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一种由心理、社会和生物等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心身疾病, 己成为我国三大死亡疾病之一。在CT 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过程中, 患者往往会出现多种心理变化。2005年5月至2010年6月, 我们对5000例冠心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和双源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 在检查前、中、后行心理护理,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检查方法

5000例患者中, 男2488 例, 30-91 岁, 女2512例, 45-8岁。均有心前区不适, 大部分有心电图异常, 361例支架置入术后, 147例冠脉搭桥术后。使用Som atom Sensation 16螺旋CT和双源CT Som atom de finition。M edrad v istron CT Injection system 高压注射器, 配套18G套管针, 均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注射流速45 m l/s, 注射剂总量75-00 m l。检查前询问过敏史并让患者或家属在造影剂知情同意书上签名, 注射前30min常规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 以防快速注射造影剂的副反应。

2 心理护理

2.1检查前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 举止文明, 语言严谨, 介绍整个检查过程、注意事项和要点。耐心仔细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获得患者年龄、病情及不同文化素质的患者对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认识程度。评估不同层次患者的心理状态。心理压力大易产生害怕、恐惧、紧张、焦虑心理, 护理人员应根据情况让患者了解造影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减轻其紧张、恐惧和焦虑心理。使患者练好屏气动作和时间, 消除顾虑, 配合检查。

2.2 检查过程中心理护理􀀁 在摆体位时应关心体贴患者, 边操作边与患者交流, 使患者产生信任感, 感到自己是安全的;进针操作有条不紊, 尽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在注射前耐心向患者说明高压注射器在注射造影剂时可能出现的热感不适,告知患者不要动, 注意屏气提示。

2.3 检查后心理护理􀀁 注射后多与患者交流, 询问是否不适, 嘱患者尽量多饮水, 使造影剂经尿液尽快排出体外。让患者休息30 m in无不适方可离开, 以防造影剂迟发反应发生,可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减轻造影剂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心理反应。

3􀀁 讨论初次检查和年轻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 检查前、中、后行心理护理显得十分重要。

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使用高压注射器, 速度快、剂量大,注射造影剂过程中, 都会有不同程度热感。患者缺乏对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认识与了解, 易产生心理焦虑、紧张、恐惧, 可引起患者内分泌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变化, 丘脑􀀁垂体􀀁肾上腺髓质轴被激活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 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 导致中枢兴奋性增高, 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情绪因素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引起冠状动脉痉挛, 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向血管注射造影剂时, 组胺的释放直接破坏血管内壁, 使血浆中的凝血因子被激活, 引起激肤系统、补体系统和纤溶系统的激活, 从而导致过敏物质产生或释放。在支持常规护理的同时, 要防止情绪波动给检查带来负性效应, 尤其是对于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精神紧张也是诱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重要原因, 强化温馨服务流程, 对患者表达的不适给于理解、关注和安慰, 回答疑问要明确、肯定, 各项操作护理也要及时正确, 增加患者安全感。因此, 心理因素也是导致过敏反应的原因, 可造成血管成像的失败。通过心理护理,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降低患者紧张情绪, 虽不能杜绝不良反应的发生, 但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检查的成功率。

检查过程中给予热心周到的护理, 获取患者的最大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通过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配合检查, 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检查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减少运动性伪影的出现。因此, 做好心理护理应主动与患者交谈, 进行心理沟通, 向患者介绍拟行检查的方法、目的, 可能出现的反应,缓解和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同时, 也要让家属了解检查过程,得到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心理护理已经成为现代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维护患者身心健康、取得最好检查效果的必要条件。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