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理论及应用学科,涉及认知、情绪、人格、人际关系等诸多领域,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心理学研究,一方面可以从大脑运作方面来解释个体的行为特征,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对个体心理情况的把握采取恰当的方法,引导个体行为走上预期轨道。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形成于十九世纪的欧洲,二十世纪初引进中国,并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步入繁荣发展时期,现已成为高校必修课程以及优先发展的基础学科之一,在社会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很多教育培训机构都强调要依照学员的心理情况有针对性地辅导,汽车驾驶教学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例。在汽车驾驶培训教学过程中,学员的心理情况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行驶安全,这就要求教练员不仅应当具备过硬的驾驶知识、操作技能和教学经验,还应当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够妥善应对各种教学状况,采取果断而有效的措施,维护教学现场秩序,保障学员人身安全,确保最大程度地将驾驶技能传授给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由于各位学员的心理情况各不相同,因此,教练员应当迅速掌握每一位学员的心理特点,为他们量身打造适合其内心状态的教学计划和培训方案,使每一位学员都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较快地习得驾驶技能。一、根据学员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心理学家将人类的性格分为两大类,即内向型与外向型。内向型性格的人不擅长或者不喜好人际交际,喜欢独处,对于事物的体验和看法不愿与他人交流,并且常常将外物与自己的内心联系起来,体现出多愁善感的一面。同时,这类人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做事情有条不紊,凡事求稳不求快,大多数情况下愿意妥协。但是,内向型性格的人在反应速度和思维节奏上往往较慢,应变能力较差,为人处世方面缺乏自信,一旦遇到问题就陷入慌乱之中不知所措。在汽车驾驶技能学习过程中,内向型学员通常独自一人学习与训练,不断思考驾驶原理及驾驶方法等,但遇到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也不愿与教练和其他学员交流; 驾驶操作上出现问题时,他们会感到异常窘迫,甚至不愿意继续学习下去; 行驶过程中,他们不敢增速,在项目考核过程中容易紧张,对突发状况不敏感,不知如何应对,等等。而外向型性格的人恰恰相反,他们乐于人际交往,善于交谈,开朗活泼,愿意接触新事物,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遇到突发情况时反映敏捷,信心十足。但是,外向型性格的人不善于思考,内心体验过程薄弱,思想情感波动较大,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行为受情感起伏的影响很大。在汽车驾驶技能学习过程中,外向型学员通常乐于与教练和其他学员交流,掌握技能的速度较快,不过他们胆大而不心细,经常盲目加速、跟车过近,对待相关知识总是持有一种急于进取的态度,一项技能还未完全把握就跳向另一个技能的学习中去,导致在每一个项目上,都呈现出一种似懂非懂的“半成品”状态。真正行车过程中,他们还易于出现超速、占道、抢道、不文明礼让的行为。
针对学员的不同性格特征,教练员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对于内向型学员,教练应当注重加强自己与学员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主动询问他们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进行一对一加强教学。在日常考核过程中,教练员应当体谅他们比较脆弱和敏感的内心,不当众批评学员,减轻学员的心理压力,鼓励学员积极尝试、大胆实践,暗示他们出错并不可怕,找到原因并及时纠正才是应对错误的最好方法。在行驶练习过程中,教练要鼓励他们适当提高速度,增强自信心,加强练习次数,行车时不必高度紧张,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意突发状况,并在恰当的时候对他们予以表扬和赞美,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欢快的情绪中习得知识。同时,教练员还应当将内向型学员积极融入集体,为他们组建各自的学习小组,促进他们与其他学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对于外向型学员,教练员应当紧抓基础练习,让学员在反复的基本技能训练过程中牢固掌握驾驶知识,并定期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内心感受进行总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另外,教练员应当特别注意提高外向型学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典型案例教育他们不能盲目加速,让“安全第一”、“文明驾驶”的思想根植于他们的内心。并且,由于外向型学员容易自满甚至盲目自大,教练员对他们的表扬要适度,对于他们因粗心大意或盲目加速等造成的错误则要给予严厉指正。
二、根据学员的气质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气质”是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人类在情感、认知、行为、言语中的特征总和,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不同气质的学员在学习心理和学习能力上都有较大差异,教练员应当以最快的速度认识到这些差异,根据学员的不同气质特征,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
( 一) 多血质。多血质学员性格外向、活泼机灵、积极好动、喜欢人际交往、应变能力强,但是他们的情绪起伏较大且频繁,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兴趣爱好也不甚稳定。对于这类学员,教练员应当督促他们多加练习,不能“见异思迁”,要在完全掌握一项技能以后,再移步另一个技能的学习,在驾驶时要全面集中注意力,避免漫不经心的状态,逐步养成专一、扎实、稳健的精神。
( 二) 胆汁质。胆汁质学员也属于外向型人群,他们率真热情、性格倔强、反应迅速、胆识过人,但是情绪急躁、易于冲动,容易与人发生争执,有的还会产生斗气厌学的心理。在培养这类学员时,教练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与坚韧精神,努力提升他们的忍耐能力和细心程度,教学过程中应当以讲解、说服为主,对他们的批评和指正要适度,保证他们处于一个温和、舒适的学习氛围之中。
( 三) 粘液质。粘液质学员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善于忍耐、情绪内隐,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正确对待并虚心接纳教练员的指导和批评,在驾驶时专心致志、遵纪守法、有条不紊,行车过程比较稳健,可以恰当地应对多种交通问题。但是这类学员反映较慢,驾驶行为不够灵活,技能提升较为缓慢。对于这类学员,教练员应当采取“求稳不求快”的策略,耐心地为他们提供指导,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去吸收和消化所学知识。在他们掌握了相关驾驶技能以后,教练员可以适当地要求他们加快动作、提高车速、缩短反应时间。另外要注意这类学员对教练员的批评和指正非常重视,过多的批评会造成他们的心理负担,甚至令他们产生恐惧心理和厌学心理,因而对他们的批评指正也要适度。
( 四) 抑郁质。抑郁质学员也是内向型人群的一种,他们内心细腻、体验深刻、善于观察,易于察觉到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但与此同时他们性格孤僻、沉默自闭、犹豫不决、孤僻恐惧、焦虑不安,抗打击能力与抗挫折能力都极差。对于这类学员,教练员应当多加关心与爱护,帮助他们融入集体,增强他们与其他学员的互动和交流,在实地训练时不宜公开批评他们,而应当鼓励他们多加练习,提高他们克服挫折的信念与能力。
三、根据学员的性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
除了性格和气质以外,性别也是影响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元素。一般而言,男性学员大多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学习能力、操作实践能力、抗挫折抗打击能力等,对于新事物具有较大的热情,愿意冒险、乐于挑战,敢于尝试新项目,能够迅速掌握驾驶方法。但是,男性学员往往不愿意进行单调的基础技能培训,忽略交通法规及安全驾驶规章的学习,对安全教育不予重视,很容易出现超速行驶、冒险超车、违反交通安全法规的状况。所以,教练员对待男性学员,应当无一例外地强调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严格进行基础技能培训,对不听劝告而冒险行驶的学员给予严厉批评。女性学员与男性学员恰好相反,她们之中大多数都遵纪守法、行车谨慎、温柔细心,喜欢钻研业务知识,乐于反复进行基础技能训练,但是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学习驾驶初期无法独立完成考核项目,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也较差,并且“面子”情结较重,受到批评后总感觉下不来台,极容易伤到自尊。所以,对于女性学员,教练员应当以鼓励为主,多加示范,给予她们更多的练习时间,循序渐进,注意培养她们镇定、勇敢的心态,提升她们独立驾驶的自信心,批评指正要以建议的口吻表达或私下进行,让女性学员在温和愉快的氛围中完成驾驶技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