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社会环境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宣传心理学认为人首先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环境对人的观点、信念、行为有重大的影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充分考虑到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

(一)模仿遵从效应

模仿作用心理学理论认为“在感知另一个人的行为时,个体会出现一种让自己实现类似行为的愿望。模仿的趋向就是在这样一种愿望之后产生的。”“模仿是人的社会本性的最简单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中反映着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影响。”遵从趋向心理学理论认为“遵从的趋向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助于个体适应周围社会环境,使个体有可能正确地利用自己集体的经验。这些都表明个体的认知容易受集体的认识、观点和对事物的定势的影响。宣传心理学认为“如果能合理地运用别人行为的榜样和他们众口一词的观点,就会使听众产生一种遵从行为和遵从观点的趋向。”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掘受教育者的榜样力量,努力促使整个集体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是至关重要的。一种良好的学风的形成将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要求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鼓励受教育者积极参与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这种精神和他们的正确观点大加赞扬,充分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模范带头作用,在集体中树立起这些受教育者的榜样形象,使其他受教育者受到感染并产生模仿的趋向。

(二)团体效应

宣传心理学指出“当主体亲自参加团体活动并对之作出一定贡献的时候,以一定团体为形式的社会环境就能给予主体的观点和定势以特殊的影响。”也就是说“人们对于他们亲身参与形成的观点,要比他们被动地从别人那里听到的观点,容易接受得多。”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开展一些集体讨论或进行一些实践活动,让每个受教育者亲自参与其中,加深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印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观点在他们头脑中的肯定定势,让他们在集体讨论或实践活动中获得正确的观点,其教学效果和影响力要比让他们当一个听众,被动地从教育者那里听讲要大得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组织集体讨论或辩论,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者只需适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就可以取得较好的预期效果。同时,这种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也锻炼和培养了受教育者的多种能力,对他们今后步入社会也是大有裨益的。

宣传心理学是在宣传活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它对人的心理特征极其规律的分析可以广泛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从而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