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心理学是运用进化论整合心理学的一种尝试,其目的是用进化的观点来理解人类心理或大脑的机制,认为外显行为需要潜在的心理机制,而人格本质就是人类在适应环境过程中形成的习惯性行为系统和一系列适应性心理机制的集合,通过自然选择的进化是唯一能够产生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过程。此外,该理论认为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在此过程中始终遵循着其自身结构和机能是否适应生存环境而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基本原则进行的。进化过程保证了人和动物在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上的连续性和发展性,在人类自身上,这些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表现为可以反映人类本性及其内部个别差异的人格。以进化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为指导,对人格研究的焦点进行分析、整理,可以为我们解释人格的本质和机能提供新的视角。一、人类本性
(一)人性的起源和目的
进化心理学认为,所有物种(包括人类)都有一种能被描述出来并加以解释的本性,对人类而言,即人性。此人类共有的属性,产生于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进化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产物——适应,是一种通过遗传获得的、能够稳定发展起来的特性,它能帮助个体解决人类面临的两大适应性问题——生存和繁衍,从而达成人性的目的。而人的心理机制就是在解决这两大类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演化形成的,能成功解决适应性问题的心理机制就会被留下,相反,则会被淘汰。也就是说生殖和繁衍的压力与适应是心理机制进化的核心动力,自然选择则是心理机制进化的内在机制,通过自然选择之网的心理机制就构成人性的核心单元。
(二)人性的核心成分:进化心理机制
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是指一组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历史中帮助个体解决了反复出现的适应性问题的信息加工程序[3]。根据进化心理学创始人D•M• 巴斯对进化心理机制特性的阐述,进化心理机制作为一组加工程序,其运作遵照“信息输入——决策——信息输出”的方式进行。首先,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只能对无限、潜在输入信息的特定的、一小部分进行加工,也就是说心理机制的激活需要特定的信息线索,所获得的输入信息能够向有机体预示它正面临的问题。其次,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根据决策规则将输入信息转换成输出信息。决策规则是由“如果,那么”指令所组成的一套程序,其作用是使有机体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策略。最后,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将信息输出,输出的结果可能是生理活动或其他心理机制所需的信息,也可能是外显的行为,所有这些都指向特定适应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也是进化心理机制的功能所在。
二、个体差异:心理机制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进化心理学认为,万物皆有本性,而本性各不相同。不同于其他物种,人类具有演化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进化心理机制,这是人的共性;就不同人类个体而言,他们的人格和心理也存在差异。进化心理学认为,人格的个体差异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心理机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每个个体在生命早期所处的环境不同,经历的事件也存在差异,所以尽管个体拥有相同的进化心理机制,但是早期的生活环境会引导个体采取相应的、不同的策略。根据这种观点而言,每个人的指令系统都存在两种或者多种不同的潜在策略,个体选择哪一种策略取决于他所处的早期环境,换句话说,正是早期的经验促使个体锁定了某种策略,而排除了其他策略。因此,早期经验所导致的个体差异,其实是在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的基础上,个体采用不同的策略来应对环境提出的适应性问题所产生的适应性结果。
三、择偶偏好的性别差异
进化心理学认为,男性和女性仅仅在某些领域存在差异,如择偶偏好,这些领域的差异是由于男女两性在进化历程中面临的不同适应性问题导致的。
男性面临的两大适应问题包括(一)如何辨别有高生育能力和高繁殖价值的女性——能够成功养育后代的女性。男性作出判断的标准就是依据体现女性生育能力的线索,包括年轻和健康、外貌和身材两个最重要的方面。(二)如何保证女性生产的后代确实是自己的而非其他男性的。男性会在择偶过程中注重寻找潜在配偶身上可增加父子关系可信度的品质——忠贞,对女性忠贞线索的敏感识别有助于男性避免无法成功繁衍后代以及把资源浪费在其他男性后代身上的灾难。
如何选择出能够为自己带来繁殖收益的配偶是女性面临的最重要的适应性问题,因此女性更加偏好男性身上具有适应价值的特征,包括丰富的经济资源、好的经济前景、较高的社会地位等最显著的、直接可辨的线索。她们还要求男性具有勤奋、有抱负、可靠、情绪稳定等品质来保证她们能不断索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