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指挥心理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它不同于单纯的合唱指挥课程, 而是结合了合唱指挥与心理学, 通过指挥的心理特征来建设一个合唱团队。一、合唱指挥心理学概念
(一)合唱指挥心理学基本定义
合唱指挥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依托对合唱指挥心理活动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的学科。合唱指挥心理学源于合唱指挥的表演实践, 最终又服务于合唱指挥的表演实践中去。因此,合唱指挥心理学是合唱指挥艺术与心理学原理的有机结合。
从唯物辩证主义的角度分析, 心理的实质是一种脑部活动, 是客观现实通过人脑的反应。从这个层次来看,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范畴。而合唱艺术从广义上来看又是一门社会学科。因此要深入研究合唱指挥心理学就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与社会学研究。合唱指挥心理学是从音乐心理学中分化出来的学科, 是合唱艺术与心理学原理融合的产物。是一门理论性极强,应用广泛的科学。
(二)合唱指挥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合唱指挥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依托对合唱指挥心理活动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的学科。合唱指挥心理学源于合唱指挥的表演实践, 最终又服务于合唱指挥的表演实践中去。其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合唱艺术活动心理。合唱指挥方式的多样性, 决定了合唱指挥的心理活动必然也是丰富多样的。合唱指挥心理学也是对这些合唱中间的规律及其变化进行研究。第二,合唱者心理。不同的合唱者的心理特点是不同的, 对于合唱者自身的协调感、均衡感等进行研究。第三,指挥者心理。这是针对指挥者心理进行研究的。
二、合唱指挥心理学的现状
(一)理论上的研究不足
合唱是声乐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的学习、演唱是一个复杂的演绎过程。合唱综合了声乐技术, 声乐心理素质以及艺术修养等多方面要素的艺术表现形式。由此可见,合唱不仅仅是停留在技术技巧上的演绎过程。心理素质的培养对于合唱艺术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要学习好合唱必须做到内外兼修, 在掌握基本技巧的同时, 不断提高合唱指挥的心理素质。由此可见,合唱指挥心理学在合唱指挥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目前对于合唱指挥心理学的重视程度的情况虽然比以往好转, 但是作为一种薄弱的学科, 研究的成果还是很不足的。这让合唱指挥心理学就像一条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一样, 随时会出现理论研究不足的情况。
(二)实践与理论结合不够
目前对于合唱指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中,主要以文本的形式存在。这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对于实验以及具有实践意义上的研究是很缺乏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对于合唱指挥心理学的文献价值以及理论转化到实践中, 真正的去有益于一个合唱团队的建设, 以及学生从中得到经验。
(三)高校的重视不够
高校的声乐专业的教学一直都是将技巧放在最重要的地位的, 而心理学的角度往往是学校忽视的一个方面, 这也是我国学校教育的特点。再加上没有系统学习心理学的学生可以通过技巧取得很好的成绩, 所以高校相关音乐专业并没有将这门课程放在重视的范围内。
三、发展合唱指挥心理学的策略
(一)加强对于合唱指挥心理学的研究
我国教育部门应该组织相应的专家学者对于合唱指挥心理学这门科学进行系统的研究, 并为这项研究创造良好研究环境,只有得到强大的支持,这项研究就能有更好的研究成果。
(二)指挥与合唱队员的良好互动
通过对于指挥中的心理文化、语言文化、审美文化以及情感文化进行一个很好的把握, 于此就能对于一个作品进行很好的理解, 并从而与合唱队员进行很好的交流, 达到整个团队形成一个整体的效果。指挥作为一个团队的灵魂所在,需要有很好的语言能力,不仅能够通过语言讲解出来, 还有让合唱队的人都能够心领神会, 这才能达到很好的互动效果。
(三)加强合唱指挥心理学课程的地位
高校对于技巧的重视胜过了对于心理的重视,这是普遍现象。但是指挥心理学确实也是一个合唱团队中不可缺少的所在, 技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很好的成绩, 但是这从音乐学上来讲并不是完美的。只有把握了合唱的整体的心理状态才能够使得一个团队唱出更出色的歌曲。
四、结语
对于我国自身的合唱心理学体系的建立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掌握合唱心理学的知识对于老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对于自身于音乐理解提高了一个层次。合唱指挥心理学是近些年来才兴起的新学科,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对于今后的研究需要学者们继续探索。合唱心理学的研究亟待一次大的飞跃, 才能跟上音乐指挥相关的研究领域的步伐。合唱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合唱指挥艺术理论, 合唱指挥教学等方面具有指导性作用, 同时能够帮助合唱指挥提高专业技能和表演水平。从合唱指挥心理入手能够提升合唱作品的艺术诠释。由此可见,合唱心理学的研究能够推动整体合唱艺术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