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口综合征与患者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对BMS 患者进行心理行为治疗是必要的。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心理治疗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副作用却逐渐降低,疗效越来越明显。具体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需要医患间的配合,需要积极寻找患者的负性心理背景因素,进行转移性治疗;还需要向患者介绍一些相关的医学常识,以消除患者的疑病症和恐癌症,鼓励患者摆脱“病人角色”。Lamey认为,如果患者对医生有信心,则治疗成功率可达70%。许多患者往往通过初步的心理疏导治疗就明显好转。
2 认知治疗
Bergdahl等对BMS患者在行口腔治疗后再进行内科的CT治疗,患者的疼痛明显缓解,6 个月后随访,疼痛进一步减轻,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Zakrzewska等对已出版的电子数据库、会议记录和文献目录等进行系统回顾,比较了抗抑郁药、镇痛药、激素置换治疗、维生素治疗以及认知行为治疗,并没有发现明确的有效的疗法。然而有研究表明,认知行为治疗有助于降低症状的强度。陶人川等在对BMS患者进行认知指导时发现,疼痛缓解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他们还发现,在BMS 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除常规药物外(谷维素- 核黄素- 维生素E方案),针对其精神病病因因素实行认知方面的指导,具有一定程度的临床辅助价值。
3 行为治疗
R 等认为,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并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行为举止有助于治疗。
4 药物治疗
在抑郁症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治疗原则是联合应用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在此类文献报道中,大多采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多塞平、丙咪嗪抗抑郁药和氯硝西泮等抗焦虑药物,并认为药物治疗必须正规化和长期化。但上述药物的副作用较大,患者往往难以长期忍受而停止治疗。Grushka等采用氯硝西泮,从低剂量0.25 mg/d 开始,每周增加0.25 mg,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指数从7.0±1.9 降至3.9±3.4,70%的患者有明显疗效。近年来,第3 代抗抑郁药物的出现给抑郁症的治疗带来了福音。李幼华等以氟西汀作为BMS 患者的抗抑郁药物,并联合应用抗焦虑作用较强的如氯硝西泮、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抗焦虑药物,配合心理疏导,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Maina等采用氨磺必利(50mg/d)、帕罗西汀(20 mg/d)和舍曲林(50 mg/d)对患者进行治疗,通过疼痛强度的直观模拟标度尺、汉密尔顿忧郁分级量表、汉密尔顿焦虑分级量表、临床综合印象量表分析发现,BMS 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另外,氨磺必利有较好的顺应性,反应潜伏期亦较短;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初期应用氨磺必利更为有效。
目前国际上已将BMS 列入慢性疼痛范畴,在精神病诊断统计手册以及国际疼痛研究会关于精神病和疼痛分类的两个系统中都将BMS 列入心因性疼痛一类。因此,随着BMS 病因的明确和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治愈BMS 的前景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