部条件包括:
(1)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不同的社会条件,对学生有不同的条件,对于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来说,社会更需要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高素质的职业警察。其次,家庭的文化背景、精神面貌也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对社会舆论作出正确的判断,促进其学习动机的健康发展。
(2)教师的榜样作用。动机是有感染力的。大量的研究证明:教师在学生学习动机形成中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因素。首先,教师本人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榜样。治学严谨,学而不厌,工作热情高的教师会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教师的期望也会对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水平和抱负水平产生影响。再次,教师还是沟通社会、学校要求与学生的成长,形成正确动机的纽带。因此,掌握了学员们的学习动机,将心理学理论渗透警体训练的全过程,是促进警察院校进行警体教学改革,提高警体教学训练水平,优化教学训练质量、效率的重要途径和最有效手段。
1.在教学中把非智力 素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素质虽然千差万别,但绝大数在智力水平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学生在警体教学中学习成绩的差异,不排除有先天身体素质和智力方面以及教官的组织能力、教学方法、内容上的差异,但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各种非智力因素对心理品质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非智力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成为推动他们进行掌握各种警体技能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兴趣与爱好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我们在教学中务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学生在学习新的技术、技能时普遍都带有一种好奇心,特别是对攀爬、越障碍等到技术性强、难度高、灵活实用的技术动作,他们都会感到新奇,如何把这种“好奇心”激发为学习的“兴趣与爱好”,转变为学习的动力昵?这时,就需要教官抓住学生的心理,把好奇转化动力,不断地讲解、示范,并用语言指导和鼓励,激励他们不断努力。
首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在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警体教学中,学员的思维活动是贯穿在教学和身体练习的全过程中,尤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他们的思维更处于积极状态,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注意运用表象训练法,促进学生学习掌握各种警务技能,培养学员思维能力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反映,它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过去感知事物形象的再现。研究表明在体育教学、训练和运动竞赛中运动员正是凭着自己的运动表象进行运动练习或表演,如果运动表象不清晰或没能建立起来,就不能正确完成练习。所以,教官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摄取大量资料,为建立理性认识打好基础。在教学实践中,不论教员的“教”还是学员的“学”,都应该充分腱示思维的全过程。现代思想教育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学生怎样“学”比“学懂什么”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所谓的思维就是指学生在练习和训练过程中对教官所讲解、示范的技术动作产生感知,并在头脑中形成的运动表缘,对完整、正确的技术动作进行强化迁移的过程。所以,笔者认为,教官在警体教学与训练中讲解示范后,首先,应让学生在思维中展现教学示范的全过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等在完成技术动作之前进行通盘思考,如该动作的主要环节是什么,如何才能掌握好动作的重点、难点,通过思考使他们在练习之前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有效地激发他们成功地完成练习的动机和积极性。
3.在教学中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学员感知能力,增强学员学习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用两种以上的感觉通道接收信息,能增加学员的接受信息的效果。感觉是在事物的直接影响下,大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在事物的直接影响下,大脑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在警体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和训练过程是以感知觉作为基础,如果教官能充分发挥直观作用,从各方面丰富学生的感知,让学生通过身体肌肉的本体感觉来感知动作,就会增强学生学习掌握各种警体技能效果。因此,在警体教学中,应增强直观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掌握各种警体技能效果。要想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掌握各种警体技能效果,一是教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得当;二是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如挂图、幻灯、录像、多媒体等,加上教官的直观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在思维中存在因一定的运动表象而产生感知后,再进行练习,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在教学中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的方法和榜样。在警务技能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确保他们能够知道他们将从学习中学到什么(具体目标),教学生学会如何达到该目标,并针对学生的目标提出具体的建议。在训练中由于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榜样的设置要符合心理学中的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即向该榜样学习既不是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又不是轻而易举实现的。
5.在教学中正确运用竞赛、考试与评比。
(1)适当开展竞赛。在竞赛中尽可能的做到以下几点:按能力分组;按项目分组,使不同特长的学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己竞赛。
(2)正确运用考试(测验)和分数。运用测验和分数为学生提供一些信息,将其视为掌握知识程度的衡量标准,而不是能力的衡量标准,视其为个人努力程度的标志,而不是去与他人比较的尺度。
(3)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一般说来,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能更有效的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二、在警体教学训练中进行心理指导的几点建议
1.全面了解、掌握情况。给什么样的学生上课比上什么样的课更重要,这就要求教官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其中包括生活环境、家庭情况、成长过程,身体形态和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别是他们的智力、本体感受性、意志品质与学生的反应速度和个体特征,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效果更好。
2.调整心理状态。警9 技能动作的学习需要身心作好充分准备,只有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练习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在警务技能教学训练中,应当了解学生准备活动是否充分,情绪水平如何,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活动是否积极,心理能量是否充分调动。如果学生在训练中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动作疲软,就应当及时调整学员的心理状态。
3.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在训练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为他们制定出具体的行动以帮助他们达到目标,使学生成为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受别人控制的人,而且要改变他们的归因倾向,让他们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而不是缺乏能力,使他们明白,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成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