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一门全新的研究领域,它有什么特点,歌唱心理学又是研究什么的,本文作了初步分析。
心理学与各个学科形成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如文化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等等,在我国尚属新学科。特别是艺术心理学、音乐心理学、声乐心理学等等,均处于正在构建之中。在这些“在建工程” 中,只有零星的理论文章,尚鲜有专著问世。
而讲究声乐心理学,或谓“歌唱心理学”,无论对于声乐演唱还是对于声乐教学与辅导,均具有理论启示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价值。为此,笔者结合个人多年来声乐辅导的艺术实践与理性思辨,对这一重要课题进行初步探讨,以与同行共同切磋,权作引玉之砖。
一、紧张与放松
在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和辅导中.首先遇到的心理问题是紧张与放松的问题。
“紧张”是“心理紧张” 的简称,又称作“情绪应激”,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因紧张性事物引起的一种主观心理体验。心理学上将引起紧张的事物叫作“紧张源”或“应激源”, “紧张源”通常有四点:躯体性的、社会性的、心理性的、文化性的。
虽然爱默生说过: “去做你害怕的事情,害怕就自然消失。”但这个“做”的过程,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注意到, “紧张” 也要一分为二:既有不利于各种活动的一面;又有积极有利的一面:适度的心理紧张会成为人们活动的一种激励因素。例如声乐考试、比赛、公开演唱等,都可以通过适度的、合理的心理紧张促进演唱艺术水准的提升,正所谓“没有压力不出油”。
“紧张”主要来自自身因素, 即心理性与躯体性的,而社会性、文化性因素处于次要地位。正如一位哲人所说: “一个人生活中的阴影多半是他个人挡住了太阳光所形成的。”
“放松” 是“心理放松” 的简称, “放松” 与“紧张”是相对的.克服“紧张” 要靠“放松”.“紧张” 的消除过程也是“放松” 的过程. “紧张”的彻底消除也就达到了真正的“放松”。克服“紧张”情绪,获得“放松”.主要有下列途径:
一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艺术观、价值观,要克服虚荣心理、惧怕心理,树立自信心,并苦练歌唱基本功,做到“胸有成竹”、 “艺高人胆大”。同时要排除一切杂念,集中精力进行演唱。并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不足,虚心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充实自己。二是在具体演唱之前,集中注意力,倘遇到“紧张”状况时,可采取“注意力分散”的办法,暂时想一想与声乐无关的愉快的事,以排除干扰。
二、欲望与意志
欲望是一种心理需求,即想得到的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要求。欲望分为心理需求与生理需求两种,我们这里所讲的是心理需求,如学习欲、成就欲、荣誉欲等,与生理欲望的食欲、性欲等有本质的区别。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对行动的调节过程,包括发动和抑制两个方面。发动指促使人从事某种带有目的性的必要行动;抑制则指制止与确定目的相矛盾的愿望与行动。意志过程使人的内部意识向外部动作转化.体现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特质。
对于歌唱艺术而言,欲望指对声乐歌唱的欲望,以及相关的艺术成就欲、艺术创造欲、艺术学习欲等等。欲望的培养要以兴趣的培养为基础与前提。而兴趣则是一种喜爱的心理情绪。有人说:“兴趣是进入艺术殿堂的门票。”此话颇有道理。对于歌唱艺术而言,意志的培养要靠学生个体的积极修炼,要使自己具有顽强、坚定的意志,为了声乐敢于克服一切困难.不断攀登一个又一个声乐艺术高峰。
三、想像与情感
想像是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声乐演唱离不开想像,演唱者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想像.在歌唱过程中,把词曲作者在歌曲中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先在自己头脑中形成,再形象地传达给听众,引起听众的想像。情感则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一种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映。同样.情感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与生命。演唱者要把词曲作者在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感,再把这种情感传达给听众,引起听众情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