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习风格 实现因材施教

余巧珍

[摘要]:学习风格是学生学习新材料时习惯使用的学习策略与学习过程的独特结合。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类型的学习风格。新课程提倡因材施教,关注学习风格是因材施教的必由之路。适应学习风格差异的教学设计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采用与学生学习风格相一致的\”匹配策略\”;二是针对学习风格中的短处实施弥补性的\”故意失配策略\”。要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认知风格。教学设计应符合中国学生特有的英语学习风格。

[关键字]:新课程 学习风格 英语教学因材施教

近来外语教学界逐渐开始关注学习者的个人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s ),许多研究者强调教师在设计语言学习课程时必须要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与此同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提到,要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要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以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对待不同特点的学生,很难使全体学生都获得满意的效果。究其原因,学生存在多方面的个别差异,如遗传因素导致的智力条件的差异,已有知识基础的差异,成就动机及相应个性特征的差异和学习风格的差异等。其中,学习风格的主要作用在于参加并调节学习活动的进行,它对学习过程所起的作用更为直接。个性化教育,即因材施教,已经成为新课程的主旋律,而关注学习风格正是个性化教学的必要选择。

一、学习风格的界定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包括学习者在信息接收,加工方面的不同方式;对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的不同需求;在认知方式上的差异;某些个性意识倾向性因素,如控制点,焦虑水平等;生理类型的因素,如左右脑功能优势等。

一言以蔽之,学习风格系指一个人的学习习惯,方法及态度,且影响其对所处学习环境的知觉,互动及应对的能力。由於学习风格对每位学生而言,具有其独特性,差异性及适应性,因此在强调建构教学及个别化教学设计时,它就显得十分重要。研究学生学习风格的目的在于改善教学设计,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二、学习风格的类型

从不同角度可以把学习风格分成不同的类型,择要列举如下。

1.沉思型和冲动型 (Impulsive/reflective)

这是根据学生的认知反应和情绪反应的速度来划分的,冲动型的学生往往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时脱口而出。沉思型学生往往则不急于回答,他们在做出回答之前,往往先审视其它可能性,慎重考虑,然后做出较有把握的答案。冲动型学生直觉性强,乐意在竞争性强的情境中学习;而沉思型学生逻辑性、批判性较强,乐于在合作的情境中学习。

2.整体型和序列型(Holistic/sequential)

这是运用问题解决任务等工具来进行划分。系列型学生只狭隘地强调学习任务,喜欢谨慎的、循序渐进的程序;但是系列型学生由于不能有效地运用类比和寻找联系,故显得毫无远见。而整体型学生则倾向于把问题视为一个整体,甚至在没有什么联系的观念之间寻找相互联系。系列型学生还具有如下特征:认知简单,沉默寡言(self-contained),不爱好社交,勤奋好学,小心谨慎,喜欢较为正规的教学方式,喜欢数学和自然等课程。而整体型学生则认知复杂,反应灵活,行为冲动,情感丰富外向,爱好社交,喜欢不太正规的教学方式,喜欢语文或人文科学等课程。

3.场依存型(Field- dependent)与场独立型(field-independent)

这是根据学生学习分析问题和信息加工方式的差异划分的。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场依存型学生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而场独立型的学生在数学和自然学科方面更擅长。场独立型的倾向于根据自己认为正确的标准去分析和判断事物,较自信,在学习过程具有较强的独立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场依存型的往往依赖于外部参照系来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只易于受到他人或同伴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或干扰。此外,在观察方面,场依存型比场独立型更多地注意他人的脸色,他们往往力图使自己与社会环境相协调,因而在形成自己的观点与态度时会更多地考虑所处的社会环境。

另外,随着近年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发现认知风格(也叫学习方式)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很大。Reid把学习者分为听觉型、视觉型、动觉型(Kinesthetic)和触觉型四种类型:听觉型的人对听到的内容比较敏感,喜欢听而不喜欢读;视觉型的人对看到的文字或图像印象较深,因此喜欢阅读,尤其是默读;动觉型的人在读和写的活动中表现突出,喜欢动手或表演;而触觉型的人喜欢一边学习一边操作。Richards 和Lockhart在Reid分类的基础上增加了小组型与个体型两种类型–小组型的人在小组活动中或班级活动中所学的东西多,而个体型喜欢独立自主地学习,不愿参与活动。

三、学习风格分析对于教学的意义

1.在班级授课制里,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学习风格,他们的学习效果往往也不一样。邓恩(Duan)研究发现,当一个学生的学习风格与教师的教学风格及学习过程中的其他因素较好地吻合在一起的时候,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更好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learning styles promotes successful academic development)。如果教师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失配而又未及时调整,则容易导致风格冲突(style war),学生会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听讲不专心、考试成绩差并最终对课程失去兴趣,师生感情和双方信心均会受到影响。

为使教学活动对每一个学生更加有效,就有必要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分析。由于班级人数多而教师精力有限,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逐一进行个别化教学,只能尽可能地在学习风格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习风格类型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应当注意,任何一种学习风格,既有其长处,也有其不足。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扬长补短。因此,适应学习风格差异的教学设计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采用与学生学习风格相一致的\”匹配策略\”;二是针对学习风格中的短处实施弥补性的\”故意失配策略\”。匹配策略固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却无法弥补学生学习机能上的不足;有意识的故意失配策略在实施之初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的效率,但坚持使用可以弥补学习方式上的不足,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全面提高,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

2.针对这个问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做到:(1)能识别并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学习风格,可通过借助量表测试和日常行为观察分析两种途径识别。 要提醒学生我们往往不是单纯的一种类型的学习者,而是属于两种或多种类型,无论你属于哪种,都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了解。(2)对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要均衡地实施教学影响,避免顾此失彼。(3)采用有意识的失配策略鼓励学生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学习,使他们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学习情境。(4)每一位教师均有其独特的教学风格,但还须尽可能掌握多种教学方式,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自如地加以选择,运用。

四、英语认知风格的分析和测定

学习风格具有可塑性。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特点、学习方式,拓展他们潜在的有效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就认知风格的核心内容、意义和对策给学生做一个小型讲座,并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然后教师可以板书几种主要的风格类型并让几位学生上来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相应的类型下面,接着可组织全班学生就调查结果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就会明白全班就是一个各种学习风格的杂合体,彼此之间有同有异,今后就能够理解与应对教与学的“风格失配”问题。仅仅一次调查,结果不一定准确,作为弥补,可让学生把对课程、教师和同伴的反应及其它对学习有影响的因素记录下来(日常行为观察分析法),教师就此定期找学生谈话加以指导。例如,场依存型学生的优点是能适应环境,受人欢迎;缺点是易受外部环境干扰和受他人评价(尤其是批评)的影响。要引导他们在批评面前不能气馁,应分析原因,并找到努力的方向。

调查表如下:

  本表共有30道题,每题后面有5个选项,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快速地选出一个答案:1=我完全同意,2=同意,3=不知道,4=不同意,5=完全不同意:

  1. 当老师讲授时,我理解得更好。1 2 3 4 5

  2. 我喜欢在课堂上通过做事来学习。1 2 3 4 5

  3. 我与别人一起学习时,完成的任务多。1 2 3 4 5

  4. 我在小组活动中学到的东西多。1 2 3 4 5

  5. 在课堂上我与别人一起学习效果最好。1 2 3 4 5

  6. 看到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我学得更好。1 2 3 4 5

  7. 当有人在课堂上告诉我如何做时,我学得更好。1 2 3 4 5

  8.当我在课堂上做一些事情时,学得更好。1 2 3 4 5

  9.上课时听到的与读到的相比,我对于听到的内容记得更清楚。1 2 3 4 5

  10. 当我读到老师教授的内容时,记得更好。1 2 3 4 5

  11. 当我做出某物的模型时,学得更好。 1 2 3 4 5

  12. 当我看到说明时,理解得更好。1 2 3 4 5

  13. 我独自学习时,记忆效果更好。1 2 3 4 5

  14.当我为达到课堂目标制做出某物时,学得更好。1 2 3 4 5

  15.我喜欢在课堂中通过做实验来学习。1 2 3 4 5

  16.在学习中绘画能使我学得更好。1 2 3 4 5

  17. 老师讲课时我学得更好。1 2 3 4 5

  18. 我独自学习时,学得更好。1 2 3 4 5

  19. 在课堂上当我参加角色扮演时,理解得更清楚。1 2 3 4 5

  20. 当我在听某个人说时,学得更好。1 2 3 4 5

  21. 我喜欢与两三个同学在一起做作业。1 2 3 4 5

  22. 在我亲自动手做某东西时,对所学的知识记得更好。1 2 3 4 5

  23. 我喜欢与别人一起学习。1 2 3 4 5

  24. 听与读相比,通过读我学得更好。1 2 3 4 5

  25. 我喜欢为课堂目标做一些东西。1 2 3 4 5

  26. 我在参加一些相关活动时,学得更好。1 2 3 4 5

  27. 在课堂上学习比我一个人学习学得更好。1 2 3 4 5

  28. 我喜欢独自为某目标学习。 1 2 3 4 5

  29. 我通过读课本比听报告所学到的东西多。1 2 3 4 5

  30. 我更喜欢独自一个人学习。1 2 3 4 5

  计分方法:答案1为5分,2为4分,3为3分,4为2分,5为1分。在下面的空格中填入每种认知风格类型题目的得分,用总分乘以2为每种类型的得分,36-50分为主要的认知风格,25-37分为次要认知风格,0-24分为可以忽略的认知风格。

  视觉型 动觉型

  6 ________ 11________

  10________ 14________

  12________ 16________

  24________ 22________

  29________ 25________

  总分×2________ 总分×2________

  听觉型 小组型

  1________ 3________

  7________ 4________

  9________ 5________

  17________ 21________

  20________ 23________

  总分×2________ 总分×2________

  触觉型 个体型

  2________ 13________

  8________ 18________

  15________ 27________

  19________ 28________

  26________ 30________

  总分×2________ 总分×2________

五、创建基于学习风格理论的英语课堂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关注中国学生特有的英语学习风格,大力实施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

中国(还有其他东亚国家)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表现出强烈的沉思型和场依存型的特点。他们喜欢对语言材料进行逻辑分析和互相比较并寻找因果关系。

此外,他们还属于视觉型。他们喜欢大量阅读和获得视觉刺激,而讲座、对话和缺少视觉支持的口头指令让他们觉得含糊不清,因而产生焦虑感。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导致他们的感知途径(perceptual channels)具有强烈的视觉型特点(依赖文本与黑板),即便是听觉输入(auditory input)也无法离开文字支撑。

进一步研究表明,他们还偏爱系列型学习风格。他们喜欢集声音、动作、图像和触觉于一体并能以具体的、系列化的和线性的方式应用的语言材料。T Oxford 和 Burry-Stock (1995) 发现中国学生和日本学生是系列型学习者,喜欢运用多种学习策略,如记忆、分析、系列性的重复、详细列表、有条理的复习,并且追求完美。

2.教学形式的选择

针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该大量运用视觉教具,如图片、简笔画、漫画等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如在教学SB2(B)Unit16 THE SEA时,可采用图文、音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来教学coral,bathe,beach,dive,float 等单词。在课文教学中根据条件应适当放映些电影、录像或组织戏剧表演活动,如教学SB2(B)Unit22 A TALE OF TWO CITIES时可组织学生观看同名影片的录像,教学SB1(B)Unit18 THE LOST NECKLACE 和SB3(A)Unit11 THE MERCHANT OF VENICE时可指导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活动。基础词汇和语法方面可作一些重复性的操练,但不要过多。不要满堂灌,应留些时间给学生思考和消化所学知识。可布置些简短的写作任务。在学习正规的语言时在句法和语义方面要提供详尽的讲解以便提高写作技能和书面理解能力。

3.灵活的分组训练

在进行课堂训练、学生交流、互相评价时,教师必须注意匹配策略和有意失配策略的交替使用。教师可根据调查结果按照学习风格的类型来安排小组活动。按同类分组可提高活动效率,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增加成功机会。例如,外向型学生喜欢在一个或多个同学面前口头表达观点,而内向型的学生在发言或参加小组讨论前需要鼓励,甚至要先写下要点。但教师也应适当采用有意识的失配策略鼓励学生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学习,使他们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外向型学生使学习活动充满生机、兴趣盎然,而内向型学生总能把活动安排得紧凑和有秩序,不同风格的学生同组活动有利于他们协作学习、取长补短。

学习风格理论是一个新兴的课题,对英语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应尽可能地灵活运用各种不同风格的教学设计,形成教学设计的套餐,调难调之众口,让学生常吃不厌,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谭顶良:《学习风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2.张夏:《了解自己的认知风格,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英语辅导报大二版04年第41期

3.Reid, J. 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 3-18. Boston, MA: Heinle & Heinle.

4.Ren Zhenhui Matching Teaching Styles with Learning Styles in East Asian Contexts, http://www.englishgd.com/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