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恶性肿瘤呈现出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但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肿瘤患者的诊疗水平不断提高,治愈率、带病生存期不断提高,同时更加注重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恶性肿瘤一旦被确诊,就会导致一系列的情绪反应,如震惊、否认、焦虑、恐惧、抑郁等,甚至会有自杀的倾向,因此现在医疗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心理学的应用倍受重视。根据癌症患者的心理反应,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护理学知识给予患者更好的护理,使其达到最适宜的身心状态,配合治疗,减轻痛苦,使有限的生命能满足地度过。这一课题值得更多的人研究。
1 资 料
我院 2012 年 1~12 月住院的 120 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 60 例:男性 39 例,女性 21 例,年龄 37~78 岁。肺癌 23 例,胃癌 12 例,食管癌 8 例,盆腔恶性肿瘤 3 例,结肠癌术后 5 例,乳腺癌 9 例;对照组 60 例:男性 41 例,女性 19 例,年龄 37~82 岁。肺癌 22 例,胃癌 11 例,食管癌 13 例,盆腔恶性肿瘤 4 例,结肠癌 4例,乳腺癌 6 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疾病状况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2 护理方法
2.1 对照组:给予常规肿瘤护理,有入院规章制度,病室环境介绍,依据疾病常规执行医嘱和住院一般护理。
2.2 观察组:除了给予对照组的护理,还要给予适当必要的心理护理。
2.2.2 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肿瘤治疗的有效方法有化疗、放疗、手术、内分泌等治疗,我科主要是放疗和化疗。各种治疗都可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疲乏无力、神经毒性反应、脱发、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皮炎等。导致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焦虑、恐惧、自卑感等。针对此现象,护士应采取措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向其讲解治疗用药及治疗的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告知患者我们会采取措施把副作用降到最低,且停药后部分反应会消失。给其讲一些治疗成功的患者事例,建议其看一些励志的书籍、影片等,积极的冥想,心情烦躁时做深呼吸等使其有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2.3 治疗后期心理支持:经过几个周期的治疗,副作用的折磨及疾病仍未得到控制和治愈时,患者会烦躁易怒、心灰意冷、焦虑、恐惧或有自杀念头等。护士要多与患者沟通给予心理疏导,并多给予关怀照顾,告知患者我们会采取其他方案治疗,让患者诉说自己的不适反应与需求,医护人员积极给予处理,减轻患者痛苦。建议患者听听优美的音乐,看喜剧电影,听或看笑话故事,做适量的运动,进而转移注意力。告知患者当代医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只要坚持就有希望,使其有信心继续配合治疗。对于治疗效果好的患者建议其参加适当的社会活动体现自我价值。
2.2.4 终末期心理护理:肿瘤的治愈率是以 5 年、10 年等来算的,大部分肿瘤患者知道自己患病已是晚期,治疗效果很差,所以有的患者生存期很短。死亡的逼近、病痛的折磨使患者身心憔悴、绝望、恐惧,导致有的患者拒绝一切治疗与护理,有的暴躁易怒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等。此时护士更应态度和蔼、语言温和、耐心细致、操作轻柔,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所有合理要求,以减轻患者的病痛和心理负担。给予其安慰、同情、尊重。同时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使患者有被重视感。此外给患者构建一个舒适、安静的病室环境,必要的护理帮助,尽量减轻病痛,使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舒适、安详、有尊严地度过。
3 结 果
观察组:有 3 人治疗无效死亡,且逝去时比较安详;1 人因经济困难中断治疗;9 人顺利完成治疗,出院后随访,生活能自理还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其余患者情绪稳定、乐观,能面对现实,能与人为善正常沟通交流,能够配合各项治疗与护理,坚持治疗。对照组:有 5 人中途拒绝治疗;4 人治疗无效死亡,死前焦虑烦躁明显;3 人在家休养期间自杀未遂;1 人在家开煤气自杀;1 人跳楼自杀;3 人脾气暴躁对医护人员有抵触情绪;5 人完成治疗出院,但随访时了解其担心复发,总认为自己不可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其他能够接受治疗但脾气暴躁、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不完全遵医嘱治疗。
4 讨 论
护理心理学是护士通过耐心交流与沟通,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好地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一门学问。近年来恶性肿瘤呈现出高发病率,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使患者的生存期延长,更注重生存质量。所以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护理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治疗原发病,要延长生存期,要使患者无痛苦,要提高生存质量等。此次实验证明:对肿瘤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可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带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