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介绍国外音乐心理学知识到初步建立音乐心理学学科框架等方面成就都是比较突出的,尽管其中许多认识还尚显不足,但还是起到了先导作用,对于今天的研究具有启发作用和现实意义。同时,对于本论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而《20世纪下半叶中国音乐心理学文献解读与研究》—文,则可以说是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心理学文献的基础上,进行逐步成熟和发展的。在《20世纪下半叶中国音乐心理学文献解读与研究》一文中,作者指出,通过对20世纪下半叶中国音乐心理学文献的读解与研究,特别是改革放以来我国音乐心理学学科建设中,音乐心理学元理论、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音乐教育心理、内心听觉、音乐的情感情绪、音乐记忆、音乐治疗等代表性文献的评述,可以观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音乐心理学学科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学术进程,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为今后这一学科的发展提供一个可资参考的依据。

根据实践活动的不同,在对音乐心理学学科研究中,可以分为音乐欣赏心理、音乐表演心理和音乐教育心理三个研究范畴,而本论文的内容也将围绕这三个范畴进行展。

(一)关于音乐欣赏心理范畴的论述

著作类有:张前著的《音乐欣赏心理分析》和《音乐欣赏、表演与创作心理分析》等。

期刊类有:田旭的《音乐欣赏心理探讨》、L ?默赛尔著,刘沛译的《音乐欣赏心理的本质》、祁欣的《音乐心理学在儿童音乐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蒋笛的《音乐欣赏审美心理与欣赏教学》等。

此外在“音乐欣赏心理”研究方面,黄虹、罗小平与谢嘉幸也都有自己对音乐欣赏心理的一系列研究。

目前,从收集的资料看,音乐欣赏心理处于音乐心理学中的接受环节,在对音乐欣赏心理研究中,音响感知、情感体验、联想想象与理解认识这些心理要素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要素在音乐欣赏心理的研究中是互为作用、互为影响、彼此协调发展的关系,而本论文则主要是借鉴目前的研究进而推论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音乐欣赏心理的具体体现。

(二)关于音乐表演心理范畴的论述

著作类有:部长海著的《声乐艺术心理学》、徐行效著的《声乐心理研究》和《心理过程与声乐教学》、王朝刚著的《器乐表演技能教学新论》等。期刊类有:冯效刚的《关于音乐表演心理的几个问题》和《对音乐表演若干心理问题的研究》、其中在徐行效著的《声乐心理研究》一书中,详细的介绍了 “声乐表演心理”方面的知识,主要是声乐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声乐学习心理、教学心理、表演和比赛心理、心理训练和师生心理。其中很鲜明的体现着音乐表演心理的重要性,这本著作可以说是开了声乐心理研究的先河。在冯效刚《关于音乐表演心理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写到“关于音乐表演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可以归结为理解感知、情感体验、意境与心境”。

从上述材料看,在声乐、器乐表演中,不止要有一个良好的技术,还应该注重心理的活动,心理因素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想要达到一个好的效果,必须使得演唱技巧和心理状态相融合,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与教学的质量。其中,冯效刚的《关于音乐表演心理的几个问题》一文,对于本论文的写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关于音乐教育心理范畴的论述

著作类有:曹理、何工合著的《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周世斌著的《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郁正民著的《音乐教育心理学》;赵宋光主编的《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章姚姚《音乐教育心理学》;詹姆斯·穆塞尔和梅贝尔·格连合著,章枚译的《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以及与音乐教育心理研究相关的曹理编著的《普通音乐教育学》;郁文武、谢嘉幸编著的《音乐教育与教学法》等等。

期刊类有:王洪生的《音乐教育心理学浅谈》、郁正民的《音乐教育心理学的构建》、黄剑敏,马达的《关于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思考》、廖家弊的《音乐教育心理研究的横向思维》、刘沛的《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的批判评价》和《音乐成就测量与评价的认知主义方向》等等一系列的论文。

其中,在曹理、何工合著的《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一书中,主要涉及:基础心理、师生心理、学习心理、还有教学心理。具体内容包括音乐审美心理要素、中小学生的音乐心理发展、音乐教师心理、音乐学习心理、音乐创作、表演、欣赏学习、学习方法的选择与心理反应、音乐学习的测量与评定这14章。该部著作既有理论研究的深度,其中又不乏实证材料,对于我们在音乐教育心理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

再到后来由赵宋光先生主编的《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书,内容涉及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心理学思想、西方音乐教育心理学思想、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习心理分析与课程设置、音乐听觉感知及其发展、音乐教师心理结构的建构、音乐教师基本能力、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课程设置等等。此书涉及内容全面,具有溯源寻本,强调实践性、注重本土化研究、提倡实证研究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实践效应。

从上述这些论著、译著、期刊与论文来看,有关音乐教育心理方面的研究十分广泛,有研究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的研究,也有音乐教学心理,音乐教育心理中的研究方法,还有音乐学诸学科教学与学习心理的研究等等,都对音乐教育心理有一定的联系,对音乐教育与教学提供指导与实践意义。目前对于“音乐教育心理”的研究是一步步推进的,开始研究“音乐教育心理”在哪些方面的体现到对“音乐教育心理学”这一学科的阐释,这一过程是逐步深化的。而本论文中对于“音乐教育心理”的研究也是在推进与逐步深化来进行阐述的,研究的方面主要集中在对学生学习的心理与教师心理的探究上。

综上所述,音乐心理学在当代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之丰富,这对本论文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从上述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大多集中在关于当代的音乐心理学学科的发展研究,对于音乐心理学学科专题史的研究则是很少。因此,研究中国20世纪上半叶是音乐心理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是对音乐心理学学科领域的一个补充,因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音乐心理学学科发展在中国音乐心理学学科发展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阶段,而这一阶段的对于音乐心理学学科的发展与建构也不是很明确,因而在研究20世纪上半叶的音乐心理学时,我们应借鉴古代与当代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20世纪上半叶音乐心理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并在在各范畴方面的体现,进而使这一阶段的音乐心理学学科体系更加完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