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暴力犯罪心理成因及预防
韦耀东等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繁荣与兴旺。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发展,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日趋增多,大学生的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学校政治思想部门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
一。分析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寻觅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对策。是~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是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
1 大学生暴力犯罪的主要特点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说他们特殊是因为他们正处于由未成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思想、行为变得相对独立、成熟。但是大学生毕竟缺乏社会经验,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模仿、独断、叛逆心理悄然而生,他们敏感、好奇、喜欢模仿、爱冒险,如果缺乏指导或者引导不当,这些特点就会成为缺点。如果引导得当,这些特点就是优点。比如大学生思维十分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可以引导他们创新,大学生爱好冒险,可以引导他们探索未来。
(1)大学生暴力犯罪所犯罪行严重,大案要案多,社会危害性大。例如,马加爵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大学生犯罪经常表现为抢劫、故意杀人、盗窃、绑架等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他们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性大。
(2)暴力性犯罪手段残忍。暴力性犯罪是以给被害人造成肉体上的损害为主要手段或以人的生命、健康为直接侵害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课堂教学活动;第四,在教材基础上,适当拓展知识,以满足青少年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无形中也增进了师生交流,使学生对学校教育信任、信服,从而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学习。
(2)设计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大胆使用尝试方式。课外活动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良好方式。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不但学习了知识,提高了体能,而且增长了才干,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社会经验。因此,学校应利用各种闲暇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组织、安排,教师给予恰当的指导,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有选择行为的责任、权利与能力,一个人只有在自主选择的条件下,才能真正成为自主、自律、负责任的人。
(3)学校与家庭结合,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而作为社会组成细胞的家庭,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应通过走访、家长会及书面报告等方式与家长联系。家长则应通过书面、口头等方式加强与学校的联系,而双方结合的基本点,应是相互信任、善意地对待问题。改变学校与家长交流即是告状的现象,使这种结合成为良好的教育方式。
同时应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教师要注意树立典型,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多以表扬、奖励等方式鼓励学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家长要和孩子平等地交谈,善意地鞭策他们。学校独立、成熟。但是大学生毕竟缺乏社会经验,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模仿、独断、叛逆心理悄然而生,他们敏感、好奇、喜欢模仿、爱冒险,如果缺乏指导或者引导不当,这些特点就会成为缺点。如果引导得当,这些特点就是优点。比如大学生思维十分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可以引导他们创新,大学生爱好冒险,可以引导他们探索未来。
(1)大学生暴力犯罪所犯罪行严重,大案要案多,社会危害性大。例如,马加爵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大学生犯罪经常表现为抢劫、故意杀人、盗窃、绑架等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他们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性大。
(2)暴力性犯罪手段残忍。暴力性犯罪是以给被害人造成肉体上的损害为主要手段或以人的生命、健康为直接侵害对象和家长还要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形成以下几种风气:一是要形成团结友爱的风气,师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互相尊重,培养学生自信、自尊;二是要形成民主、活跃的风气,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性格。在此基础上,还应形成勤奋好学的风气,勤俭、朴素的风气,这些都能激励学生提高、完善自己。
[中国心理学家网]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大学生暴力犯罪心理成因及预防
韦耀东等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繁荣与兴旺。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发展,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日趋增多,大学生的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学校政治思想部门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
一。分析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寻觅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对策。是~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是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
1 大学生暴力犯罪的主要特点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说他们特殊是因为他们正处于由未成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思想、行为变得相对独立、成熟。但是大学生毕竟缺乏社会经验,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模仿、独断、叛逆心理悄然而生,他们敏感、好奇、喜欢模仿、爱冒险,如果缺乏指导或者引导不当,这些特点就会成为缺点。如果引导得当,这些特点就是优点。比如大学生思维十分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可以引导他们创新,大学生爱好冒险,可以引导他们探索未来。
(1)大学生暴力犯罪所犯罪行严重,大案要案多,社会危害性大。例如,马加爵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大学生犯罪经常表现为抢劫、故意杀人、盗窃、绑架等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他们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性大。
(2)暴力性犯罪手段残忍。暴力性犯罪是以给被害人造成肉体上的损害为主要手段或以人的生命、健康为直接侵害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课堂教学活动;第四,在教材基础上,适当拓展知识,以满足青少年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无形中也增进了师生交流,使学生对学校教育信任、信服,从而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学习。
(2)设计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大胆使用尝试方式。课外活动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良好方式。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不但学习了知识,提高了体能,而且增长了才干,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社会经验。因此,学校应利用各种闲暇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组织、安排,教师给予恰当的指导,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有选择行为的责任、权利与能力,一个人只有在自主选择的条件下,才能真正成为自主、自律、负责任的人。
(3)学校与家庭结合,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而作为社会组成细胞的家庭,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应通过走访、家长会及书面报告等方式与家长联系。家长则应通过书面、口头等方式加强与学校的联系,而双方结合的基本点,应是相互信任、善意地对待问题。改变学校与家长交流即是告状的现象,使这种结合成为良好的教育方式。
同时应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教师要注意树立典型,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多以表扬、奖励等方式鼓励学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家长要和孩子平等地交谈,善意地鞭策他们。学校独立、成熟。但是大学生毕竟缺乏社会经验,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模仿、独断、叛逆心理悄然而生,他们敏感、好奇、喜欢模仿、爱冒险,如果缺乏指导或者引导不当,这些特点就会成为缺点。如果引导得当,这些特点就是优点。比如大学生思维十分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可以引导他们创新,大学生爱好冒险,可以引导他们探索未来。
(1)大学生暴力犯罪所犯罪行严重,大案要案多,社会危害性大。例如,马加爵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大学生犯罪经常表现为抢劫、故意杀人、盗窃、绑架等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他们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性大。
(2)暴力性犯罪手段残忍。暴力性犯罪是以给被害人造成肉体上的损害为主要手段或以人的生命、健康为直接侵害对象和家长还要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形成以下几种风气:一是要形成团结友爱的风气,师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互相尊重,培养学生自信、自尊;二是要形成民主、活跃的风气,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性格。在此基础上,还应形成勤奋好学的风气,勤俭、朴素的风气,这些都能激励学生提高、完善自己。
[中国心理学家网]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4)加大心理教育的力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需要的第二、三层次,即亲情、友谊、交往求爱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并逐步向第四、五层次迈进。即发展和享受的需要和贡献的需要。青春期是学生心理逐渐成熟、性格形成的阶段,这个阶段对其尤为重要。鉴于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的特殊性,心理教育应着重抓好如下2点:第~ ,让学生学会交朋友,学会倾诉、表达。在这方面的教育中,教师应身体力行,给学生做榜样,先与学生交朋友,启发他们交友,教给他们交友的方法。第二,教育学生勇敢地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由于青少年学生所处的特殊时代,即独生子女多。离婚率高而产生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他们有着优越的生活环境或复杂的人际关系,此时,应给予青少年学生鼓励。教育他们直面困难、挫折,树立战胜困难、挫折的信心。将专业心理素质教育与潜移默化的教育相结合,再设计困难、挫折的机会,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实战训练,从正面引导,逐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有用之才。侵蚀大学生思想品德信息的传播;打击教唆、引诱、胁迫大学生犯罪的犯罪活动。这也是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环节。
(2)堵塞性预防。堵塞性预防是指通过堵塞各方面工作的漏洞。减少和消除实施犯罪的条件,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主要包括:加强学校、家庭对大学生的教育,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加强人口流动量大且人口密集区域与僻静、空旷地段的管理;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可有效防止涉世之初青年的犯罪行为。
(3)控制性预防。控制性预防是指各种针对有明显犯罪倾向或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人采取的帮助、教育、挽救措施。
(4)改造性预防。改造性预防指有关机关以生产劳动为主要手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技术教育,使违法犯罪的人改邪归正。成为遵纪守法的劳动者。在劳动改造时,应结合大学生犯罪的特点与原因,重点进行思想教育。
总之。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形成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和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犯罪心理形成是个体对社会信息选择的结果。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大学生的暴力犯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