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辅导员队伍具有相对稳定性辅导员职业化趋势使辅导员队伍具有稳定性。近几年,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初具规模,还未完成形成稳定成熟的建设机制,但许多高校辅导员队伍已相对稳定。辅导员队伍转行政岗位、教学岗位的情况,已开始减少。例如以本文的福建J大学为例,近三年来,全校一百来位辅导员,转岗的仅有10位左右。这使整个辅导员队伍保持较稳定的成员,同时由于转岗辅导员较少,在学生招生人数没有扩招的情况,辅导员队伍招聘纳新情况也相应较少,近三年来,每年招聘辅导员数量都在个位数。辅导员职业化趋势使先有辅导员队伍稳定且经验丰富。

辅导员工作经验丰富对于辅导员幵展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关键的影响,中国地质大学李玲玲的硕士学位论文《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及培训体系的建构研究》通过几个实证问卷调查提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与学历和专业背景无关,性另ij、年龄、工作时间和接受培训情况则明显影响千预技能,而且辅导员工作经验相对辅导员的年龄,更明显的反应出了在干预技能上的优势,干预技能经过培训可以较快的得到提升的。”可见辅导员的工作经验对于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极大的影响,工作年限长且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在TT?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而辅导员队伍稳定的来源是辅导员职业化的建设。

二、辅导员自身对身心健康的重视

目前的辅导员队伍相较于过去的辅导员更重视自身的身心健康,辅导员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以自身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为基础。辅导员作为一名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是社会中的一位普通人。从社会角色理论来看,每个人在社会中有多个不同角色,辅导员也同样担负着为人父母、子女等各种社会角色,现在社会ffi力大,每个人在各种社会角色中都要承担不同程度的压力,辅导员也是如此。因此,辅导员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上都会有一定压力,这需要辅导员有良好的心态才能在社会各种角色中应对自如。辅导员在工作岗位上需要承担不同角色,不管是日常教育管理还是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等方面,辅导员都必须开展许多繁琐的工作。辅导员工作经常没有规律性,周末需要工作的情况较多,因此需要辅导员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做好各项工作。

目前许多高校重视提升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过程中,也将辅导员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视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一部分。心理咨询中,一个心理咨询师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个人成长是一个名合格心理咨询师的基础,而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也需要有个人心理成长的过程。因此,许多高校会在辅导员培训中加入辅导员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以笔者所在的福建J大学,会根据辅导员的情况量身定做辅导员心理健康讲座或能量提升的工作坊,组织辅导员自我成长小组,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辅导员能获得个人的成长,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