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遗余力用加法,让职工享受快乐1. 多层扫描用加法,加出信息全方位。掌握信息是了解职工心理状况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实施三大载体,全面了解心理信息。为1179 名职工配发了《员工日志》,每日填写。填写内容有三部分:《我的今天》主要书写今天所做的事,《我的同事》主要写同事变化和同事所做的事和风险点遵守情况,《我的感悟》主要写工作和学习。日志由员工个人每天填写,为避免员工之间因查看而导致矛盾或者填写不真实,每月由党支部书记抽查;为98 名班组长配发班组工作日志,每天由班组长填写员工当班表现,班组长日志由党支部书记抽查;在党支部实施《心理工作档案》,用360 度圆角扫描心理信息。对每月收集员工信息逐条分析,研究每名员工的思想状况、报告和下步措施。形成了以员工为塔基、以班组为塔体、以党支部为塔尖的“宝塔”式信息管理。

2. 五分法梳理用加法,加出关爱无死角。采取“五分法”查摆心理变化,对职工心理动态实施“24 小时掌控”。即:分岗梳理,分类梳理,分问题梳理,分段梳理和分级查控。重点抓好九种人思想上的管理:受过处分的“过失人”;家中遇红白事的情绪“异常人”;伤病缠身的“脆弱人”;情绪浮躁的“疲倦人”;工作生活上有诉求的隐性“上访人”;困难家庭需要帮扶的“忧愁人”;遭遇较大损害的“危险人”;精神上比较偏执的“分心人”;历史遗留问题的“社会边缘人”。

3. 平等交流用加法,加出和谐连心桥。通过“朋友式交往”及时疏通心理失衡问题,采取“暖心话谈一谈、家里看一看、事上帮一帮”,及时发现和解决思想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同步实施了动态摸排反馈机制,开设了“我对总厂说句话”栏目、设立了厂长、书记信箱和热线电话,方便职工反映问题。每周对基层反映的职工思想动态实行台帐式管理,由主管领导签署意见限期予以解答或解决,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处理,避免不确定隐性隐患发生。

二、用心良苦找减法,让职工抛弃烦恼

1. 正面引导显实效,减少典型“水分”。石油化工总厂党委提出“一个红旗红一点,十面红旗红一片,百面红旗迎风扬,红遍中原炼油厂”典型树造,每月评选优秀文明员工,把发生在职工身边的草根人、草根事评出来,统一制作成宣传展板,组织员工学习观摩。以“十佳劳动模范”制作成路灯灯箱,加大宣传力度,倡文明,树新风。宣传小典型营造大氛围,使职工感到典型虽小,事情虽小,但典型真实、可信,不是遥不可及。2. 严官善民反映活,减出心理“平衡”。坚持“严管干部,善待职工”的理念,制定“三先三后”制度,即:出问题,先追究干部,后处理职工;评先进,先评职工,再评干部;分奖金,先奖职工,再奖干部。同时,解决职工心理不平衡问题。以尊重职工民主权力的有力举措,满足职工民主决策的心理预期。加强干部队伍的管理和考核,基层单位每月召开科级领导述职会,每半年召开领导干部述职会,让职工进行测评,每年进行一次班子考核。

3. 倡廉解疑体现新,减少心理“纠结”。实施阳光工程,在绩效工资、加班费等发放时,通过召开班子会议,集体研究、共同决策,保证发放过程全面公开,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打消职工对利益分配的心理疑虑,消除职工因此产生的挫折感和绝望情绪。通过总厂、车间、班组三级公开,建立职工工资奖金明示和工资奖金银行卡支付制度,发放工资党政正职双签字,做到了阳光公开、透明运行,减少了职工的敏感利益心结。

三、一心一意算乘法,让职工调整心态

1.心胸拓展,乘出积极向上好心情。通过采取职业理想规划、拓展训练、挫折锻炼等一系列的心理拓展活动,帮助职工提高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增强职工的成功感。2013 年以来,总厂组织了“读书成就梦想坚守提升责任”读书交流活动、“关爱青春,健康同行”心理健康专题辅导等活动8 场次,让职工掌握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协助职工排除心理困扰,感知团队的支持与鼓励,激发职工的感恩情怀。

2. 对症下药,乘出身心调适好心态。成立了心理咨询工作室,为职工心理不适进行全方位的“康复治疗”。同时加大“本土咨询师”培训力度,先后选派14 名政工人员参加培训,增强心理疏导的针对性。在心理讲座中,聘请油田职工总医院而体育教师仅有几十人。例如,2013 年某交通大学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多达16 800 人,但仅有80 多位体育教师;某农林大学有学生21 000 多人,却只有40 多位体育老师。因此,各高校应重视增加体育教师的数量和培养,同时提高体育教师的薪酬待遇,使更多的人愿意成为体育教师。

(二)增加体育课时和内容

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靠学生课余时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要靠学校体育课上老师的教育和训练,而后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多数高校仅在大一和大二开设体育课程,一般是每周两个课时。由于课时少,教学内容单调,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高校应在增加课时的基础上扩充教学内容,在大学的四个学年中均开设体育课,除了篮球、排球、足球、体操、跑步等基本运动项目,还要增设游泳、拳击、击剑、网球等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更大的体育运动兴趣,掌握更多的体育运动技能。

(三)加强高校体育场馆建设

高校体育设施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因素。高校领导要重视体育场馆的建设,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增加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同时应采取各种措施和优惠政策,降低大学生进入体育场馆的门槛。学校要在现有的条件下,整合社区内的体育资源,在少投入、多产出的原则下进行场馆的扩建和改建,适当开发有偿的体育活动场馆和适合大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

(四)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体育比赛

目前,我国高校一般每年都会举办全校运动会和一次篮球比赛,这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更无法树立爱好体育运动的风尚。学校要鼓励院系及学校的各种社团组织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项目的体育比赛活动,使体育运动融入学生的大学生活,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及体育消费意识和体育消费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高校拥有体育资源优势,应加强体育教育,重视体育运动的开展,提升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和体育消费能力,推动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崛起贡献力量。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