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学生在周记中写道:“我一写作文头就疼。”这引起了我的反思,为什么写作文引起学生烦恼呢?

通过谈话调查,我了解到这是小学生作文时常遇到的心理问题。就是说,学生不愿作,老师要他写,这矛盾就构成了学生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只能用心理的方法来排除。于是,我开始以心理学的观点来指导学生作文,几年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怎样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呢?首先是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多年的实践使我悟出了真谛:兴趣是排除心理障碍的一把钥匙。我们知道,情绪对学习效率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一个人在烦恼的时候很难做事,而在愉快的情境中则往往能够取得成功。这主要取决于人们对事物是否产生兴趣,而这种兴趣又和个人的社会实践、自身素质密切相关。在作文这种积极的智力活动的全过程中,要求学生探索、选择和利用必要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如果这种“解决”又是学生愿意的,那么,他们干起来就有劲头,其注意力也就会被这一活动所吸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开始注意语言的直观性,就是用形象化的语言对具体事物进行描绘,使学生身临其境,或者通过读儿歌、讲故事交代线索,使学生乐意按我的意思完成一段或一篇文章。当然,这种由“头疼”到“乐意”仅仅是兴趣的萌动,也仅仅打开学生心理障碍的第一道门。愿意作文未必能作好文,这要受到学生本身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表达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也会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新的障碍。所以,我经常采用直观的方法让学生看模型、图片、幻灯等,引导学生在获得事物表象的基础上,到生活中去捕捉形象,让积累的表象为丰富想象力创造条件。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有个学生在周记中写道:“我一写作文头就疼。”这引起了我的反思,为什么写作文引起学生烦恼呢?

通过谈话调查,我了解到这是小学生作文时常遇到的心理问题。就是说,学生不愿作,老师要他写,这矛盾就构成了学生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只能用心理的方法来排除。于是,我开始以心理学的观点来指导学生作文,几年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怎样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呢?首先是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多年的实践使我悟出了真谛:兴趣是排除心理障碍的一把钥匙。我们知道,情绪对学习效率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一个人在烦恼的时候很难做事,而在愉快的情境中则往往能够取得成功。这主要取决于人们对事物是否产生兴趣,而这种兴趣又和个人的社会实践、自身素质密切相关。在作文这种积极的智力活动的全过程中,要求学生探索、选择和利用必要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如果这种“解决”又是学生愿意的,那么,他们干起来就有劲头,其注意力也就会被这一活动所吸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开始注意语言的直观性,就是用形象化的语言对具体事物进行描绘,使学生身临其境,或者通过读儿歌、讲故事交代线索,使学生乐意按我的意思完成一段或一篇文章。当然,这种由“头疼”到“乐意”仅仅是兴趣的萌动,也仅仅打开学生心理障碍的第一道门。愿意作文未必能作好文,这要受到学生本身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表达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也会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新的障碍。所以,我经常采用直观的方法让学生看模型、图片、幻灯等,引导学生在获得事物表象的基础上,到生活中去捕捉形象,让积累的表象为丰富想象力创造条件。


首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作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感知事物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不但要交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不断地积累素材。例如:教学生寻觅一个自然现象,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一件事情的始末⋯⋯让学生把观察过程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就成了观察日记,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

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排解心理障碍的过程,也是不断地变“头疼”为“乐意”的过程。而兴趣是整个过程的主宰,教师的任务是不断地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由于儿童的知识尚不丰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没形成系统的、稳定的观点,其行动往往是以眼前的、局部的、狭隘的需要出发,受直接兴趣所驱使。所以,如何扩大学生兴趣的“外延”,使他们具有丰富的、稳定的、健康的、高尚的“内涵”,将长盛不衰的兴趣变为经常性的推动学生行动的动力,这是教师的职责。学生写完作文交给老师批阅,这段时间他们心理往往都成为封闭状态,只是被动地等待着裁决。而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使他们的心理由封闭走向开放。其重要手段就是作文评讲。评讲时,我常常采用一人朗读习作集体评讲,或逐句逐段集体评议,或分组竞赛评议,或单个面批等形式,变教师单方面“传道、授业、解惑”为同学们自觉地、主动地、独立地学习知识、技能,使他们的写作兴趣不致衰竭,我认为这是构成儿童作文动机的重要的心理因素。这几年,由于我注意用心理学的观点指导学生作文,全班同学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多次的在作文竞赛中获奖,这更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写作热情。但我清楚的认识到,作文教学是非常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还有待于今后不断地探索、挖掘、推陈出新,寻找出更多更好的引导学生们“乐意”作文的教学方法。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