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也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WHO) 2009年报道, 肺癌居男性恶性肿瘤死因之首位。其发病机制与长期吸烟、长期摄入的饮食情况、严重空气及职业污染、电离物质强烈辐射以及家族基因遗传等原因有关。临床分型: 按整体结构分为周围型、中央型; 按组织结构分为非小细胞型( 包括磷癌B、腺癌C、大细胞癌D、类癌、支气管腺癌、腺磷癌等)、小细胞型(包括燕麦细胞型以及其中间型、复合型)。检查手段主要有磁共振、纤维支气管镜、活检以及痰细胞学检查。
1 人性化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
由于肿瘤患者的特殊性, 人性化治疗肿瘤是延续生命、减轻痛苦、减轻对疾病的恐惧、缓解心理压力、妥善地完成社会义务, 也使患者家属在心理上有一个思想及精神上的过渡, 并得到安慰。
1. 1 增强患者信心 鼓励患者战胜疾病, 以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使他们能够顺利渡过危险期, 消除肿瘤患者恐惧心理反应。患者对孤独、疼痛、亲人分离等恐惧而产生消极情绪, 常因情绪波动、病情进展及抗肿瘤治疗产生不良反应, 如味觉异常、厌食、咽喉干燥疼痛、吞咽困难 。可根据病情需要每天供给高热量流质饮食, 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会发生营养不良, 使患者体质下降, 从而使抵抗力下降导致感染, 甚至发展成恶液质。消除患者思想顾虑, 及时掌握患者心理活动, 耐心解释放化疗的过程、作用及可能发生的反应, 使患者消除紧张感, 从而密切配合治疗, 以取得良好效果。增进人际间心灵沟通, 密切医患关系, 体现人的尊严、生命的尊贵、社会的爱护,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率。
1. 2 平和心态、理智工作 对病情危重、烦躁、情绪难以控制的患者, 医护人员要保持平静、理智、容忍、大度, 说话时放松口吻, 按照对方意愿进行交流, 满足患者的治疗、护理要求, 帮助患者计划未来, 支持患者建立宗教信仰, 以平和心态与患者建立友善关系, 医患关系要融洽, 使患者树立未来的希望, 热爱生活。通过语言感动、行为支持、心理医疗护理等多方面措施, 帮助患者延长生命。
2 肺癌的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 1-3期肺癌通常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3期通常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4期通常以化疗为主。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 通常以化疗为主,辅以手术和(或)放疗。近年来出现许多局部治疗方法可缓解症状和控制肿瘤的发展, 对减轻患者痛苦并延长生命起较大作用。目前, 生物制剂在临床治疗中能增加机体对放、化疗的耐受性, 并能提高疗效。此外, 中医学在治疗肺癌中亦起到协同作用, 并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在巩固疗效、促进机体功能恢复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3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的责任
在临床工作中, 医生应树立癌症可以治疗的信心, 临床上常见带癌生存的病例可以正常生活、工作。因此,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放弃对患者的支持, 要对患者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肿瘤的发展, 减轻患者的痛苦, 并以饱满情绪鼓励患者, 以增强患者的意志及对各种不适的耐受力, 耐心的呵护和精湛的技术可消除患者精神上的痛苦, 也可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 这也是做好肿瘤心理医疗的基础所在。
综上所述, 定期的健康普查对疾病早期诊断和高危险患者具有独特的价值, 建立自我保健意识, 使医疗工作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 这样才能保证患者及时诊断治疗。临床医生应多方面与患者沟通, 切忌将主观意志强加于患者, 要选择好交流的方法、时间、地点, 通过对肺癌患者的心理分析, 了解肺癌患者内心存在的复杂心理反应,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与患者积极主动交谈, 给予相应医疗对策, 消除疾病心理应激而产生的负面效应,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保证生存质量, 缓解病情, 提高疗效。由此可见, 对肺癌患者除了提高技术外, 系统地对肺癌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 正确运用解释、鼓励、安慰、保证、指导、暗示等支持性治疗法, 解决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在临床工作中有着与药物、放疗、化疗同样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