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促进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创新活动, 大学生可极大地扩展自我认识,增强自觉、自信与自尊, 坚定人生的目标。
(二) 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针对学生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自控能力较差等问题,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强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自我修养教育, 培养学生爱集体、爱劳动, 爱护公物、勤学钻研、心胸开阔的意识和思想, 不以自我为中心, 能替他人着想, 能够正确地推理和判断, 具备思维的独立性, 意志坚强, 富于幽默感等等。
(三) 重视培养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维持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之一。青年时期是人一生中的社会交往活动极其活跃的时期。好交往是青年的社会生活特征。青年人精力充沛、情绪饱满, 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社会活动中去, 并从社会交往中不断丰富社会生活的内容。
(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心理普测显示, 女生婚恋心理问题高于男生,因此, 应进行大学生青春期教育。处于大学阶段的青年, 性生理机能成熟而性心理发展滞后。在这一过程中, 青年大学生对恋爱本质、择偶原则与标准、性行为与性道德等问题的认识与评价正确与否, 将会影响其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建立。因此, 对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