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许多城市都有这样的现象,医院诊所随处可见,且类别细化,而心理中心、心理治疗室等心理康复机构则需要费心搜索才可发现。从中反映了心理健康在社会上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心理危机带给我们的伤害和痛苦却是显而易见的,发生在云南大学震惊全国的高校恶性案件——马加爵杀人案件,虽然时隔近十年,但血淋漓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今年4月份复旦大学的投毒事件令人惶恐不安;还有全国高校不断发生的自杀案件等,这一桩桩他杀和自杀案件大多数都是因为心理危机没有得到及时地干预和解除而酿成的悲剧。一、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及时性”的含义

心理危机简单的说就是“不想活了”或“不让别人活”。心理危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和解除,生命就“活不了”了。对于心理危机干预,专家解释为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有心理危机的个体或群体的一种短期的帮助行为,其目的是及时对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发生危险的对象提供支持和帮助,使其恢复心理平衡。心理干预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具有其特性,即及时性、迅速性及有效性,心理危机干预的及时性则主要体现在“三早”,即早发现、早干预、早解除。早发现是指对大学生的异常言行、情绪变化等要敏感,关注的对象不只局限于心理问题学生;早干预是指已经发现学生有异常言行、情绪变化等,就要报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早做出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早解除就是指干预要讲求效果,行事果断,避免悲剧的发生。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及时性”的重要性

心理危机好比沸点,如果我们任由温度不断升高,那到达沸点就是必然的事情,除非有意外,然而每个意外出现的几率是极小的,甚至可以排除。但是如果我们在到达沸点之前加一瓢冷水,结果就不一样。所以心理危机干预的及时性有很重大的意义。

案例:湖南某高校生化系的一位男生终日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业几乎荒废了,为此和父母的关系闹得很僵。一天他向他的父母要一台电脑,父母见他如此不务正业,说什么也不给。男生一气之下就威胁父母说,“不给我就去跳楼”。父母恨铁不成钢,“你去啊”。随即男生就从所住寝室的五楼跳了下来,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我们为这个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但更多是对这个事件的反思。男生用这样的行为报复父母肯定是不对的,也反映了他当时的心理状态发生了扭曲,且他的态度很极端。但是他的父母、老师、室友直到他跳下去的那一刻,也没有意识到他的变化,因此也没有及时给予正确疏导与帮助,反而“推波助澜”,成为第二凶手。退一万步讲,如果大家能够早点正视他的心理危机,及时的帮助他,而不是认为不是“好学生”就唾弃他,或许今天会是另一番景象,要知道大部分坏人都是身边环境造成的。也从另方面说明了危机干预“及时性”的重要性。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做到“及时性”的具体措施

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势的严峻,社会竞争的激烈,人际关系适应的困难,家庭经济的压力等等,使得大学生发生心理危机的几率也“水涨船高”,近几年高校频频出现的大学生自杀和杀人事件证明了这一点。危机干预也因此得到认可和重视。各个高校也纷纷建立起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这对高校学生和社会而言无疑是福音。下面笔者就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如何做到“及时性”提出一些建议,以求共勉。

(一)组建“蜘蛛网”

对于这个系统的建立,应遵循“蜘蛛网”规律。

首先,建立一个指挥部(院心理危机研究中心)。指挥部的存在是至关重要,而这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将身负重担和使命,所以必须由一些资历深、经验丰富的心理专接下来我们要在每个系组建一个团体,先选出一个总负责人(系心理专干),他们将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再由他们联手本系各个年级的组长老师,组长老师则负责组织联系本年级各个班的班主任,我们这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就是时刻准确掌握本班同学的心理状态。班主任与学生的这一环是最基础的,但同时也是最至关重要的。如此环环相扣,构成一条主干链,再将系与系之间的主干链互相连接,一张覆盖全校的蜘蛛网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

(二)建立信息链,保证渠道畅通

建立和完善信息链是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正常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建立以信息员、寝室长、学生干部、心理委员专干、学生党员、班主任、辅导员、系心理专干、心理预防和干预领导小组、院心理危机研究中心为基体的信息链,各系信息链积极配合院心理危机研究中心的工作,编织成一张覆盖全院学生的浓密的“蜘蛛网”。创建和完善信息渠道,利用校园网络,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页或栏目,开通QQ、博客、MSN等网上渠道,为学生提供及时、便利、隐秘的心理咨询服务。鼓励有严重不良情绪的同学进行咨询。

(三)提高鉴定能力敏锐性

俗话说好,要想做某事就得先具备做这事的能力。要帮助心理危机者恢复心理健康,首先,我们自己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再者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和干预技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