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心理学中关于意识形态研究的介绍( 一) 意识形态的内涵

“ 意识形态” 一词源于两个多世纪以前的欧洲, 其内涵经历了多次发展。不同的学者对意识形态的理解也不同, 意识形态的内涵也随之变得复杂。我们认为, 意识形态是一种思想观念体系, 这个体系包含价值理念、政治信仰、理想信念, 且能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阶级或政治集团的根本利益。社会中往往存在多种意识形态, 且这些意识形态可同时并存于某一特定历史阶段, 不同的意识形态分别处于主导与支配、非主导与边缘地位。

( 二) 意识形态研究中的批判和价值中立两种取向

意识形态研究存在批判和价值中立两种取向。一方面, 大量的研究者对意识形态持批判取向与观点: 自法国政治家特拉西提出“ 意识形态”后, 拿破仑对其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这使得原本“ 思想的科学” 沦为“虚幻的形而上学” ; 针对德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根本上的颠倒本末, 马克思与恩格斯就起虚伪性进行了批判, 并指出了产生这种虚伪性的根源一一社会存在, 这为后期研究者提供了出路; 自马克思、恩格斯之后, 学术界从未停止对意识形态的批判, 例如, 一是部分学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学说进行研究且指出忽视意识形态领导权是直接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二是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真理就意味着丧失阶级意识和阶级利益, 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 并认为意识形态没有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衰落, 相反意识形态以更为强大的力量支配着人们的思想; 曼海姆、奇洛克等人也从各个角度对意识形态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批判。另一方面,还有大量旨在从中立角度对意识形态进行研究的研究者, 这类研究对意识形态持中立态度。任何一个社会都具有主流意识形态, 这种主流意识形态往往以中立的姿态出现, 凡是与这个中立意识形态不合的其他意识形态都被冠以“极端”的称谓。福柯就曾对意识形态的中立性进行阐述, 明确表示意识形态的中立性与本国意识形态的整合有关, 意识形态整合越完整, 国家的中立性越强; 社会各团体、组织将影响社会意识形态的中立性, 主流、主导性意识形态往往会影响民众, 使社会其他团体或组织中的人都具有与起支配作用的意识形态相同、相类似的想法; 一旦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具有相类似的想法时, 意识形态的中立性就会转化成葛兰西所说的霸权。

二、意识形态中政治态度的维度

( 一) 传统的单维度左一右维度取向

政治态度是社会成员的一种心理倾向, 这种倾向主要针对政治权利与权力及其形态而言, 具体表现为赞同或反对政治权力、政治权利与政治制度。政治态度由政治认知、情感与动机组成, 体现在政治意识、政治价值与政治信仰中。所以, 政治态度集中表现在政治观念与政治主张中, 广泛存在于社会存在。意识形态中政治态度的传统维度为单维度, 即从左一右维度对意识形态进行分析与研究。根据政治主体的不同, 我们可将意识形态按照个体、社会、国家三个政治主体与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四个要素进行匹配。我们也可以从政治客体的角度对政治态度进行分析, 即将政治、经济、文化与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保守主义进行匹配, 从而得出政治态度的一般性区分。在此基础上, 我们还可以从政治主体与政治客体两方面出发, 对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保守主义的政治态度做出更为充分的说明。这种区分维度可以称为单维度, 即左-右维度取向, 非此即彼的态度为意识形态的谱系分类奠定了基础。

( 二) 多维度模型取向

不同意识形态、政治态度的比较一般从积极、消极两方面进行, 但更为深入的研究则可按照左、中、右的层级进行分类。早期的左右划分主要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人们的政治立场, 即按照政治立场与态度的不同, 分别坐在议会的左边与右边。这种划分具有其积极意义, 但其所带来的问题也十分明显: 左派或自由派为推行政策, 更倾向于中央政府的角度调整资源分配, 从而实现福利倾斜倾向; 右派与保守派则反对中央政府干预经济, 但不否认集体权威。为更有效地推动政治态度的维度分析, 我们可充分考虑各种政治意识形态的积极性, 将各种政治观念、政治制度与政治态度区分开来。为此, 范德伯克、索巴本则从左、中、右三个角度对意识形态下的政治态度做出区分, 从而建构起相对完善的多维度模型取向。另外, 还有人从自由、平等、秩序三个维度出发, 将自由主义者、共产主义者、保守主义者、自由至上主义者同时纳入到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中。

( 三) 单维度和多维度模型的调和取向

多维度模型与单维度都存在一定的弊端, 即难以快速、全面地认识意识形态中的政治态度。所以, 我们主张在单维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多维度模型, 为意识形态的演变与发展奠定基础。一方面, 分别从政治观念、政治主张两个维度出发,对意识形态下的政治态度进行分析。另一方面, 从政治观念出发, 设立增加经济自由、增加社会自由两个维度,将社会主义、自由主义、自由至上主义、保守主义、权威主义、无政府主义纳入其中, 综合分析政治观念各维度; 将政策、价值、意识形态整合起来, 建立健全意识形态一价值一政策的互动模型。

三、结语

政治心理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 意识形态是其重要研究内容与主题, 探索意识形态的各要素对推动政治心理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抓住意识形态的本质, 不断探讨意识形态中的政治态度, 从而构建相对完善的认知模型, 完善意识形态的研究体系。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