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以烧灼样疼痛感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常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体征,也无特征性的组织学改变。BMS 病因复杂,可能的诱发因素有局部、系统和精神三个方面。局部和系统因素是有明确原因的,如血液病、维生素缺乏、牙源性因素、性激素紊乱、炎症等;而精神因素所引起的属于心因性疾病,临床上没有明确的局部和全身原因,常规治疗无效,且持续时间较长。近年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有关精神性心理因素与BMS 的关系以及对BMS 患者的心理性治疗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已取得明显的疗效。

灼口综合征的心理背景因素

近年来研究发现,BMS 的发病存在着某些心理背景因素。Bogetto等发现,72%的BMS 患者在发病前6 个月内存在着一定数量和一定程度的生活事件,并伴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石小新等对5 例BMS 患者进行分析后发现,其中有恐癌症者占27.63%,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紧张者占21.71%,疑病症者占14.47%,离退休后者占13.82%,家庭纠纷者占11.18%,其他包括失业、丧失亲人、婚姻破裂和亲人急病等占11.19%。Bergdahl等发现,BMS 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明显降低,存在着对自己健康的过分关注,敏感性增加。Al Quran采用对照法对32 名BMS 患者和32 名健康者的人格特征进行评估后发现,BMS 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愤怒、敌意、抑郁、冲动和易损性等神经变应性反应。Lamey等在对BMS 患者进行孔径大小感知试验中发现,BMS 患者对直径10 mm以下的孔的盲测感有明显地夸大现象。Lamey等在使用调查表评估BMS 患者包括早期和过去的生活经历的医疗史和社会史中发现,BMS 患者大都有早期的不幸生活经历,并且有明显地焦虑和抑郁。多重对数回归分析也表明,BMS 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恐癌症、胃肠问题和长期疲劳。Soto Araya等在采用t 检验和方差分析对BMS 患者和健康人进行比较时发现,BMS 患者有明显地焦虑和抑郁症状。N 等采用神经精神病学临床评估表对名BMS 患者进行了长达6 个月的随访,发现其中6 名诊断为精神病。G 等在以心理评定量表对BMS患者进行评估时发现,BMS 患者存在包括抑郁、焦虑、适应性和情绪稳定性等心理因素明显的改变。岳玉敏等[16]亦得出同样的结论。李幼华等在研究中发现,大部分患者均有心理背景因素的存在,其中有多虑、多思、疑病症(包括恐癌症)的占38.00%,生活负性事件的占21.00% , 生活问题、夫妻关系长期不和的占16.00% , 工作紧张、领导关系长期不和的占13.00%,神经衰弱的占7.00%,没有明显原因的占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