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蒙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蒙医药学是心身统一主体性哲学思想指导下,综合运用法、理、方药,以确保心身康灵的生命科学。人文关爱是蒙医药学的根本特质。
传统蒙医药学是一个整体,蒙古语称“药”为“额莫”,称“医生”为“额莫其”,将“额莫其”译为“投药者”“执药者”。
蒙医药的专业分工开始于20 世纪70 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蒙医药这个跨接多学科领域的民族医药,其心理医学内容已较完善和成熟,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4 世纪的《饮膳正要》记载: “善摄生者、薄滋味、生思虑、节嗜欲、戒喜怒、惜元气、简语言、轻得失、破忧阻、除妄想……”指明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的关系; 18 世纪的《四部甘露》也对心身疾病进行分类,并明确阐述病因、病机的关系。所以传统蒙医理论把疾病的根源归纳为贪、瞋、痴。按现代理解方式可以解释为———病由心生,没有心理因素的疾病是没有的,良好的心态和性格特征会对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把性格特征分为“赫依型”“希日型”“巴达干型”等。不同的性格特征对机体和心理的影响而诱发不同的疾病,如“赫依型”性格特征的人,易发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了解和掌握这些心理致病因素的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对情志波动、心理异常的调理及养生保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蒙医心理的研究与临床实践,进年来受到普遍重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大,人们的心理致病因素不断增加,情感挫折、抑郁、焦虑、狂躁、失眠等方面的心理障碍增多。蒙医心理学对其心理诊断、治疗方法、养生思想、医患关系和医德要求都有具体、系统的表述及应对的方法,且疗效显著。
2 蒙药的心理效应
蒙医诊疗措施之一是药物干预,药物本身具有补偏救弊,调理气血、阴阳的药理作用外,其疗效的发挥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医患之间充分沟通,体贴入微的人文关怀,建立相互信赖的医患关系,使患者从精神层面释然。在患者的心目中蒙药是“圣灵之物”、“心灵之汤”,对患者机体、心灵的创伤有极大的抚慰作用。服药时神情极为虔诚,这是除了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外,对医生所投方药从名称、色泽、包装、说明书等方面,患者在视觉、嗅觉上感到心神愉悦,这些蒙药外延的人文信息,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从而使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理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在高血压、神经衰弱、溃疡病和一些慢性病的治疗,尤为明显。在一些情况下,心理作用甚至可替代其他药物作用,虽然药物的心理效应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患者对医生所投药物的信任感、依懒性和接受药物的体验及外界的暗示,甚至药物的名称、剂型、包装、产地、价位都可能影响药物的心理效应。比如很多人认为价格高的药比价格低的药好,进口药比国产药好,年老医生比年轻医生开的药好,看重药物的产地、生产企业知名度、外包装、说明书、副作用等。
蒙药从药材、方剂的命名初始就考虑到所要表达药物的主治、功能、剂型与方药名称的连贯统一,贴切生动、寓意深刻、简洁流畅。是蒙医药学人文思想的生动体现。蒙药的特色优势除天然、绿色、组方、炮制方法的独特之处外,方药表达的人文信息,色泽鲜艳的丸剂、沁入心脾的芬芳、系统详细的说明书、精美的包装所产生的视觉、嗅觉效果,能迅速提升蒙药的心理效应,从而产生理想效果。仅以经典方药“如意珍宝丸”为例,诠释方药内涵与外延的人文精神,该方药功能安神镇静、舒经通络,除黄水、清肝热。由牛黄、珍珠等20 多味名贵药材组成,对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骨关节病、调理亚健康及老年病的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以此说明蒙药每个方药的名称、功效、剂型、包装所投射出的蒙医人文思想的闪光点,是蒙医药文化的软实力。
蒙医院不仅仅是为病人提供临床诊疗服务,而且要提供心理、精神、社会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蒙药药企不仅仅是生产方,而且要不断提升蒙药的心理效应,拓展蒙医药文化功能。
蒙医药核心价值的体系,对生命、健康、疾病的认识与理解,从精神、行为、物质层面,提炼蒙医药文化精神实质。我们要具备国际市场眼光,树立蒙药大品牌意识,建立知名企业,创制蒙药高端产品,延伸产业链,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