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罗伊 (AlmeRoe)是美国的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她依据自己所从事临床心理学的经验及对各类杰出人物有关适应、创造、智力等特质的研究结果,综合了精神分析论、莫瑞(HenryMy)的人格理论与马斯洛 (AbrahamMaslow)的需要层次论,形成了其需要理论。该理论强调早期经验对个体以后职业选择行为的影响,认为早年经验会增强或削弱个人高层次的需求,进而影响人的生涯发展。未满足的需要会成为选择职业的重要动机,比如:一个安全需要没有得到很好满足的人,很可能希望找到一份工作相对稳定的职业。在早期经验中,个人所处的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将极大地影响到个体需要满足的发展情况。如个体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他(她)是接纳的还是拒绝的,家中气氛是温暖的还是冷漠的,父母对他(她)的行为是自由放任的还是保守严厉的,这些都会反映在个体所做的职业选择上。

罗伊按照父母对孩子管教的态度从“温暖”和“冷漠”两个方面,从需要是否被满足或是否受挫折的角度对亲子关系做出了区分,大致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关心子女型、逃避型和接纳型。

第一种亲子关系是关心子女型。包括从过度保护(溺爱型)到过度要求(严格型)的两个极端。罗伊相信过度保护和过度要求的父母都吝于表现出他们的影口赞许。过度保护的父母会毫无保留娜磺足子女的生理需求,但由于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孩子的心理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所以,在这种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学会迎合他人的愿望以求得赞赏,渐渐变得依赖于他人,显示出较多的人际倾向。而“过度要求型”的父母,对于子女需求的满足往往附加某些条件,也就是当子女表现出顺从的行为,或表现出父母认可的成就行为时,其生理需求或爱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这种在父母的高标准严要求下长大的孩子会变成完美主义者,他们会因为表现得不够好而焦虑。

第二种亲子关系是逃避型。程度可从忽视到拒绝。尽管并非有意,在父母这种回避的教养态度下,无论是受到拒绝或忽视,儿童需求满足的经验都是痛苦的,即不论生理需要还是心理需要的满足都被冷落,得不到满足。所以,这类儿童日后会害怕和他人相处,宁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靠自己的努力满足自己的需求。

第三种亲子关系则是接纳型。包括不确定和抚爱两种形式,这种类型家庭的氛围大体上是温暖的,对子女所有的需要都提供适当的满足,儿童各类层次的需求都不会缺乏,父母以一种不关心也不参与的态度或者是以积极的方式鼓励了孩子的独立和自信。在这种温暖、民主的气氛下长大的孩子,长大后能对自己的生活做出独立的选择。

除了对教养方式做出了区分,罗伊还把所有职业进行了分类,大致分成两类:

(1)朝向于人的职业:服务性(如服务于他人的工作);商业性(主要是买卖、顾主与顾客打交道);组织性(商业、工业和政府组织管理);一般文化性(教师、牧师和新闻工作者);艺术和娱乐性(创造性艺术的表演者)。(2)朝向于物的职业:技术性(生产产品、维持生产、输送商品);户外性(农业、森林、矿业);科学性(自然科学理论和应用)。

不同的早期经历会使个体发展出不同的与职业选择有关的态度和兴趣。生长于过度保护或过度要求家庭中的人,往往需要通过获得他人的认同和赞赏来明确自我的地位,可能选择朝向于人的职业,如服务、商业、文化、艺术与娱乐或组织等。成长于拒绝、忽视的家庭中的个体,将发展出倾向于独立型的人格,他们可能发展出一种对别人强烈的防御意识,可能拒绝与人过多地打交道、避免与人直接、频繁的接触,从而防御性地朝向于以事、物和观念为主的工作。接纳子女型家庭中成长的人可能朝向于人,也可能朝向于物,但任何一种朝向都不带有防御性,、.而且也不会带有关注子女型家庭中个体所表现出来的许多不稳定,也就是说,生长于接纳型家庭的子女在职业选择上具有更大的普适性。总之,需要理论强调家庭教养方式对个体职业选择的影响,并认为职业选择就是个体满足其心理需要的过程。

对比西方有关心理治疗师职业动机的研究不难看出,罗伊的理论与这些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心理治疗师在罗伊的职业分类中属于朝向人的服务性行业,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大都成长于过度保护或过度要求的家庭,在这样的环境中子女被爱和被赞许的需要往往得不到满足,这与文献中的一些结论是一致的,部分心理治疗师的确是在心理治疗活动中寻求关爱和赞许。而另外一些心理治疗师则是有被拒绝与忽视的经历,按照罗伊的观点,这些孩子因害怕与人相处,回避人际交往会选择朝向于物的职业,如科学、技术与户外,或许那些与物打交道的工作者也的确有类似的经历,但至少表明罗伊的理论并不能完全预测个体未来的职业选择,其中的一部分人不仅没有回避社交,却正相反,他们选择了与人交往最密切的职业—心理治疗。这也提示我们在运用罗伊的理论解释问题时应有批判的眼光,肯定其中合理的成分,而摒弃那些与现实不符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