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表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现推荐一篇大学生消费心理现象分析的论文。

在现实经济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关注一个新的消费概念———奢侈消费。高盛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4 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额约占全球销售额的12%,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豪华宴席、奢华服饰、天价的商品及包装,以及各种各样变相的奢侈性娱乐、游玩方式,已经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愈演愈烈。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统计,2004 年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者占全国人口的13%,约1.6 亿人,预计到2010年将增加至2.5 亿人。奢侈消费的潮流同样席卷了当代大学生,“消费至上”成为了大学生的一种消费理念,消费主义成为了主流意识形态,而奢侈消费则成为当代大学生自我标榜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的奢侈消费行为及消费的心理动机展开积极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引导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奢侈、奢侈品、奢侈消费的涵义及其特征

奢侈的英文是Luxury,源自拉丁词Luxus。Luxus 原意是指“极强的繁殖力”,但后来演变为浪费、无节制,甚至指放荡。现代社会将其解释为舒适、快乐、昂贵、豪华、稀缺等意。奢侈是个含糊的概念,其含义由不同社会、社会结构、社会文化内涵以及经济条件所决定。在经济学中,奢侈品的概念是指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有一种观点认为,奢侈品是绝对的,比如价值天文数字的名表或红酒;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奢侈品是相对的,几百万元一套的别墅,比尔·盖茨根本看不上眼,但是几百元一顿的必胜客,对很多人来说就是奢侈品消费。奢侈消费是指消费者通过购买豪华、稀缺、昂贵的消费品而追求舒适、快乐的生活享受,并以远远超出社会平均生活水平和平均价格水平的消费形式来表现其消费特征与消费风格。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奢侈消费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的形成和存在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膨胀的消费欲望、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与更高生活水准的心理感受有着直接而必然的联系,同时,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能力的加强、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对奢侈消费带来重要影响。但无论是在哪一种社会背景下,奢侈消费都在几方面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大众消费的显著特征:其一,昂贵性。这是指奢侈品价格及其高昂,一般远远超出社会平均收人水平和社会心理的价格承受能力。如数百万元乃至数千万元的豪华车,以千万元乃至亿元计算的豪宅,以万元计算的服装、饰品、化妆品、食品等昂贵消费品。其二,稀缺性。它表现为奢侈品本身的稀缺与珍贵。与大众消费相比,由于奢侈品的价值与价格极高,因此需求量相对较少,奢侈品的供应量也较少,因此,奢侈品就表现得极为珍贵,正所谓是“物以稀为贵”。其三,符号性。奢侈消费是一种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符号。作为经济价值的符号,它代表的是进入奢侈消费阶层的人士的经济收人水平与经济支配能力;作为社会价值的符号,它代表的是进入奢侈消费阶层的人士的事业的成功、社会地位的提升以及受人们尊重程度的提高。其四,可经济替代性。奢侈品有着巨大的需求弹性,消费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消费实力与能力来选择适合于自己消费水平与社会地位的消费品,因此,消费者对奢侈品消费的选择空间极大,选择的自主权也较大。

二、当代大学生奢侈消费行为的表现

消费社会成为主流社会形态的今天,人们自然会去追求更加舒适、更加享乐,及高品位、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无论人们对奢侈消费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和评价,奢侈消费都有它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大学生奢侈消费的事实也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也不能改变的。当代大学生奢侈消费行为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物质主义导向的奢侈消费行为

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丰富、消费欲望膨胀的时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可避免地带有较强的功利主义色彩,其物质导向性最为明显。它具体表现在吃、穿、用等生活方面的奢侈化,例如,消费高档酒席、食品,追求世界名牌服饰或顶级品牌的香水、护肤品、化妆品,使用各种推陈出新的通讯产品,如手机、电脑等。在收入既定的条件下,在校大学生更倾向于享乐型的消费,而不愿进行精神产品的消费,例如参加一个费用高昂的培训班、进行艺术创作投资、欣赏高雅作品或展出等。对于物质的奢侈消费,大学生往往认为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对于精神层面上的奢侈消费,大学生却认为是有选择性的,并且往往是不值得的。可见,当代大学生对奢侈消费追求的重点在于物质产品,他们持有的是功利的价值观,对奢侈消费是崇拜而又极为现实的。

2、自我意识导向的奢侈消费行为

当代大学生出生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年代,成长于市场、信息、物流一体化的背景之下,他们的消费行为不可避免地遭遇到文化的冲击、国际潮流的诱惑,以及时尚与美丽的蛊惑,他们的私欲无限制膨胀,他们迫切地要展示出一种独特的、个性化的、另类的、标榜性的自我形象,以充分张显出代际之间的差异。奢侈消费让这一切变成了现实,为大学生在诱人的消费世界中找到了一个空间和切入点,为“消费主义”至上理念下的空虚与惶恐找到了诠释的理由,使得“自我”的奢侈消费变得合情合理、不可磨灭、不可复制,甚至在同一时代也具有了排他性。因此,奢侈消费几乎成为当代大学生“自我”与“其他”群体划分的标准,它让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变得千姿百态、纷繁复杂,也让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与评价更加停留于表层和形式。

3、借钱和超前的奢侈消费行为

不管追求什么形式的奢侈消费,其前提都是具有足够的经济支付能力。大学生进行奢侈消费具有时代的压迫性和紧迫感,因此,他们往往是不惜一切努力、甘愿付出一切成本,也要实现自己对奢侈消费的崇拜与向往之心,其结果常常是倾尽了囊中的全部货币,耗尽了家庭所有的供给,甚至把“借钱奢消”当作一种手段,试图解决经济能力不足的现实难题,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走上不法之路。这样的奢侈消费是极为超前的,它不止超出了社会认可的范畴,超出了社会平均的经济发展水平,超出了大学生自身负担经济的能力,也超出了当代大学生原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用未来的钱来夯实今天的奢侈消费行为,意味着大学生将来要付出更加难以想象的代价才能进行弥补,意味着大学生对生产与消费的逻辑性存在着理解上的混乱与迷茫,意味着大学生对财富与幸福观的认识存在偏差与困惑。

总之,当代大学生的奢侈消费行为更多地具有时代赋予的色彩,但是,这样的消费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方向性的错误,找出其中的原由并进行科学的引导才是当务之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