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一篇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可以作为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教学论文写作参考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年轻的大学生应该热情奔放、朝气蓬勃,但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大学生性格孤僻,将心理封闭起来,遭遇到挫折、误解、冷落就可能引发个人的迷茫、抑郁甚至暴戾等。于是有人选择自杀,因为丧失了生活信心;也有人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伤害他人,因为刹那间的爆发使之丧失了冷静与理智。面对日益显现的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导致犯罪的现象,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如何引导大学生心理走向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2003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一名男生从第4教学楼6层跳下;2004年3月北京林业大学一名女研究生在宿舍上吊自杀;2005年12月贵州省某高校一名女生从6层跳下,2006年6月贵州省某高校一名女生服毒自尽⋯⋯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

心理学研究认为,心理障碍主要是由于个体对环境的刺激不能适应,不能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以取得与外界平衡而产生的。近年来,由于社会竞争加剧,生活压力加大,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生,他(她)们文化程度高,自我期望值高,倍受社会瞩目和期待,但尚处于成长阶段,特别是他(她)们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当他(她)们在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中一旦遇到冲突和挫折,少数同学往往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就容易产生愤怒、沮丧、固执、压抑等不良情绪,以及出现攻击、退缩、冷漠、推诿、幻想、逃避等消极行为,这些现象在高校中越来越突出。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培养合格的人才,必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嘲

在调查中目前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有多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①人际交往问题;②感情问题;③学业问题;④生活适应障碍;⑤就业压力。其中人际关系、就业压力是困扰当代大学生的主要问题,但是感情问题所造成的危害也比较严重。

2.1 人际交往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都非常疼爱,生活上娇生惯养和学习上一帆风顺,使他(她)们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一旦进人大学,面对新同学、新朋友,不知道怎么相处,有很多学生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有的学生表现出很自私、敏感、烦躁。还有的学生因为性格原因,在同学中不被理解,遭遇排斥,其中有部分学生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苦闷、粗暴、愤怒、压抑、不能吃亏等心理倾向。比如有位同学和他的女朋友从校门口进学校,旁边有三位体育专业的同学看见了,他们就一涌而上,就给那男生打了,年级辅导员问这三位同学,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理直气壮的说,我们看不惯他的言行,看不惯他的傲气。

2.2 睛问题大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期,思想感情较为活跃,对异性的渴求尤为强烈,但由于缺乏经验和处理恋爱问题的能力,常常会为感情纠葛而产生焦虑情绪,造成学习成绩急剧下降,陷人感情漩涡而不能自拔,甚至产生毁容、自杀等心理危机;另外在性与恋爱上,开放的校园使性与恋爱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话题,一些学生难以把握自己,一旦出现问题可能走向极端。

2.3 学业问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学习上,由于从紧张的高考中脱颖而出,许多大学生到了大学就想放松一把,而昔日的高才生走到一起,部分学生没有了往昔的优势,学习压力增大,于是就出现厌学、考试焦虑、考试作弊等现象。

这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来源网络,本站将不断提供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与需要者分享。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找到一篇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可以作为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教学论文写作参考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

大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年轻的大学生应该热情奔放、朝气蓬勃,但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大学生性格孤僻,将心理封闭起来,遭遇到挫折、误解、冷落就可能引发个人的迷茫、抑郁甚至暴戾等。于是有人选择自杀,因为丧失了生活信心;也有人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伤害他人,因为刹那间的爆发使之丧失了冷静与理智。面对日益显现的由于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导致犯罪的现象,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如何引导大学生心理走向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2003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一名男生从第4教学楼6层跳下;2004年3月北京林业大学一名女研究生在宿舍上吊自杀;2005年12月贵州省某高校一名女生从6层跳下,2006年6月贵州省某高校一名女生服毒自尽⋯⋯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

心理学研究认为,心理障碍主要是由于个体对环境的刺激不能适应,不能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以取得与外界平衡而产生的。近年来,由于社会竞争加剧,生活压力加大,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生,他(她)们文化程度高,自我期望值高,倍受社会瞩目和期待,但尚处于成长阶段,特别是他(她)们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当他(她)们在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中一旦遇到冲突和挫折,少数同学往往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就容易产生愤怒、沮丧、固执、压抑等不良情绪,以及出现攻击、退缩、冷漠、推诿、幻想、逃避等消极行为,这些现象在高校中越来越突出。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培养合格的人才,必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嘲

在调查中目前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有多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①人际交往问题;②感情问题;③学业问题;④生活适应障碍;⑤就业压力。其中人际关系、就业压力是困扰当代大学生的主要问题,但是感情问题所造成的危害也比较严重。

2.1 人际交往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都非常疼爱,生活上娇生惯养和学习上一帆风顺,使他(她)们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一旦进人大学,面对新同学、新朋友,不知道怎么相处,有很多学生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有的学生表现出很自私、敏感、烦躁。还有的学生因为性格原因,在同学中不被理解,遭遇排斥,其中有部分学生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苦闷、粗暴、愤怒、压抑、不能吃亏等心理倾向。比如有位同学和他的女朋友从校门口进学校,旁边有三位体育专业的同学看见了,他们就一涌而上,就给那男生打了,年级辅导员问这三位同学,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理直气壮的说,我们看不惯他的言行,看不惯他的傲气。

2.2 睛问题大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期,思想感情较为活跃,对异性的渴求尤为强烈,但由于缺乏经验和处理恋爱问题的能力,常常会为感情纠葛而产生焦虑情绪,造成学习成绩急剧下降,陷人感情漩涡而不能自拔,甚至产生毁容、自杀等心理危机;另外在性与恋爱上,开放的校园使性与恋爱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话题,一些学生难以把握自己,一旦出现问题可能走向极端。

2.3 学业问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学习上,由于从紧张的高考中脱颖而出,许多大学生到了大学就想放松一把,而昔日的高才生走到一起,部分学生没有了往昔的优势,学习压力增大,于是就出现厌学、考试焦虑、考试作弊等现象。

这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来源网络,本站将不断提供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与需要者分享。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中国心理学家网]

2.4 生活适应障碍

从高中进人大学时,对大学怀有美好的憧憬,把大学生活想象得十分完美,觉得大学就是人们常说的“象牙塔”,然而进人大学后却发现自己的想象与现实反差那么大。比如有的学校学生学习

环境较差,食堂伙食质量不高,寝室拥挤不堪;另外部分学生对专业的期望值较高,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对专业的了解和教师的原因或学生自身学习方法不当,感到学习的收获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甚远;有的同学将个人追求的目标定位太高,当他(她)发觉自己所学专业和分配现实与理想中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大相径庭时,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焦虑和烦恼。他(她)们对自己的能力、才华和未来往往充满自信,普遍存在着忧虑感,当各地“尖子”汇集在大学以后,他(她)们各自的优势不再突出,学习成绩不理想,生活条件不好等,进而产生失落、忧虑、自卑、紧张,陷人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困惑之中。

2.5 就业压力问题 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非常残酷的就业市场竞争,给在校大学生带来新的压力,大学生为了找一份满意的工作,给自己制定了更高的目标,比如: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等,这些繁重的学习任务,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很容易产生忧虑、焦虑、自卑、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就表现出来。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相应的解决对策也不应是单一的。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何及早疏导、干预、防患于未然,塑造大学生健全的心理,这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

3.1 用科学、实效的方法正确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自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用科学、实效的方法来正确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以科学的态度,按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发展特点开展活动;其次,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要正确运用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采用科学方法、手段及技术,积极主动的干预学生成长;再次,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遵循一般的教育规律,又要考虑个体的差异,按学生的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和实施。

3.2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个体的心理发展必然要受个体认识、思想的影响和指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能指导人们心理健康的发展,而健康的心理又是人们正确思想形成的基础。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德育工作可利用心理学先进的理论与方法,增强道德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借助于德育途径对学生实行“价值干预”,在意识层次上提高学生的

认识,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3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全过程问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专职心理辅导人员的工作,而是整个学校的工作。因此,高校领导要从全局出发,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主体,全员参与的工作体制。每位教职员工都应有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和意识,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在学校、管理和服务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

工作。

3.4 加强心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开展心理咨询活动①加强专职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②建立相应的心理咨询室,专职人员对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发展、情感、择业等各种问题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指导、帮助,可以通过心理专家个别交谈、团体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心理信箱、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心理测试等,通过多种形式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3.5 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全程跟踪,经常和家长进行联系,及时和家长沟通,一方面反映学生在校情况,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以及与家人的交流,这样能更准确地、及时的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家长携手共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胡晶.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田.皖西学院学报,2004,20(4):133~135.

[2] 刘民瑛.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13—17.

[3]腰秀平,张大均.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走向忉.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18(5):9—11.

[4]孙俊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6):94—95.

[中国心理学家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